You are here
Home > 2019 (Page 7)

63、走进榆林,走进陕北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林恩琦)

走进榆林,走进陕北城市和乡村的发展 林恩琦(北京大学)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间,北京从一座世界著名古都已发展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在北京断断续续学习生活了将近7年的我,也亲眼见证和亲身感受了北京在这70年间的一段变化与发展。尤其重返北京继续深造的这几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支付宝等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网购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各种便利,衣食住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给北京增添了几道亮丽的色彩。   新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并非只停留在大都市,在世界中崛起的中国,环境绿化、旅游开发等工作也进入到了小城市和小村庄里,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过上了美好生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陕西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除了位于陕西中心的十三朝古都西安之外,便会想到陕北的黄土高原。曾听过一首陕北民歌 “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不见我的童年……” 浓郁的乡土气息,悠扬高亢的曲调,虽未曾到过陕北,也能通过荡气回肠的歌声感受到陕北人豪放的性格与奔放的情感,每每从耳边响过,总能让人心醉。然而,那山沟中风沙茫茫满山谷的岁月,如今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中国发展给陕北黄土和沙漠带来的改变,黄土盖满了绿树,沙漠也变成了绿洲,就连偏远山沟里的小村庄也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为能亲眼见证这发生在陕北小城市和小村庄的变化,我参加了2019年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研究生集体研修活动来到了陕北的榆林城,这座位于陕西最北部的城市,曾经的大漠边关,边塞古城。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榆林和陕北,榆林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极其陌生。后来,得知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植榆树和柳树,故得此名。我当时以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树木茂盛的地方,然而,并非如此。原来榆林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是一座高原城市也是沙漠城市,林木稀疏,水源匮乏,也因此被称为“驼城”。   据说,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风沙滚滚,寸草难生。榆林曾经被无情的风沙困扰,粮田被埋、房屋被压,许多人流离失所,为了生计被迫远走他乡,是一座“沙梁高过城墙,风沙紧围古城”的危城。新中国成立后,榆林人从忧患意识中奋起,坚持治山与治沟相结合,植治与水治相结合,按照不同类型地区的特点,积极开展征山治水的运动。在国家和当地ZF的大力支持下,榆林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广泛应用“植树造林防风沙,引水拉沙造农田,蓄引提挖兴水利,一改三化八配套”的综合治理荒沙技术,人们众志成城,与大自然抗争较量,对毛乌素沙漠展开了大规模的治理。如今,这里已经绿树蔽日,浓荫盖地,曾经的流动沙地已披上了一层绿色的新装,昔日的“驼城”再无风沙之苦,塞上风景已换了新颜。曾经流离失所的人们也回到了榆林,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在这片美丽的绿洲上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刚进入榆林城,当我们乘坐的大巴缓缓驶过宽阔平坦的大街,两旁能看到林立有序的居住楼、美丽的公园和现代化广场,看起来跟其他现代化城市没有很大的区别,在北京能看到的,这里也一应俱全。然而,当一片片人工种植的树林出现在大街两旁的时候,我顿时心生感叹与敬佩。透过树与树之间的缝隙还能隐约看到曾经留下来的沙地,眼前这一棵棵遮天盖日的大树已让我想象不到那个沙漠之城的样子,以及那些在风沙中挣扎的人们,相信在不久之后这些沙地也都会被转化为绿洲。感叹大自然所带来的灾害最终也会被战胜的,如今浩瀚的沙漠已无法再前行,人类正用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它上面盖满了绿色的枝叶。敬佩那些为了这座城市的改变而付出血汗的人,用豪情壮志与大自然抗争较量的人们。昔日风沙滚滚的榆林已慢慢变成了一颗璀璨的塞上明珠,榆林现在的面貌也体现了新中国发展的新面貌,让我越发想靠近它,走进它最偏远的乡村,探寻陕北乡村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感受陕北乡村的新发展,与这座神奇美丽的城市进行一次心与灵的交流。   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我们一行人从榆林机场出发,准备探访榆林佳县唯一的民俗文化村赤牛坬。只有282户人家,1008人口的赤牛坬,据说已延绵了八百年的历史。随着新中国的发展,黄土路的开通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陕北乡村历史文化的门,赤牛坬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线。沉睡已久的赤牛坬仿佛从时间隧道的最深处被唤醒,让经历了数百年的文化记忆不再被遗忘。   初到赤牛坬就能感受到这里丰厚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氛围,吸引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古村的入口处,三四个用黄土雕塑的“村民”正在敲锣打鼓唱着陕北民歌,体现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给乡村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再看,坪院里红通通的辣椒、窗前的玉米棒、成堆的高粱、细腻秀美的陕北剪纸,挂满红灯笼的树,弯弯的石桥,古老的水井……散落在古村落的每一个角落,联成一串串乡土文化的符号。这里的一切都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把陕北的风土人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这浓浓的乡土气息,以它最纯净,最原始的模样呼唤着每一位归人与路人。坐在坪院里用山石凿成的台阶上就能看到整个赤牛坬在四面众山环绕中的面貌,它枣林层叠,树荫掩映,村民们各自忙碌着农活,广场上阵阵欢声笑语,清澈的湖水回荡着孩童玲珑的笑声,古朴的石板小路上人来人往,热闹中不失去它原有的宁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幅“宜居宜游美好家园”的画卷。提起赤牛坬的巨大变化,一位老村民说:“以前的赤牛坬黄尘满天飞,垃圾到处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烂房子也都整修了,赤牛坬的新面貌引来了外面的人。”旅游文化的发展不仅给赤牛坬带来了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美誉,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了。因为ZF对开发乡村旅游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赤牛坬人回到家乡,参与了村里的建设。展示在眼前错落有致的窑洞,民俗博物馆,辗转腾挪的石板路,村里的学校,农家乐,演出舞台等,都是村民亲自参与修建起来的。远处看,这一处处极具特色的建筑被巧妙地摆放在了一起,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像一个形状独特的古城堡。在赤牛坬的一天一夜,行走过的每一处都有惊喜,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着迷,令人惊叹!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的象征”,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为响应改革开放进入到农村,赤牛坬人用他们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把这里的窑洞打造成了民宿和博物馆。住进温馨而具特色的窑洞,让我们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在这里找到了远方的家,于是,放松了疲惫的身躯,停下了疲乏的脚步,心灵也有了停靠的港湾。民宿不远处的另一方,是一个错落相连的窑洞部落。靠近窑洞部落,它的宏伟壮观让我叹为观止,不枉此行。据说它共包括三百多孔寨窑,三万余件民俗展品,以“人生百年”为主题依次展开。每一孔窑洞都叙述着百年赤牛坬的陈年往事和沧桑历史,这些见证岁月的老物件不但体现了传统的乡土文化,也承载了许多人儿时的回忆。五谷杂粮、农耕用品、老照片、老钟表……,一孔窑洞,故事万千,说不尽,道不完。赤牛坬最吸引人的地方当属它的陕北民俗博物馆,据说由10 孔窑洞组成,窑洞内“别有洞天”,被巧妙地设计为一个洞洞相连的大迷宫,分上下两层。包括民俗文化博览室、农耕文化博览室等 10 个展馆 5 万多件展品,琳琅满目,震撼人心。行走穿梭在其中,犹如看了一部穿越千年的长篇史书,活灵活现地把陕北乡土文化旧时光的模样记录了下来,丰富、厚重,又如此的波澜壮阔,为我们开启了回溯时光的闸门。也仿佛看到了陕北乡村的今天,它正在与时俱进地向前迈着坚定的步伐,它的明天也必定会绽放光芒。 《高高山上一头牛》是赤牛坬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创作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它以陕北农耕文化为主题,以半山半水为舞台,生动再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的民俗风情,是中国第一部由村民亲自演出的大型情景舞台剧。夏日的黄土高原,万山披绿,晴空万里。一曲回肠荡气的陕北民歌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是一种平凡的声音,宛转,悠扬,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荡漾,在深深的丛林与幽幽的山谷间回响。那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一个古朴的村落,一群辛勤劳作的人民,凄美纯真的乡村爱情,感天动地的民俗信仰。他们载歌载舞,拉着牛,赶着羊,抬着花轿,划着木船,每个参演者都演绎着自己的生活剧本。这一项村里人人参与的集体活动,不仅勾起了人们的浓浓乡愁,也给赤牛坬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演出结束了,前来观赏的游人也纷纷离去,然而,我还停留在沉思与震撼中。沉思,它演绎的一幕幕民俗风情,保留了最纯朴的乡土气息;震撼,它凝聚了赤牛坬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繁衍出色彩斑斓的文化信仰。   看来,赤牛坬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啊!大漠和黄土孕育了赤牛坬,被大漠和黄土厚爱的赤牛坬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纯朴、勤奋又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他们以最纯朴的智慧参与了赤牛坬这一处乡村家园从过去到今天的建设,并且延续到它的未来。   清晨,爬上山顶便能俯瞰这处美丽乡村的全景,放眼远眺便是那连绵不断的青山。在这高高的山上,我仿佛看到了榆林的过去,也看到了它的现在;感受了它的沧桑历史,也感受了它的现代发展。它的城市和它的乡村都正在紧紧跟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前行,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历史中留下了一段光辉岁月。然而,它却从不忘记它那土生土长的样貌,也从未失去它那至真至纯的黄土情怀。

62、海外华人的中国情结(丁庆中)

海外华人的中国情结 丁庆中(昆明师范学院)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我也刚好在这一天出生,父母亲非常高兴,给我取名丁庆中,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意思。   综观当今对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从建国到现在大都经历了内忧外患的重大考验。我这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人,在成长过程中,自然深受国家兴衰的影响。出于对个人人生价值观的追求,以及对异国生活的向往,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入缅甸,然后又到了老挝,马来西亚和柬埔寨,最后定居泰国。在中南半岛生活了近四十年,每年的国庆日,都触动了我那“思不断,理还乱”的中国情结。   物换星移,多难兴邦,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同世界上有些伟大的民族国家一样,在经历过许多灾难的熬炼后,得以浴火重生,重新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对世界的影响力,举世瞩目。   泰国是全球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泰北的清莱府和清迈府,除了早期驻扎在美斯乐的原国民党93师军人外,还有更多的华人是从缅甸和中国大陆陆陆续续来到泰国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经缅甸到达泰国的原国民党军93师,以及赴缅抗日的中国远征军,在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国共两党仍然尖锐对立的现实,他们沦为没有国籍的人,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投。直到今日,仍有许多缅甸和泰国的华人没有身份证,甚至他们的子女都成为泰国公民了,他们还没有身份证,当地人称这些没有国籍的人为“太空人”,他们回不了中国,也去不了台湾,连离开泰北去曼谷或其他省份打工都要向当地县政府办理“出境证”。   随着香港的回归以及海峡两岸在“9.2”共识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台商纷纷前进中国大陆投资设厂,台湾老兵也可以回大陆探亲。紧接着,流落在缅甸的原中国远征军老人,不但可以毫无顾忌地回国探亲,还受到了当地民政部门和民间团体的热情接待。   泰国因物产丰富,山川秀丽,民风淳朴而成为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但据泰国旅游局统计,在数千万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中,中国游客人数最多。不论到泰国的华人持香港护照还是台湾护照,只要他们开口讲华语,当地人都称他们为中国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他生长时期周围环境的产物。在海外土生土长的华人,对“中国”的概念,自然不会象中国外交官或台湾侨委会的官员们那么清楚,他们对“中国”的解释,有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者,也有称中国为“中华民国”者。最令许多外国人迷惑不解的是,每年的十月,华人社区都会分别举行两次日期不相同的“国庆日”庆祝活动。由于两岸的分裂分治,两岸的“祖国”政府,都有各自的国旗和国歌。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在语言传播上无远弗界的国家,必然是文化影响力最强的国家,海外的华人社区,尽管政治见解和在祖国的归属感上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因语言和文化传统聚居在一起。对他们来说,母语就是他们的祖国。如果没有语言和血缘上的联系,对祖国的归属感就会失去根基。基于文化上的认同,不论是泰北还是全球华人,谁不希望祖国强大,因为一个强大而又以民为本的祖国,不但对两岸三地的华人有利,对全球侨胞都有利。   回顾中国自上世纪中期的国共内战以来,国共两党之争,不但使国内老百姓饱受骨肉相残之苦,连海外华人也遭受池渔之殃。在泰国和其他国家的华人社团,也因两党之争明争暗斗,国家的分裂分治,自然造成了海外华人对祖国心结的矛盾与惶惑。   泰国的华人社区,同祖国打交道最多的恐怕要算中文学校了。泰国的中文学校遍布泰国各省,其中以泰北清莱府和清迈府的中文学生最多。泰国的中文学校学生,除了华人子女之外,当地的其他民族子女学中文的也越来越多。中文学校的教材,有的采用中国大陆版本,有的采用台湾版本。有些学校教授注意符号和繁体字,有的则使用汉语拼音和简化字。时至今日,繁体字和简化字之间孰优孰劣之争仍然时隐时现,但政治意识形态之争已被搁置。中国大陆到泰国支教的中文教师也越来越多。在泰北的中文学校,中国大陆的支教老师和台湾志工教师共聚一堂,他们为了传承中华文化,走到一起来了。   东南亚华人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带,在历史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当地华人不论是在生活习俗上还是思维方式上都与中国来的志工老师大不一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其中自然也有糟粕和杂质,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就象英国大诗人拜伦所说的那样:“祖国,我爱你,包括所有的瑕疵在内。”

61、我的梦(唐玉瑶)

我的梦 唐玉瑶(大连海事大学)     每一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我也不例外。听妈妈说,我小的时候总喜欢把衣柜里漂亮的裙子套在自己身上,好像自己就是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说实话,现在我脑海里并没有这些听起来滑稽但很可爱的记忆,唯一有印象的是一件翠绿色带着藏蓝色水波样花纹的长裙子,为什么呢?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告诉我,那是一件中国买来的丝绸裙子,很特别,不能拿来玩儿。小孩子就是这样,大人越是说不可以,我们就越是心心念念。终究在我的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叫做“丝绸”的种子。   2008年的时候,我在高学。那年暑假特别热,我差不多每天都呆在家里,看看电视、上上网打发时间。有一天爸爸急匆匆地从外面回来,“快、快,奥运会开幕式要开始了,北京奥运会!”爸爸大声说,并且从我手中拿走了电视遥控器。我还挺好奇的,不知道一向只对新闻节目感兴趣的爸爸怎么突然转了性。便乖乖坐在一旁,陪他看电视台转播的奥运会开幕式。那天我们看了很长时间,我原本对体育节目不感冒,不过电视画面里表演者精美的服饰和精致的妆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 性,我想,她们的衣服真漂亮,如果有机会去中国,我一定要亲身体验一下中国的传统服装,还有记忆中的丝绸裙子,绝对要买一件属于自己的。   我是幸运的,大学毕业后申请到了中国政 府奖学金,拿到了大连海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研究生录取 通知 书,我终于可以来中国了!可以这么说,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很快乐。中国朋友说,泰国人血液里有快乐的基因,因为泰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适合人类居住,没有极寒的天气且瓜果肥美、物产丰富,因此也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必要。我想这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想我的快乐更多来源于我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我看到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从大连去沈阳、长春、哈尔滨、北京等城市都很快很方便;我看到马云阿里巴巴集团,更准确的说是淘宝的便捷和实惠,我在学校里哪儿也不用去就可以买到所需要的任何东西,朋友们再来中国,我都是直接告诉他们,别担心带什么不带什么,中国什么都可以很方便的买到;我看到支付宝和微信付款的便利,拿着手机出门,买东西、看电影、下馆子、坐地铁什么都解决了,手机在手,天下我有;我更看到了中国朋友和老师的热情和友善,中国有句老话叫“宾至如归”,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很快乐,我喜欢大连、也喜欢中国,说“乐不思蜀”有点太夸张,但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友好、和平的国家。   我慢慢懂了,这个国家的美好不只是美丽的丝绸,华美的衣服,还有更多的美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于是我开始研究,从历史、文化、政治的角度去全面的了解这片土地,去发掘我的祖国和这个国家的渊源,去思考我们共同的未来。所以当导师建议我毕业论文选择“泰国丝绸出口竞争力分析”作为研究主题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虽然后来发现,这个题目真的很难,但我想,“丝绸”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写这个题目不仅是在替自己圆梦,更是在为中泰友谊、为“一带一路”倡议付出实际行动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满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根据中国史料的记载,汉代以来东西方之间就逐步发展起海上贸易通道,自地中海地区向东,一直到中国的雷州半岛,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其延伸至东南亚各国,加强了东西方商业和文化的交流。丝绸是改变整个世界的产品,泰国大城府是海洋丝绸之路上的一站,战略性地将西方商人与来自中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帕尔东连接起来。虽然来来往往的商船装载和转运各种各样的货物,但丝绸是迄今为止最畅销的商品。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地理生态环境、民族及文化交融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2013年由中国国家 领导人提出之后得到了世界多国的广泛响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一定的形式将局部经济连成一片,实现整体繁荣,促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泰国地处整个东南亚地区的交通枢纽,既可以从陆地上连接东盟, 也在海上链接东盟,是具有6亿多人口规模的东盟大市场的天然交汇点,公路、 铁路、航空、港口、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在推动21世纪海上丝 路建设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会为泰国的 发展提供重要的契机,实现中泰双赢。   经济在发展,世界在改变,我也长大 了。不再是过去那个只有公主梦、只爱美的小姑娘,我也有了我的泰国梦。我梦想在不远的将来,我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祖国的建设和中泰友谊的发展上去,希望中泰两国在国际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方面有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而双方都能在国际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看得到的是路,看不到的是路上行人的梦想和希望,这条历史悠久、见证繁荣的丝绸之路好像一条纽带,维系和守护着世界的繁荣和安定。我坚信世界的未来是灿烂和美好的,你呢?

60、母亲的故事(廖志营)

母亲的故事 廖志营(中山医学院)       母亲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十一日,农历甲子年正月初七,出生于一个有田有地有瓦窑,后来被划为地主成份的黎姓家庭。家在河口,母亲经常到河边洗衣挑水。父亲农忙种地,农闲打鱼,渔船经常泊在那个河口,有与母亲见面说话问候的机会,久而久之两人便相识相爱了。自由恋爱结婚,在那个年代属罕见,我的父母算是少有的一对。 父亲与母亲生育有五男两女七个子女,我在中间,上有两哥一姐,下有两弟一妹。据说母亲生二哥时生了一场大病,幸有贵人相救,捡回一命。我出生时,因臀部有蓝斑,有人认为不吉利,母亲找盲人算命,卜卦说我胞胎带印,是读书命,会做官,才没丢弃。四年后又生了四弟。 四弟志航三四岁时遇六一、二年大饥荒,全家没吃的。母亲把不多的番薯汤留给子女和父亲吃,自己常饿着肚子干活,因营养不良致全身水肿。没有办法了,就把四弟过继给李姓世叔。因李叔膝下无子,父母在香港,孩子给他领养还可换来一包面粉救济全家。当时父亲有点不舍得,母亲说,志航给人不但自己不用挨饿,还可救全家。当年二哥背着四弟去李叔家时哭闹不停,全家人痛哭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今年清明节我推着母亲去四弟家吃饭,路上母亲还含着眼泪述说当年 的事。 五弟志源出生时我该上学了,母亲要我在家带弟弟没有让我读书。每当背弟弟到田头给妈妈喂奶,听到远处传来赤山小学上课铃声时,有如敲在我的心上,经常在母亲面前哭闹我要读书我要读书,不让上学算什么读书命。母亲总安慰我,等明年弟弟大点才去读。果真,次年母亲让我上学了,自己带着孩子干活。母亲是个很能干农活的人,每天要在水稻里弯腰插秧十几小时,而且速度很快,常被生产队评为插秧能手。 母亲四十多岁时才生小妹。记得有一天大清早,二哥拿几角钱叫我到街上买点猪肉给母亲吃,说妈妈刚生了小妹妹。那天我走到大街,看到一群群**队伍在高呼囗号,欢天喜地。原来人们是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党的九大胜利闭幕。回来说后母亲很高兴,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小妹妹将来必定有出息。果然,小妹美玲现在当上了彭湃纪念医院总护长。母亲虽有点迷信,但信而不迷,对一些现象或算命卜卦的看法,多是从好方面鼓励子女,给予信心期待未来。 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那时兄弟分家 ,母亲与我和妹妹一家。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母亲鼓励我复习参加考试,自己承担全部农活。放榜时虽然我的名字在县教育局墙上贴着的红纸上排在首位,但报填志愿后迟迟未接到入学通知书,经补报志愿后最后还是落选。据说是母亲娘家地主成份的关系政审不过关。一九七八年第二次高考才顺利被中山医学院录取。为供我与妹妹读书,母亲拼命干活,以致累坏了身体。一九七九年暑假回家,看到母亲边干活边咳嗽的样子,我很难受。从那以后,我假期便不回家,找学校基建科郭科长安排点园林工让我勤工俭学,以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 大学毕业时,因学习成绩和政治面目都符合条件,党委书记找我谈话说中央卫生部有一个分配名额问我去不去,当然也可以选择留校或去深圳特区工作。因家庭经济原因,本来我想选择去深圳工资高些,母亲得知后托去广州开会的姨表哥带话给我,要我选择留校,说官和钱在哪里都可以得到,而留校可以学习更多的技术知识,机会难得,不可失去。后来我听母亲的话,选择留在中山医学院工作。不久,我便带母亲来广州住。那时还没有分到宿舍,学院安排了三楼一间储物房给母亲住。我结婚时,把这间房布置成新房。新婚那晚,婚礼在二楼的会议室举行,学院和科室领导,同事同学来了很多,可就是住在楼上的母亲咳嗽不停无法参加我们的婚礼。   第二天一早,我便带母亲到一院做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插管刚入肺部便大咯血,教授吩咐带母亲回老家准备后事。那年母亲六十一岁,我哀怨母亲是辛苦命,劳累了一辈子,我刚出来赚工资可以养她了便要离我而去。在回家乡的路上,我求母亲坚持住,也祈求老天爷给我尽孝报恩的机会。母亲经历过长年劳累疾苦,生命力和意志力很强,经过整整十个小时的车旅颠簸总算顺利回到海丰。到家后情况稳定,我找来在彭湃医院的中医朋友陈随東医生为母亲诊治调理。经一段时间的医治,母亲奇迹般的生还,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也不咳嗽了。   后来我分析,可能母亲先前有支气管扩张疾患,经常有少量内出血,凝在肺内致长期咳嗽,检查时受支纤镜刺激凝血块全部咯出清除,回乡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转危为安。 晚年的母亲耳聪目明,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常常说一些逗大家乐的话。身体各种生理生化指标都正常。我旅居泰国后母亲来过三次。一九九七年第一次来时,看我又要上学又要干活,念叨着在广州好好的为什么要来这里受苦。后来两次,看到我情况有了好转才放心些。有一次我对母亲说,您看我为要得到客户订单象乞丐似的哪是胞胎带印做官的命,母亲笑笑说你天天拿着公司的印盖这盖那也是带印啊。我恍然大悟,做官盖的是红印,公司的印与胎记的颜色一样。难道这就是命? 母亲对晚辈都很疼爱,总是给人一种母爱的温馨。现在,她一脉相传的内外儿孙,已有百余人,属于五代相见。母亲还认了许多义子义女。儿女们在家乡的,在广州的,甚至在泰国的,有许多同学或朋友也成了她的干儿子干女儿。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平时,来看她的人很多,母亲很喜欢热闹。 母亲自广州回去“准备后事”后一直随细弟住。帮弟弟带孩子做家务,带大孙儿带曾孙。九十三岁那年,因垃圾车来了要赶着到巷口倒垃圾跌折了股骨头。要做股骨头内固定手术时主刀医师和麻醉师犹豫不决,生怕这么大年纪的人有危险。母亲对他们说,你们该怎样做就怎样做,死马当活马医,我是死过几次的人了无所谓,做好后等阿赢从泰国回来请你们吃饭。手术非常成功,母亲体质好也恢复得快,两个月后就能扶拐下地走路。住院期间我们回去看她时,不象有过重伤的人,总是跟医生护士有说有笑。有一天,闲聊时谈起现在年轻人结婚攀比聘金嫁妆时,我说当年我们结婚什么都没有。母亲听后,当着我们都在场的面说,怎么没有,都有了。那时候跟同学借二百元做聘金,娘家回了一百元做嫁妆。我听后不得不佩服母亲的记性,母亲真伟大,一句话解决了我们几十年来悬而未决的纠结。 母亲生性好强,是个闲不住的人。认为要会做事能干活,活着才有意义。总担心自己年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会拖累家人,不如早走早超生。在那次跌伤之后,我买了公寓套房给母亲住。在老屋住了几十年,原意是想让她改变一下住宿条件,也避免她到处走动再跌伤。但我忽略了一个主要问题,老人是需要热闹和有人陪说话的。在老家住的几十年中,全巷的人都很喜欢她,经常有人来陪她聊天,她也经常到这家坐坐,那家走走。   住进公寓后,突然感到寂寞很不适应,虽然也有亲友来访,但远远满足不了她的心理需要,经常对人半开玩笑说,阿赢买新屋给她住,自己又不在,别人说是有孝,我看是好脸(爱面子),将她拉来这里软禁,关在二十八楼这么高的地方,要我活到一百岁,住多一天都难受。因她也会用微信,每次与我视频聊天总说不完,要我常回去。我说电话中视频就像见面一样,母亲说看得到抓不到哪里一样。在微信家族群中听到不同意见的议论时也会按捺不住,表达自己的看法,批评谁或赞扬谁。   去年刚住进新屋不久,吵着自己要回老屋住,家人说要等我回去再说。有一天趁护工未睡醒一早便自己打叠行装要回老家,结果爬上椅子拿放在高处的食物时跌倒,把腰跌伤了,伤得不轻,几个月臥床不起。今年春节是我旅泰三十多年来第二次回去陪母亲过年,没有想到母亲连年夜饭都无法陪我们一起吃。母亲从来不让子孙为她做生日宴,年初六国内的子孙在家里为她祝寿,也只出来切一下写“长寿久福(96)”的蛋糕,要与大家合照都无法坐。好在现在又已康复,又能下地走路。 母亲的一生故事很多很多,前大半生的饥饿劳累和疾苦造就了她坚强的生存意志和积极的人生观,现96岁高龄身心健朗是苍天的恩赐。母亲长寿没有什么秘诀,与她的性格和处世乐观,为人善良,心胸宽广等心理素质有关。母亲的勤朴,智慧,仁爱,乐观和长寿,是家族永远不变的基因。

59、金色的童年(温新)

金色的童年 温新(兰实大学附属双语国际学校)             “金色童年  美丽世界          把天天   和年年          刻滿每一张相片          给我金色的童年          画出碧海和蓝天          太阳公公  月亮姐姐          我们笑的那么甜......”   车外,大雨倾盆而下,典型的泰国雨季。本来就因车多路窄而拥挤的交通,更因大雨的到来而更加拥堵。妈妈看我坐着无聊,把音响切换到了U盘,很快,车厢里就响起了《金色童年》欢快、动听的旋律,看着车前慢慢挪动的车龙,我的心又飘到了几千公里外的北京。   我出生于曼谷,但我的童年却是在北京度过的。听爷爷说,我10个月大的时候,妈妈要去北京读书,就把我带上了。4年后,妈妈毕业了,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我跟着妈妈又回到了出生地------曼谷。但是,假如能让我选择,我会留下,因为我爱北京,我爱北京的小伙伴。   爷爷和二姑也跟着来北京,妈妈去上课,他们就负责照顾我。爸爸留在了曼谷,要挣钱养家。我们全家住在海淀区学院路富润家园18楼18层,很吉祥的数字。北京的小区,早晚都能看到各家的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们在小区里遛弯、玩耍,住进富润家园后,爷爷也天天带着我到小区的休闲广场遛弯,没几天就跟邻居们混熟了,甚至互相串起了门,我也有了可以一块玩耍的小伙伴——豆丁、虫虫、康康和小珠。虽然,我和中国的小伙伴们很多不同之处,比如,中国的小伙伴们只喝热水的,而我却习惯喝凉水的甚至冰水,中国小伙伴们嗓门都很大,而我爷爷妈妈却要求我说话要轻声细语……但文化的差异,并未成为我们交往的障碍,4年后,他们成了我舍不得离开北京的主要原因。   当我长到2岁零9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到大学的附属幼儿园给我报了名,当然这是一家公立学校。听妈妈说学校里有很多小朋友,还有很多玩具,我就盼啊盼,终于盼到了开学的日子。第一天上学,天还没亮,我就醒了,催着妈妈赶紧走。到了学校,我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在教室里乖乖地坐着等老师。我看到好几个小朋友一直在哭闹,我就很奇怪,他们哭什么啊,难道学校有怪兽吗?突然,传来雷鸣般的吼声“给我安静点!”、“都坐回去!”这时,我以为学校真的有怪兽,吓得我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大哭------生活在泰国人的家庭,长辈们从来不会用命令的口气跟我说话,更没见过这么凶的人。下课后回到家,我就一直说不想再去学校了,但妈妈不理解,以为过几天就慢慢适应了,又连着3天带我去学校,结果晚上我都会做噩梦,半夜哭泣,妈妈才意识到不能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了,给我换了一家幼儿园,名字很好听,叫“未来之星”,是私立学校。那里的小朋友并不多,老师非常温柔,而且蹲着跟小朋友们说话,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跟老师说我要勺子来喝汤,老师很奇怪地对我说“谁喝汤用勺子,端着喝才很爽”,我试了一下,果然像老师说的,“爽”呀!   在北京,周末我们一家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公园,北京的公园好多好大也好漂亮,天坛、颐和园、圆明园、奥林匹克公园,我都去过。每次去公园玩儿的时候,我都会带上最爱的玩具“奥特曼”和最爱的零食“呀土豆”,一个都不能少,在公园里最爱玩的是四人脚踏车、划船和放风筝,百玩不厌。妈妈还经常带我去北大、清华、北语,农大校园很大,美如公园,还有很多漂亮的姐姐和帅气的哥哥。   我很幸运,童年在北京度过,在那里我学会了说普通话、练书法、写简体字,结交了好朋友豆丁,虫虫,康康,小珠等伙伴,玩了地坛的春节庙会、吃了当地的冰糖葫芦、还吃了全聚德的北京烤鸭……我想念北京,想念我的金色童年。

58、外公的旅程(翁鸿德)

外公的旅程 翁鸿德(华南师范大学)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南方的潮州县,人们遭受着战争和干旱带来的大困难。在那时代,因饥饿而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与此同时,几代中国人已经在泰国定居,他们将资金和信息寄回家,描述了他们在这个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很好的生活条件。这促使许多人离开家,寻求更好的生计。在那段时间,包括我的祖父母在内,数百万人离开了潮汕地区来到泰国。   故事开始于我外公去泰国的旅程。作为16岁的长子,他的父母让他和其他同村人一起去。他告别了他的家人,独自离开了,身无分文。他所有的财产是他母亲在前一个冬天里做的一块咸肉。对于一个饥饿的家庭来说,这是他母亲给他的一大口粮。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和他母亲说话或吃他妈妈煮的任何东西。他登上了一艘从汕头开往曼谷的货船。旅程持续了十天。外公记得从货物中偷卷心菜,煮熟,和他母亲准备的咸肉一起吃。几十年后,他还是向孩子们讲述这是他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   当他到达时,外公在泰国东北部的呵叻省为一个远亲家庭找到了一份仆人的工作。作为交换,他有了地方住,食物,主人还给他一些现金。不管他赚多少钱,他都寄回了在中国的家人。当他的主人决定他足够大,可以拿着锅时,他被转移到厨房。正是在那里,他培养了他对烹饪的兴趣。晚年,他会回忆起他在厨房里的经历,又说他如何爱上吃好食物的。   到了二十多岁,希望独立,以及更有前途的事业,他离开家,接受裁缝培训。作为一名实习生,他就可以跟别人学习了。同时,他还需要跑腿,做家务和打扫商店—都是他讨厌的工作。然而,正是在这里,外公养成了勤奋,这是他一生灌输给家庭的优良品质。   在这段时间里,他收到了从中国传来的消息: 他的母亲病了,并要求他返回中国。但是,他到达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剩下了外公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他决定把家人全部带到泰国。一位善良的朋友借给他一些土地和材料,让他建造一个棚屋来容纳他的家人。面对供养4口家人的紧迫感,外公辍学了,创办自己的缝纫店。为了避免竞争,他搬到了远离城市的一个小村庄,是当地农民唯一的缝纫店,也是全村唯一的中国家庭。   外公的手工深受村民的欢迎。事实上,全家人从早一直忙到深夜。外公随后将他的业务扩大到包括杂货。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他准备结婚。通过朋友的介绍,他认识了一位中国移民。她善良,说话柔和,而且,正如外公所说,非常“可爱”。他们结婚了,她搬进来,并立即帮助家庭事务。不到一年,她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   1943年,缝纫生意很顺利,外公存了足够的钱,可以进入有利可图的大米贸易。然而,随着泰国加入二战,泰国的华人受到歧视。外公和他的家人处境危险。带着中国面孔和浓重的口音,全家人成了骚扰的对象。晚上,他会听到外面的喊叫声,叫他的名字和扔进屋内的石头,打碎了窗户上的玻璃。这导致许多不眠之夜,吓坏了全家人。当地人变得不友好,杂货店销售额直线下降。   在这段时间里,外公还得忍受另一场灾难。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我外公的妻子因病去世。不清楚是什么疾病夺走了她的生命,但被告知她逐渐失去了双腿的力量,卧床不起,平静地去世了。外公一生都把她的黑白照片放在架子上,为了怀念他们已故的母亲,他非常爱护这两个孩子。   外公的岳母来看望。她还为家庭的未来制定一个计划。“像他这样的商人需要妻子,两个孙子也需要一个母亲” 她说,她提到了另一个女孩。据说她个人很少说话,但能干又勤劳,缝制厉害。她就是我的外婆。外公去向她求婚,她接受了,并搬进了他家。   由于担心家人的安全,外公决定再次搬家,最后一次搬到孔肯省的一个小镇。在这里,他多年来与村长以及其他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们最终成为他各种业务的合伙人。外公发现这个地方最受欢迎,他会留在这里渡过他的余生。   外公通过勤劳和节俭,买了一块地,盖了一间商铺。他的商店扩大,包括化肥和农具。随着农民需求的产生,他还提供了非正式的金融服务:发放化肥以换取大米过剩。农民们会自己分一部分收成,然后,他们把一部分作为外公的还款。这种货物交换一直持续到外公的一生,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被我爸爸妈妈继承下来。到现在为止, 除了成为杂货店老板以外,外公还成为一个大米商人。他建造了一个粮仓,用于长期储存大米,供私人使用和贸易。15年来,随着我 外婆生下3个儿子和4个女儿,这个家庭变得越来越大。现在,他有能力舒适地抚养孩子——餐桌上有足够的食物,有足够的肉菜来增加每个人的食欲,这是他童年时所没有的。   所有的孩子都帮助家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贸易和谈判。他会带着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去他的工作地方,甚至委托一些任务,当他认为合适的时候。一位阿姨告诉我,她13岁就受过训练,为外公跑腿。驱车到30公里外取料,当外婆外出买米时,她承担了照顾弟妹的责任。她现在是一位退休的女商人,已经有自己的孙子孙女。   外公十几岁时在厨房工作,对烹饪总是特别喜爱。积累了一些财富后,他买得起一些进口的中国食品。“这些食物让我想起了老家,”他会说。例如:柿饼、银杏果、芦笋罐头、干鱿鱼等,这些当时都是奢侈品。在20世纪60年代,在泰国,制冷和运输技术不先进,通常价格高,并保留为特殊场合。我母亲童年时最难忘的甜点之一是糖浆中的柿饼,切成薄片,比指甲稍厚,以免在切割时折断,用糖浆煮。每次只使用2-3个水果,必须分享所有家庭成员。我妈妈记得只有两片吃。柿饼仍然是我母亲最喜欢的甜点,直到今天,她都会经常回忆这个故事,一方面是外公的节俭另一方面是她喜欢这个美味佳肴。   晚年,外公大多呆在家里,关心家庭财务和会计,让子女为他做生意。他最喜欢的消遣是喝三匹马红茶,一边和外婆聊天一边抽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有空闲时间复述他一生的故事,从他离开中国的那一刻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疾病缠身,他患了一次中风,当时他71岁,使他严重瘫痪,一年后又一次中风。这次医生不能治好他,他去世了,留下了他的妻子和40多子孙们。   我没有机会见到外公,他的故事被他的孩子们重述的。他的遗产通过他们,通过他们自己的成功,并将传递给他们的子孙。除了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外,他还通过自己的榜样向他们灌输勤劳的价值。经过努力工作,一个人就能成功。他的商业行为强调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合作。并且也赞成慷慨而不是绝对的盈利能力。这种特质使他成为同代人中受人尊敬的商人。   外公属于被称为“垫子和枕头”的中国移民的一代。这是指他们在泰国下船时拥有的唯一物品。这句话现在用比喻来强调,当他们刚到的时候,他们从零开始。尽管如此,他们今天留给家人的遗产是巨大的。他们拥有三种有助于他们成功的品质。第一通过努力工作,他们赚钱,学习一些技能,并投资,他们用自己的收入来养家糊口,在泰国和中国。第二为了生存,他们还需要有适应性,共存和融入泰国社会。他们学习当地语言,采用泰国习俗,并与当地人交朋友。如今,他们的后代在有生之年不会面临歧视,可以放心地生活在泰国,并把泰国称为家。最后,他们勇敢地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寻找一个更好的未来。外公踏上了一段旅程,使他在泰国过上了新生活,他的后代现在享受着和平和舒适,这正是他90多年前离开家和家人时所寻找的。

57、一张国际文化名片(王晚晴)

一张国际文化名片 王晚晴(泰国新沙通国际学校)     八岁那年,我第一次来到北京,登上世界人工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中华文明自此在我幼小心灵里生根发芽。十五岁那年,我第二次来到北京,登上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汉语桥,65个国家亮出同一张国际文化名片,上面写着两个字——汉语。            两次北京之行相隔七年,这期间,我走过一条漫长的汉语求学之路。不知多少次,我沉浸在泰语熟悉而温暖的语境中偷偷流泪;也不知多少次,我揉碎不及格的中文试卷而哭喊:为什么汉字不能拼写?一次又一次的委屈过后,我渐渐感悟出“水”的流淌脉络、“木”的大树形态和“山”的高耸风貌,啊,原来每一个汉字都象一幅图画,都隐藏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我慢慢领悟到,富涵生命力的形声字,在表音与表意上其实真正做到了最高程度之融合。   对汉字的逐渐深入了解,使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学产生了兴趣,常常往市图书馆里跑,一坐就一下午,书包里备好干面包和牛奶,一边吃一边在书海里遨游。从奴隶社会的形成,到封建社会的孕育,再到多灾多难的近代演变,历史的丰富、汉语的优美和炎黄血脉的绵长,在我体内一次次地引发沸腾。   小学毕业后,我从中国回到泰国,汉语一下子离我远去。但是我仍坚持每周背一首古诗,并将其誊写下来。我阅读大量中文书,还试着写小说、写诗歌,益发领略到汉语所蕴含的丰富智慧,其语法随性自然而简约,名词与名词碰撞,也能迸射出美丽的火花。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二十八个字,竟然铺展开一副唯美的画卷,它的优雅和韵致,它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留白,怎能不激发我投入更多热情而对其进行充分的感知?   2017年,我报名参加了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二千多名预赛选手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108人进入北京决赛。那年我15岁,是全场最小的选手,队友们都亲切称我妹妹。比赛持续将近一个月,我每天从床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背题,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背题,所有选手也都和我一样。虽然很累,但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光,大家一起才艺彩排,一起化妆,一起去食堂打饭,一起在央视录制节目直到腿软。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晋级个人赛。当时,每个人都随时有被抽中表演才艺的可能,可我却没带最擅长的古筝,于是便很着急地向孟导求助。孟导说服节目组,给我租了一台昂贵的古筝。可等了三天,也没抽到我表演。租金太贵了,节目组只好把古筝还了回去。事情就这么巧,古筝刚还掉,我就杀进擂主争霸赛。在最重要的才艺环节,我用一段评书《岳母刺字》,获得全场最高分,摘下状元擂主桂冠。   雷鸣般的掌声,把中华五千年文化从自我体系中解放出来,使之得与65个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大家在了解立体中国的同时,也把各自母国文化带给这个舞台,比如爱德华激 情四射的打鼓表演,将中国与非洲两种打鼓法作了完美结合;泰国队《北京的桥》,则将小品、贯口与京剧表演艺术兼容并包;《哑巴和喇嘛》这段中国家喻户晓的绕口令,从来没人提出过为什么他们要打架,没想到竟由外国人以快板书的形式给中国人上了一课!   成语会赛场,韩国小姐姐金新明脱颖而出,她有一道攻擂题:沧海一粟中的“粟”是什么意思?大家面面相觑,金新明也不解其意。我读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知道“粟”应该是谷物,可“沧海”里面怎么储存小米呢?“粟”不会是一艘小船吧?根据攻擂规则,金新明拥有一次场内求助机会。为帮她找到合适的助力者,主考官蒋昌建老师把外场得分最高的10人姓名打到大屏幕,第一名赫然写着我的名字王晚晴。金新明目光投向我时,我拼命地朝她摇头,可她还是选了我。我给出一个错误答案,这让我感到十分愧疚。没想到,这件事竟成就了我俩的友谊。一个韩国人和一个泰国人,彼此交流着汉语,从古聊到今,从天文聊到地理,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常常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到后半夜,真有相见恨晚之感。我们聊喜欢的歌,喜欢的明星,喜欢的书籍。神奇的是,我们居然都喜欢同一个作家的同一本书,这让我们的关系更加亲近。她是一位很懂得照顾人的小姐姐,一个饥饿的夜晚,曾带我去吃肯德基。凉风习习,轻袅的群摆微微飘曳, 我们像是认识了多年的朋友。我们约定好将来学成时,一定要在北京再见。那天,我目送她上了高铁,眼眶里蓄着泪水,心里感慨万千。 我相信,将来我们更优秀的时候,是一定会再见面的。   汉语桥总决赛,我最终获得季军。那一期节目收视率,位列全国前三,创造了历史新高。当我看到电视里的自己一袭宽袖蓝袍金钗玉佩亭亭玉立,激动之情简直无法言表。我所激动的,不是世界知道了我,而是世界知道了中国。汉语已然走出国门,已经走向世界。这场汉语大会,亮出的是一张国际文化名片,它唤起深藏于华裔心中 共同的传统记忆和文化基因,更在全世界引发一股学习汉语之热潮。   颁奖典礼那天,所有人都盛装出席,我穿着泰服到了现场,金新明则穿一身韩服,各个国家的传统服饰在灯光照映下五彩斑斓,争奇斗艳,整个会场弥漫着浓郁的中国情缘,108人不约而同唱起了《我爱你,中国》,歌声嘹亮,真情激荡,所有人的付出,在那一刻都觉得很值得。我为自己来到汉语桥感到骄傲,因为这是一个共述中国故事的舞台,是一场跨越时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典礼过后,只剩下伤感,因为我们就要分别了。这一个月,我们一起诉说万里长城和圆明园的风霜,一起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有选手都成了朋友。那天晚上,我们一百多名选手和带队老师坐在一起,彻夜长谈,大家都发誓一定不会忘记彼此,都期待再度与中国文化相遇。临别时,大家都泣不成声,我则在心中多次默念:北京,我还会再来的!

56、榕城回忆录——悠悠岁月忆师恩 (吴鑫)

榕城回忆录——悠悠岁月忆师恩 吴鑫(厦门大学)         回忆是一帧老照片,悄悄记录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回忆是一杯百味茶,把酸甜苦辣融化为一体。   2018年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在泰国美丽的泰国易三仓国际大学校园里,身着庄严的学位服,接受着老师和学姐学兄们的良好的祝愿,陶醉于从中国远道赶來祝福我大学毕业的大姑小姨的声声“恭喜”、“祝贺”语中,沉浸在身心幸福的欢乐中。此时此刻,追本溯源,回味这一切,却难忘那在成长路上所渡过的欢乐的少年生活时光,难忘为我成长而洒下的浓浓的金子般的恩师之情!   我叫吴鑫,是一个来自泰国的孩子。我的妈妈是中国人,妈妈给我取名叫“鑫”,是因为一个算命的老伯说我命里缺金。“鑫”字对于一个初来乍到、没有任何中文基础的外国孩简直就是天书上的文字。因为是爸妈赐予的,所以始终没有改掉。   初到中国,是2003年。妈妈生病,需要回到家乡福州治疗,于是就带上我到中国学习。福州是有“福”之州,素有“榕城”的美称,这里的沙县小吃遍布大街小巷,“拌面扁肉”、“福州鱼丸”、“荔枝肉”、“芋泥”是我最喜欢吃的小吃。城里还有许多有名的美食街,步进安泰桥美食街,逛入达明小食街,再挤撞到宝龙商业区,那满街琳琅满目的小吃品种总叫你吃得忘记回家。   这个南方城市总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这也许也是因为是我妈妈的故乡的缘故吧。   在家调整了一年后,妈妈送我到市里数一数二的小学 —— 鼓楼第一中心小学,开始重新上二年级,因此我比班上的同学都大上一岁多,也成了班里的“大姐大”。去报到的那天是暑假过后的第一天,在阳光艳照的中午,我见到了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姓谢,名祖英。谢老师大概30岁左右,个子不高,一头乌黑的短发,笑起来很和蔼可亲,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尽管上起课来很严厉,但大家还是都很喜欢她。我像是得了上天的眷顾,遇见了人生中的中文启蒙恩师,可亲的谢祖英老师。   我的班级就在教学楼一楼的榕树边上,虽然格外凉爽,但上课时教室的老风扇仍呼呼的吹着,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听着课。和泰国不一样的是,上课时每位同学都要双手交叉着齐放在课桌上,发言要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才能讲话。尽管要求这样,但“爱捣蛋”的后排个别同学还是有小声交谈的,做鬼脸的,偷吃零食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班级的后面墙上贴有一张A2大的名单表,上面有班级每个同学的名字,名字的旁边有一排空着的格子,每当哪个同学做了好事或是考了好成绩,谢老师就会在名单表的空格里盖上一个印章,印章上有一个小拇指旁边写着“你真棒”作为鼓励,同学也十分在意“小姆指”盖了多还是少。   一开始,由于我言语不通,学习跟不上,自然那小姆指也很少光顾我。后来,谢老师把我叫到老师办公室,说今后每天要给我补习中文。她拿出一年级的课本,一节节的,一字字地不厌其烦地,耐心地辅导,尤其着重给我补好拼音知识。这让我很受用,因为掌握了拼音就能很好地读好中文。每一回补课都足足花了谢老师将近两个小时时间。每当我中文有所进步时,她就会笑眯眯的给我一张普通的小卡纸,上面印着小拇指“你真棒”。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令高兴得手舞足蹈,直到今天,这样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      人的一生能遇到的老师无数,可恩师难求,这份情谊常常基于无声的关怀,温暖了我在福州度过的小学生活,每每回想到她,都像是在提醒自己,我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人。之后,我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各科的成绩拔尖,这以后担任了班长、劳动委员、宣传委员、美术课、英文课和体育课的科代表、也成为学校排球女队、田径队的主力。   对于我来说童年记忆里最新鲜的,莫过于中国最盛大的传统春节了。福州的冬天不下雪,看不到雪是一个生活在热带国家的孩子最遗憾的事情。尽管是这样,福州的冬天还是寒气逼人,刮一阵风就能把脸颊冻得通红。没有体验过浓烈春节气氛的我,一到春节时期就觉得什么都很新鲜,大街小巷都挂满大小红色灯笼,家家张灯结彩,户户都贴上大红春联,喜气洋洋气氛显得热闹非凡。公园里时常有三两个书法家在为游人免费赠写春联,人们常赞叹他们的书法功底。这些春联时而“龙飞凤舞”,时而“端庄工整”,又时而“洒脱奔放”各具特色,为春节增添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和欢乐色彩。毫无疑问,春节是中国小孩最盼望最快乐的节日,那种欢乐无比的气氛就像是西方过圣诞节一样。   年夜饭妈妈在头一天就准备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着似乎永远吃不完的丰盛的年夜饭。大家边吃年饭边观看着电视里数亿中国人必看的春节联欢晚会,欣赏着赵本山的小品,惊诧着刘谦表演的魔术,欢声阵阵,其乐融融。零点钟声一响,刹那时满城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五颜六色的烟火飞天在空中闪耀,这时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激动澎湃。趁着举国上下同庆时刻,我会开启电脑,连上宽带,登入QQ,给朋友、老师们发送新年祝福。         少时的我,总感觉每一年都过的很慢很慢,而在现在看来却又不得不感叹时间的飞逝。小学毕业后,同学们也开始各奔东西。我的初中生活是在福州文博中学度过的,面对着全寄宿的学生生活,新的环境、新的朋友,充满了好奇新鲜感,也孕育着新的挑战。      李㐵炎老师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他无疑是我学习生涯中可遇不可求的又一位恩师。他年青有为、博学多才、善于观察,在教学上十分严僅。多年后我才能慢慢地体会到他教学工作方法的精髓。初中的第一堂课,他提议我当班长,同学们因互不了解,也就稀里糊涂地举手选举了我。就这样,他就把团结全班同学的工作“甩”给了我。后来,在李老师的鼓励下,我又当选上学生督导队队长、年段学生会会长。“在做好班级和年段工作的同时,首先要模范地把自已的学习搞好”这是李老师对我提出的重要要求。   继小学后在紧张而又快乐的初中生活中,我又一次成为了学生干部骨干,并于2010年荣获了“福建省优秀学生干部”。李老师仍然当他的“甩手掌柜”,他只是事前把这些组织的职责任务对我布置一下,剩下的工作由我自己去筹划和组织。而我也不负众望,竭尽全力把督导队工作、学生会工作搞得有条不紊。如今回想起來,李老师把我推到第一线,是一种刻意培养我在实践中锻炼我的勇于创新、坚强自信、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我又怎能不深切感激为了一个泰国小女孩的付出了艰辛的心血,培育我成长的恩师们?毋庸置疑,我如今的每一步进步都离不开恩师们当年所给予的鼓励、以及为我铺就了锻炼和展现才能机会的舞台。恩师的教导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让一个原本平凡的泰国孩子勇于挑战自己,扎实打下的学习基础,凭借着初二的学历,越过初三和高中阶段被泰国易三仓国际大学录取。感受着中国文化熏陶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深深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烘炉中。   中国还在一日千里飞速发展,城市里高楼大厦一座座拔地而起;高速公路、高铁一条又一条地在大江南北,在藏疆云贵边远地区修建起來;中国人民的生话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日渐变化,往日的QQ几乎已被微信代替,一部智能手机可让你在神州大地畅游无阻。很庆幸我的整个童年是在这样大国度过的。我目睹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福州已变得更美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那些曾经与我同窗朝夕相处的朋友们已奔赴四方,远居大江南北、天涯海角;如今的春节虽少了些当年的年味,却增添了更多的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和高新科技技术的元素;春节再见到至亲的大姑小姨们时,她们都已是白发苍苍,皱纹密布。而我们,也已经到了该给侄子辈们发压岁红包的年龄了。如今,我已实现前往厦门大学读研深造的愿望,在今后的研究生生涯中,又会遇到怎样的一位恩师呢?我盼望着、期待着!

55、心系祖国(吴静敏)

心系祖国 吴静敏(厦门大学函授)     “敏姑,爸爸昨晚午夜离世了……”电话中传来岳炎的儿子悲痛的声音。   一阵悲恸涌上心头,从此,我再也见不到我敬爱的老友了;再也听不到他宏亮的声音了;脑子里浮起他忠厚的脸庞、慈祥的目光、瘦长的身材、朴素的装束;我恨不得立刻奔去见他最后一面……   四年前的一个下午,他撑着两根拐杖,站在我家门口,我惊呆了,“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骑脚踏车,被公车撞倒,右腿骨折伤,已四个多月了。”   “为什么不让我知道?走路这么辛苦,还要出来干吗?”   “今天我特地拿一件东西来送你。”   我扶他坐在椅子上。他从衣袋里掏出了一个手表,放到我的手掌上,并说:“这个梅花牌手表,我珍藏了四十年。”   “我不能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你还是留给嫂子吧。”   “她不懂货,我要送给懂货的人,并且热爱中华文化的人才会珍惜它。这梅花牌手表是中国最出名,最耐用的牌子。”岳炎很认真的说。   他驻着拐杖,特地给我送来,这股真挚的友谊,太感动我了。我哽咽紧握他的手……。   他又告诉我说,他要回中国去完成落叶归根的心愿。我不赞同他的想法。并指出现在的一些中国人不像五六十年代那么热情朴实了,多数人都在向钱看。你接触到了会大失所望的。   “我这辈子,没有给祖国作出贡献,唯一的愿望就是回去祖国归终,把这副躯体,奉献给祖国的医学院,作为医学解剖标本。”   他这颗赤子之心,震撼了我。“岳炎!你不愧为炎黄子孙啊!”我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   我们的友谊始于五十年代,同在一个学习小组。他为人忠厚、热情,但很少言笑,可是谁有困难,他最先伸出帮助的手。   上世纪七十年代,泰国大专院校的大学生、教授和社会进步人士,纷纷起来示 威游 行,反对政 府独裁专政。在这情形下很多教授和学生被列入黑名单。有一位老师,避难在他的家里。他天天买大鱼大虾,亲自下厨做菜,他的太太对我说:与岳炎结婚十多年,不曾吃过大鱼大菜。托这位逃难老师的福,吃到佳肴。 “岳炎这颗热爱正义之心,令人感动啊!”“嫂嫂你从旁帮助他,也是做了好事!”我称赞她。   二○○八年,汶川大地震,他把他几年了来省用俭吃积下的钱,都捐到汶川灾区去。   岳炎出身贫男,七岁时家乡饥荒。被卖到他乡求生。十五岁那年随养父到泰国谋生。初到泰国就在一家腌咸菜店当杂工。一段时间后,到一家做木桶的小工厂当学徒和打杂。一位长辈见他刻苦勤俭,是一个好少年。便在晚上教他学习中文。很快他学会看中文报纸了。这时的他如在黑暗处看到一道光明,更加努力地学习。每次打开报纸,最迫切要看的是中国人民脱贫的讯息。   几十年的拼搏,有能力立业成家。但内心总牵挂着亲娘在何处,托过很多乡里亲人寻人,总不知下落。使他常在梦里呼唤亲娘而惊醒,朝思暮想回中国归根。   七十六岁的岳炎,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儿子马上送进医院,经医生诊断后,患的是肺癌,且已进入晚期了。儿子们保密,不让爸爸知道是患了绝症。可是,他呕血时,心里已意识这是恶兆了,他坚持不住院,让生命自然结束。   临终时,岳炎含着泪对妻子说:“我心中有个结还没解开。”   “你说吧,我和儿子会为你解开的。”   这时的岳炎已没力气继续说了。永别了!   我心里最理解岳炎心中这个结——回祖国落叶归根!   岳炎,你心系祖国的情怀,永远在闪光啊!

54、我生命存在之意义(王丽贤)

我生命存在之意义 王丽贤(华桥崇圣大学)     一百三十多年前,我的祖父从潮州到泰国做生意,当生意发达就在泰国成家立业,娶妻生孩子。   我父亲十岁时,祖父带他到中国要他吸收中国文化,学习中文,在他二十多岁时,发生日本侵华战争,不得不回泰国了。   父亲住在中国十多年对中国深爱如乡,念念不忘,有空时常讲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给我们听,在不知不觉中我慢慢喜爱中国,为了想深刻了解中国文化,这些年来我一直认真努力学习汉语,更想发扬光大我是泰国华裔第三代。   2013 年我从公司退休, 本来想要实现走遍中国的梦想,在工作期间很难找空旅游。可是表姨要求我去那空那育府教汉语,她说这所学校,是一位大和尚,为住在偏远山区农村的孩子们而建立,因为太偏僻 ,工作也倾向于多累少钱,所以无法请来汉语老师,希望我能帮忙。   我去拜见大和尚,他对乡下贫困孩子的教育思想真是很伟大。   “我给乡下孩子们营造一个阳光,学习知识,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好习惯的人,变好习惯能使他们终身受益,国家得利。”   大和尚还对我说:   “这时代汉语非常重要,你和我 一起为这些孩子做出一点点贡献吧。”   我终于答应了大和尚,传播知识是很有意义的工作,虽然教书这方面对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可是我也要对学生尽到了我的责任。后来一位学姐介绍我去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师资培训。   2013 年 11 月 1 日,第二学期开学,我们安排每个星期二给学生上汉语课。学校有一百五十多名学生包括幼儿园,因为时间的限制只能教一年级到六年级。第一次上课我很紧张,学生都用着好奇的眼光瞪着我,不敢跟我说话, 小年级的学生害羞地对我微笑。到了六年级课室,我在黑板上写我的泰名,才听到学生的悄悄话:“ 哇! 汉语老师不仅仅会讲泰语,会写泰字,还有泰名, 真棒!”我说我是泰国人,有什么话都可以跟老师聊 ,他们切默默无语。   看来学生比老师更紧张。   又到星期二 ,我在学校走廊碰见两个六年级男学生,他们很尴尬不知道要怎样表现,我来不及打招呼,他们转身跑掉了。在课堂上他们向我道歉, 说是因为很紧张不知道要怎样跟老师沟通,所以跑掉了,我告诉他们以后见 到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就可以了。   从此,学生见了老师不跑了,我还能在远方听见“老师,您好”的声音。                                     在课堂上要有汉语的环境,这是我从师资培训得知的,所以我给每个学生取了中文名字,他们喜洋洋地各自记住自己的中文名,可我整个星期的精神几乎全献给取名工作,一个星期内我取了一百零五个中文名字。   我以公司“强者存在,弱者淘汰”的观念在课堂上课,教学生学习拼音,大年级学生比小年级学生的记忆力强,有的学生很聪明,教一两遍都会记住;有的学生教了半天没什么进展。我对“强者”很感兴趣,他们的中文名挂在我嘴边,经常叫他们朗读,当“弱者”模仿。   过了一个月,我们师生能培养了很好的感请,学生敢对老师说话了,同时也带给了老师不少烦恼。一年级上课时,“弱者”争先恐后说要去洗手间,课堂里乱七八糟,害得“强者”不能安静学习。我想出一个好办法,在黑板上写一句“老师;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给每班学生抄写,教他们朗读,并对他们说:下次上课谁都不能说这句话不允许去洗手间。我以为这个方法太好了,刚学习汉语的学生不一定会说这么长的汉语。   一年级到四年级上课得很顺利。到了五年级上课还不到十分钟,“弱者”陆续举手对老师说“老师;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虽然说话不太流利,但是一句不漏,我不得不给他们出去, 心里非常好奇,忍不住问存在课室里的强者”。“去洗手间的同学今天太棒了,都能说汉语”,“强者”非常自豪地对老师说: “在上汉语课之前,我教他们背的。”   当教师,必须发展自己,塑造自己,努力学习,勤奋钻研,提高自己知识和教育水平。   2014 年 4 月份,我参加泰国华文教师工会,到云南昆明华文学院师资培训。   这次培训,让我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观念有重大的改变。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当老师不仅仅教书,还要教育学生,要用平等的爱去教育学生,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教授站在讲台上,非常认真地指导我们,“当老师要善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实现最大限度的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   我非常惭愧,过去,我把学生当员工看待,“强者存在,弱者淘汰 ”是我教学的观念,对差生非常偏心,明显地重优轻差,我几乎都忘记差生的名字,实际上他们坐在我面前,可在我心里他们却没有位置。从现在开始,我要教育我的学生“强者更强,弱者变强”,要公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要给学生平等的爱,宽松的爱,让他们充分享受汉语课堂的 快乐。   2014 年 5 月 第一学期开学,我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学校,“老师,您好!” 在远方飞来的声音,跑声追在我后面。那是一位又黑又胖又可爱,性格开朗的一年级女学生“长优”,今年升班上二年纪了。她握紧我的手,小嘴滔滔不绝地说;“老师,四月份宋干节,我代表我乡村去府上小女孩赛美,获得第二名,村长说我得奖是因为我会讲汉语。”   我太激动了,上个学期每班上汉语课只有十八个小时,我只能教拼音, 她怎么会讲汉语呢?   “你讲什么汉语呀?”   “我能背拼音,声母,韵母,声调。老师教我的汉语我都能说,好像起立,老师您好,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老师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   她停一会儿,继续说:“我还能用泰语翻译给他们听的。”   “长优” 年龄七岁是班上的班长,人很聪明,在课室里非常认真学习,这些话都是我们上下课时必须用的汉语,“你为什么想起会讲汉语呢 ”?   “主持人要每个入选的孩子,表现自己的才能特点,获得冠军的姐姐,她会跳泰式舞蹈,我喜欢汉语,所以我的特点就是会讲汉语。”   “老师恭喜你,你获奖老师非常高兴,你要更加努力学习汉语,以后在工作上一定有用的”。我立刻鼓励她学习汉语.我觉得乡下的孩子很聪明,只是没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潜力,如果充分得到知识,学问,他们一定能为国家长远发展 ,长远前进。   有一次,给一年级学生练习汉语发音“爸爸,妈妈”,要他们回家见了爸爸,妈妈实用汉语称呼。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很快举手,说她爸爸妈妈离婚了,在家里的女人是新妈妈,她叫新妈妈“姐姐”,还有十多个学生举手,有的说有新爸爸叫新爸爸“伯伯”,有的说爸妈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   我觉的学生的基础普遍差,主要是家长的问题,在家庭问题的影响下,孩子不重视学习,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用功,他们不仅仅有着性别上的差异,还有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生理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   “明智”一个很瘦小十岁女学生,今年上四年级,很喜欢拥抱汉语老师, 每次见面常说“我可以做老师的女儿吗?”在上课时很努力,暑假到就放声大哭,因为想念老师。听班主任说,她跟外婆住在一起,外婆是她妈妈的继母,既不爱又不关心她,每次病倒逼迫她上学,要班主任带她去找医生。“明智”为了讨好家人的爱,在家里很勤劳,又为了讨好老师的爱,在学校也很努力学习,她心里最怕没有人爱。   “光明”今年十二岁六年级男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汉语,他是班上最差的学生,不喜欢讲话,脸上也难见笑容,从小被爸妈抛弃,爸妈去外地打工,给他住在保姆家,可他们一去不回归,保姆家不得不领养,听说保姆家人对他很好,可他的性格越长大越孤僻,敏感,自卑。   “彬彬”今年十岁,很爱哭的四年级女学生,父母离婚跟外婆生活,因为母亲不负责女儿的生活费用,所以外婆的关心都投在父母给钱的另一个 女孙,她跟老师诉苦,常常被表妹欺负,被表妹抢东西。   如果要在这里写每个学生的家庭问题,就会写成长篇小说。   著名作家: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告诉学生虽然没有理想的家庭,也要跟家人好好相处,但是不要给家人影响到自己的生命,要有自信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把自己变得更坚强。   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全面发展,才能获得未来的幸福。   我不知道学生会不会完全了解我的话,可我一定教育他们乐观向上,乐于思索,乐于学习,实现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对前途充满希望。   教师事业;是我生命存在之意义和价值,我愿意化作一盏发光发亮的小火灯,带领着学生持续光明智慧。

Top
翻译/Translate/แปลภาษ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