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Home > 2018 > September > 26 (Page 2)

50、我的笔记本(黄佩佩)

我的笔记本 黄佩佩(暨南大学) 首先感谢“泰国留中总会”举行散文比赛的好活动,这不仅让我练习写作,而且让我怀念我留中的所有故事。其实我想了很久该写什么题目好,想来想去都想不出来。有一天我躺在操场,张望这个世界,看见白云飘来飘去,鸟飞来飞去,风向我的脸打招呼。犹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般样。啊!我突然就想起我要写的题目是“我的笔记本”了! 你好!我叫WIPADA THONGT-AM SIRI ,中文名叫黄佩佩,女,来自泰国东北部武哩喃府。我是一名黄姓的唐 人仔,我的祖先来自中国广东揭阳。我的理想就是传承中华文化到底。 今天我很闲,所以就打开看看我在中国云南读书时的留下的宝箱。一打开就能看见我最爱的笔记本。什么叫我最爱的小笔记本呢?来!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去看一看我在笔记本写下的难忘留中岁月故事吧。 我什么时候去中国呢?我是2014年去中国云南读硕士,在云南师范大学停留了两年。那一次,可说是我第一次出国。有人曾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该句是我在小笔记本写下的第一页。我去云南的第一次,我谁都不认识,没有朋友。而且当时我的汉语也没那么好。我就想起家父曾说:“导航就在你的嘴”。这是何意思呢?这就是家父叫我大胆地问,无论是问路,还是问那些让我困惑的事情。而且从小到大,我被家父养成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的人。可说,无论你读书还是跟某人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都能把它马上记下来,到以后还可以翻回到那个美妙的时刻。 我翻我的笔记本时,就看见我记下我同屋的名字。我的同屋是一个泰国少数民族,属于苗族。她是一个喜欢绿色、喜欢音乐、乐器的女生,这就是我们很相似的地方。我们俩人有时候会一起弹琴,她弹优克里里,而我弹吉他。我记得当时我和同屋俩人一起报社团,那个社团是中国古典乐器,我们选了学拉二胡。想起当时,莫名其妙就要流下了眼泪。昨天就是今天的回忆,时光如箭,转眼一划而过。毕业后,我就没跟她见面了。我打开手机播放了首《同桌的你》歌,里面有一句“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一页一页地翻,我就看见很多难忘的故事。除了我同屋之外,我还有那些年陪我过风风雨雨的小伙伴。我和她们每天都一起去吃饭,一起偷偷地做饭,一起逛街,一起运动等等。幸福的是我在困难时,眼前有她们一起笑,在开心的时候也有她们一起渡过。我们小伙伴每个星期都会去吃“傣味”。这傣味就是傣族的菜,每一次都点同样的东西,我一想不知不觉就流下了口水。再说,我的导师吧,我的笔记本最可怕的一页就是我导师的名字和其联系方式。我的导师是一位女老师,她啊对我们真的很好,虽然有时候老师教育我们太严格了,但是我知道她是为了让我们渡过论文的难关。我记得有一次要选论文题目时,老师给我电话,她对我说:“按照你的水平,你写不了这个题目的”。这句话,虽然有点难听,可是我觉得正是这句话让我有力量,让我想面对挑战。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呢!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是这句话让我学会坚强到底。之后快到交论文定稿时,我的导师经常找我们视频,追我们同门三人。她对我说:“佩佩啊,你不可以睡觉了,赶紧改!”我记得我改论文的内容整整十遍了,改来改去,到一天老师说不用改了。哎呀!人生不简单,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现在我最怕就是长胖,天天要运动。我为何那么怕胖呢?原因是我和我的同屋都爱食夜宵。在研一时,我记得我们俩人长胖了二十斤(十公斤)。据说唐朝以丰富为美,为何现在却以苗条为美呢?再说刚刚长胖的事吧!我喜欢食中国菜,以前我汉语没那么好,去食堂时真的不知道什么菜叫什么菜。但是我是被家父养成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的人,因此连点菜,我都不得不要记下去。如:我在中国吃饭的第一餐是在云南师范大学东区对面的柏技营吃麻辣烫,当时我还是觉得“麻辣烫”这个词很难记,我还是写下去;还有我喜欢在食堂二楼那边食饭,我经常去一个回族阿姨店吃饭,我喜欢她做的“煎蛋盖炒饭”。在那些店,上面会有菜单,我当时都要记下来,哪道菜不喜欢吃,就写注释它是什么样的味道,泰语大概叫什么。还有超市那里的甜品店,我喜欢吃“紫薯西米露”和“酸奶水果捞”。那个甜品店的店员很好奇地看我,她问我为何要写下来,我就尴尬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吃这些东西,我想记一下它们的名字,怕以后我会把它们的名字忘掉”。我想其实也可以用手机便签功能写的,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没那么经典,而且世界不停地改变,手机年年出新版,到时候我可能也要换手机,那些便签里面的东西就丢了。到现在我还在想:“他们还记得我吗?” 除了写朋友名字,无论是泰国朋友、外国朋友、中国朋友和美食,我还写日用品的名称。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个笑话,有一次我去小超市买“王老吉”喝。之后我想要吸管,可是当时我真不知道应该怎么跟老板娘说我要的是吸管。我就做吸的动作,也说长长的。后来老板娘就知道,也告诉我,我想要的东西就叫“吸管”。当时,我想不起来这个吸管的字是怎么写,我就说老板娘你帮我写一下吧。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轻轻的歌声,轻轻地唱起。一页一页慢慢地再看笔记本直到最后一页,我在最后一页藏着我班和老师的毕业照,还有在本校西湖的一条柳叶也藏在笔记本里。我把那张照片拿起来看一看,摸一摸柳叶。苏轼的《水调歌头》里面有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轻轻地放那笔记本在宝箱,把宝箱放回原来的地方。人生就是如此,因缘相遇,因缘相离。笔记本不是一般的本子,它承载了我的美好回忆。我们各散东西,不是因恨而散,而是追自己的梦!愿你们都好!想你们了!

49、永远站在电话那头的“她”(曹淑媛)

永远站在电话那头的“她” 曹淑媛(复旦大学)   原本不想写到“她”,因为刚刚被“她”骂得狗血喷头,然而这篇散文却离不开“她”,因为“她”已经占尽了我大部分的人生。“她”是谁?“她”就是我的中文老师——马慧君。 朱拉隆功大学本科大四: 我:老师,我参加“汉语桥比赛”那天您有没有功夫去听我演讲? 老师:暂时不答应你,如果没空我会派秘书去看你。 演讲比赛的那天我抽到的题目是“我最爱的老师”,可惜老师没来,但是秘书姐姐告诉我,老师一直在电话里听我的演讲,老师感动得哭了。只是一个电话,让我知道老师有多么重视我。 山东大学硕士一年级: 我:老师,我想回家。 老师:为什么想回家? 我:不习惯,就是想回家了。 还是一个电话,十天后,老师飞到济南陪我住了一个月。她还带了一箱泰国陶瓷来送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只是因为希望学校里的老师对我好一点。那个时候我正好有表演,每天晚上老师都在学校里陪我排练。因为我演得不够好,她怕我被人骂,所以一直在那里守着。演完后我还耍赖说,天气冷,我不要回自己宿舍,就直接窝在老师床上了。时间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走之前除了好几条厚围巾和一件冬天睡衣,老师还给我买了两只小兔子当陪伴,名字叫“小君”和“小媛”,那份真挚关爱的师生情至今都让我感动。老师的到来让我突然变成学校里最幸福的孩子。 山东大学硕士二年级: 我:老师,春节放假了,今年不回泰国,我要去香港小姑姑那里过春节。 老师:我来香港跟你一起过。 我:好呀!我想去香港迪斯尼乐园! 又是一个电话,老师来了。那年春节除了香港迪斯尼乐园,我们还坐船去了澳门。一个电话让我潇洒又任性地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复旦大学博士期间: 老师:最近忙什么啊,人影都不见,吃饭了没啊? 我:老师好,我忙东忙西,食堂简单吃点,有时周末跑回上海大姑姑家蹭点好吃的。 放假回泰国时,老师带我去新开的百货公司,吃了一大堆好吃的。 最近: 老师:在哪里? 我:在去找你的路途上,好塞车。 老师:中午了吃饭没? 我:没,我要等着跟你一起吃。 老师:你快点先到便利店买点东西垫垫肚子,我怕你饿坏了。 十几快二十年了,每天一个电话,就那么几句,老师几乎没说过爱我,但是她的电话却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她很爱我,让我觉得她会永远在电话的那头等待着我。虽然现在她正犯更年期,加上重病,在医疗中,脾气很不好,每次通话都把我骂得狗血淋头,电话那头的声音也变了,唯有爱我的内容依然未变。十多年了,老师的电话就像一条爱的清溪,深深地流淌在我心底。

48、《我(不)是人间惆怅客》(蓝念华)

《我(不)是人间惆怅客》 (朱拉隆功大学) 蓝念华   “我(不)是人间惆怅客,寒风冷雨算几何?来之,安之无他择。问君何事泪纵横?     喜怒哀乐结为朋,视己为‘客’过人生。” (《 浣溪沙》)这首词是我受纳兰性德的《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启发而写的。我非常欣赏纳兰性德的作品,他的这首词让我体会到“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并给我带来伤感和茫然,不由让我想起独自在上海工作五六年的人生(不)惆怅的经历。       朱拉隆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我就有了在上海就职的机会。虽然我已经长大了,但是对于 “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工作的我来说既有期待感又有恐惧感。我不知道 4年学的中文是否足够让我在中国顺利工作,所以 “惆怅”慢慢地出现于我心里。我还记得第一次上台做现场翻译的那天,有一个人在我翻译时直接举手并大声对着舞台说:“让她下来吧,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当时我紧张得全身发抖,手足无措,只能默默地下台了。我记得那天一回到家就大哭了一场,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在中国继续工作。最后我反省自己并在心里告诉自己,别轻易放弃,因此最后坚持了下来。       我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正大公司的泰国领导当 “助理”。工作主要包含翻译、安排会议等。“助理”的岗位让我有机会跟很多人打交道,现场翻译、总结会议纪要等让我不断提升我的中文水平,并学会了一点上海人常用的上海话。经过我的努力和坚持,我慢慢喜欢上这份工作,并慢慢地适应一个人在大城市的生活。但人生犹如海上的船一样,哪会一帆风顺呢?有一天接到领导通知说公司会有大变动,连他都要回泰国就职了。古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时领导就是我的靠山,靠山没有了我一个人如何呆下去?那时候也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阶段之一。诗仙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真没想到我也有这种真切的体验。在给老板举办欢送会时,我喝了很多上海石库门的黄酒。想不到不仅愁没消掉还在欢送会中大哭了一场,接着回家吐了一个晚上,结果第二天头疼到起不来就请假了一天。我的中国同事很关心我,接连不断地打我电话并发了许多条微信鼓励我:“奔驰,别担心,你还有我们呢!”  最后我一个人静下来思考,想清楚了一个事实,变动是人间正常的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并随之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找新老板谈谈”!     我的新老板是一位泰国人,他是一位供应链、物流专业的专家。当我去找他面对面谈时,他跟我说得很清楚:“我不需要助理”,并反问了一句:“你想做什么?” 我当时如一个小老鼠被逼到无路可退,最后返回来挑战他并回答说 :“我想当供应链专家,管大仓库,这个机会您敢给我吗?”他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并跟我讲: “好的,那你先下去做设备经理,给仓库开发新设备吧。就这么定了!”从此以后,我的世界就变了。我每一天要早出晚归,因为从仓库到我家来回要4-5个小时。我重新学习物流、供应链知识,但一开始也受到很多仓库的人排斥。他们认为一个泰国小姑娘怎么会懂这些,并说我肯定做不下去。当时的新环境让我每一天过得很苦闷。我一直问我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我不由得想起以前中文老师教我的一句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所以那时我就默默告诉自己,要先学阿Q的 “精神胜利法”来坚持本分工作,因为我想证明给我的老板以及我自己看, “我是可以的”。       日复一日,我持续努力工作了半年,后来有一天,老板终于来找我并问我: “你敢不敢接任管理仓库的工作?”我毫不犹豫地点头说愿意。管理仓库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人生中一个大好机会。我的中国朋友还跟我讲:“雨后天晴就会出彩虹,你已经成功了第一步,至少你的老板已经肯定你的能力了。”管理仓库做起来不难,管理人才是最难的事情。我管理的仓库一共有112 人,他们有些是当地上海人,还有很多外来人。他们的平均年龄是 35 岁,对一个25岁的泰国姑娘来说,管理100多个人是一个很富挑战性的工作。最终通过每一天跟他们一起工作,终于获得了他们的信任。这让我认识到了一个道理,一切起于“心”。当 “领导”必须要敢于担当责任,懂得 “先给后得”,必须相信团队的人并有义务让团队的每个人生活得更好。从此,我创造了属于我自己的管理风格,在工作上再也没有“我”而是 “我们”。我还记得有一年的情人节我给员工每人发了一块巧克力。我看到一位男员工把巧克力放在口袋里却没有直接吃掉,我特意问了他一句: “老高,为何不吃我给你的巧克力呢?”他回答我说: “老板,这个我想留给我孩子吃的,他从来都没吃过。”  我心有所触,又给了他一块,老高非常感动,我也体验到了 “当领导的价值”。因此,管理团队的这段时间让我增广见闻,学到了很多,尤其是该如何为人,并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跟团队一起打造一个 “大家庭”。     对的,虽然我一个人在上海工作,但我在上海还拥有一个温馨的“家”。每当我想起那段充满意义的回忆,我就不知不觉地笑起来。以前一直觉得上帝对我不公平,后来就被这种幸福、温馨的感觉消掉了。其实人生就跟天气一样,有阴天、有晴天,偶尔也会遇到狂 风 暴 雨。可若我们的眼里只看到黑暗的一面,一直悲观地看待生活,我们不去“坚持”,最后我们就只能在雨天、阴天里活下去,再也无法看到雨后天晴的彩虹。     现在我已回泰国,在朱拉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还在CP兼一份工作,但我也经常跟我的中国 “家人”联系。在中国的五六年间,我经历了不少喜怒哀乐的事情,但每个阶段的经历都让我更“想得开”。我还要感谢鲁迅先生,如果没有读过《阿Q正传》,我就不会学到 “精神胜利法”。虽然阿Q的下场不是完美的结局,但至少他的精神胜利法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秘密武器,可以让快要放弃的人拥有转败为胜的意念,可以说 “精神胜利法”让我在“惆怅”中找到了解脱的方法。     当你读到这儿,也许你们也跟我一样遇到过伤心难过的时候,若“精神胜利法”对你们不管用,那就请你们记住“既来之,则安之” 的金句。我每当 “精神胜利法”无效时,就会思考其实幸福、快乐、难过、寂寞、嫉妒、憎恨,一切都是来自我们人心的。六祖惠能曾经讲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若我们可以“想得开”,就会知道 人的生命是一种轮回,所有的快乐、难过一切都会过去的。因此,不管你选择用了 “精神胜利法” 或 “既来之,则安之”法,请记住人生苦短,不如对酒当歌,努力坚持,让我们的每一天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有时候,人的快乐、难过不是听天由命的,而是来自我们的选择到底要做惆怅客或是(不)惆怅客。

47、我眼里的中国作家汪曾祺先生(樊宇皓)

我眼里的中国作家汪曾祺先生 樊宇皓(西北大学文学院)   在当今社会的中国,一提到高邮市,人们就会想到高邮蛋。江苏高邮的咸鸭蛋在全国最为著名,十分美味。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谈到中国高邮,顾名思义,他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与邮政行业有关的地方。但如果在世界文坛上谈起高邮,人们就会想到当代中国文坛公认的一代文学大师汪曾祺先生。 2018年5月13日,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主题征文颁奖典礼在高邮市汪曾祺学校举行。这次我来领奖是应邀参加本届汪曾祺散文奖“汪曾祺外国散文奖”,评审单位评选外国人的散文十篇,颁发奖金和证 书,每人奖金一万人民币。突现职业棋手价值的不是高奖金一万,而是意识到棋手包含的精神和文化意义、传播价值更大。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汉语的文字写作;也是第一次在中国获奖。获得荣誉证明的意义应该是;我是首位获得汪曾祺散文奖的泰国人。获奖是激励自己创作的动力和新开始,也希望能够帮助他人。我一直相信“文字有力量,言语间所无法言喻的感动与感谢”,文字的气质都能完美演绎。散文有自己的定义,首先应该是作为语言的艺术作品的,其次需要指出的是思想,传递一份真诚、传递一份感动。 汪曾祺先生的家乡高邮,位于美丽的江苏省。汪曾祺先生是江苏高邮人,1935年毕业于高邮中学初中部,考上南菁中学。他出生于无锡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琴棋书画皆通,曾考取功名。可见父亲极富有生活情趣,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家乡的寺庙为数众多,他也爱到寺庙去祈拜和转悠。汪曾祺先生的成功与他的学习经历不无关系,出生于书香世家后考入云南昆明西南联大,中国建国后又受到过老舍先生的点拨,同时他又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 我到高邮市汪曾祺纪念馆参观收获颇深,初入纪念馆,里面的格局将我深深吸引。在灯光的照耀下,纪念馆及展示馆被分成了三个主展区:北部、南部以及影视区域。北部和南部又各区分三个小区。北部展区:东侧为汪曾祺先生作品集展示厅、中间为客厅、西侧为书房、书桌家具等。南部展区分为汪曾祺先生书画集与作品集和读者心中的忆读汪曾祺先生三个区域。影视区主要为阅读体验和影视作品播放区。展馆重新装修开放后对外开放了大量汪曾祺先生前罕见照片以及其经典著作。此外,新馆还引进了很多高新技术,实现了多媒体综合技术的使用。在纪念馆的文游台里有栩栩如生的微型建筑模型,如汪曾祺先生的四合院,置身于清幽的环境中,实现绿树围合,看起来十分雅致。此外,在汪曾祺先生纪念馆院内东北角还有汪老本人人物雕像一座,刻画的巧夺天工。 读《自得其乐》故人故事——我的小学(第59页)文章中写到汪曾祺先生曾在1986年带着两盒北京的果脯回到故乡,看望张老师和王老师。并给两位老师两张字条。给王老师写的是一首诗,如下: “小羊儿乖乖, 把门儿开开, 歌声犹在, 耳畔徘徊。 念平生美育, 从此培栽。 我今亦老矣, 白髭盈腮。 但师恩母爱, 岂能忘怀。 愿吾师康健, 长寿无灾。” 据说,后来张老师看到这首诗后哭了整整一夜。汪曾祺先生的诗不仅是一首让老师感动落泪的诗,更是一首会勾起他们童年回忆的诗。 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美食方面,汪曾祺先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尤其是文学方面,最有名的还是他回忆家乡的文章。他写过许多描写扬州和云南的文章,深入人心,特别是汪曾祺先生对人物以及景物的描写最是让人身临其境。除了这些,还有对各种地方民俗细致入微的描写。如《异秉》中的卖熏烧的生意,《受戒》中的小和尚的故事,《大淖记事》中的锡匠帮和挑夫们,都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主角的无论多么细微的动作,都能使他一跃成为汪曾祺先生笔下的主角。读完他的作品,我经常能感受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单纯无邪般的自然原始,以及飘扬在水乡小巷中淳朴的热爱。至于物品的描述,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故乡的食物》专著中,写了许多美食优美的小吃而其做法,比如如何制作鸭蛋、炒米、虎头鲨等。在《异秉》中,也有关于王二售卖食物的细致描写,比如盐炒豌豆、白瓜子、黑瓜子、蒲包肉、回卤豆腐干等。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虽为散文,却更接近宋代的笔记,是一种以闲适的心情记录风物人情的风格。散文虽然并不刻意追求某种写作效果,也不是那些深奥的大道理。但是写出了真情实感,市井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总能让人触及到最平凡而又深刻的灵魂。 汪曾祺先生是中国作家的标杆,他的文字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更沉迷于写作。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它是探讨文学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艺术的途径。他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构成文学价值标准的两翼,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汪曾祺先生创作的意义和目的不是人物画,他文学作品的主题意蕴是劳动者的生活 ,劳动者以出色的劳动创造出了一种美的境界。描写的是普通劳动者的故事,根植在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艺术。所以有人说,民间文化是对善良、美好、健康、人性的赞美。

46、我和你一样(艾丽丝)

我和你一样   艾丽丝(河南财经学院)     那是一个非常轻狂而又自命清高的年纪,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平平,相貌也平平,却喜欢把头高高地扬起,走路的时候为了凸显气质,身子总是挺得很直,装作目不斜视的样子,并让高跟鞋底上的马蹄钉发出清脆的声音……     我觉得我跟他们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读高中时,一个班里有六七十个学生,桌子挨桌子椅子挨椅子,特别拥挤,如果里边的同学想要出来就必须从我们身体和后桌的缝隙往外挤,而我是坐在外面的,每每有人在我身后挤,我当然是看也不会看他一眼,只是把头抬得更高,用一脸僵硬表达心中的不满与骄傲。    就是这种平白无故的骄傲,让我没有朋友。同学们离我远远的,基本没有人跟我搭话。    然而我注意到了另外一个女生,也是没有朋友的,她叫王青。她有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低调地绑了一根黑皮筋,不加任何渲染,但是她的清新脱俗却无论如何也掩藏不住,平日里只是坐在座位上埋头复习,偶尔课间要上厕所她也是慢慢地起身,连挪动椅子都不会发出一丝声响。但是,这样一个静静的人,却在所有男同学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她每挪动一步,都伴随着无数双爱慕的眼神。    我很羡慕她,也感觉到我和她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没有朋友,是别人不理我,而她没有朋友,却是她不理别人。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中午早早到班上,已经来了几个同学,都在做练习,没料到,王青也来得那么早。她跟所有看到她的时候都一样,安静地埋头读书。    我从书包里取出一大团塑料管子,这是问医院工作的亲戚要的。高中的学习生活非常单调枯燥,除了上课就是复习练习,大家仿佛都没有任何娱乐的方法。我在自己的座位上,两只手飞快地编织,居然让旁边的同学吃惊了一把:“哇,你好厉害啊!快看,快看!”于是他们几个都凑了过来,我动作娴熟地编出来了一朵大玫瑰花,众人开始抢:“我瞧瞧,我瞧瞧!”    这时,我发现王青也来到我座位边了,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紧紧盯着我手里的塑料花。我毫不犹豫就把花递给了她。 两个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的女孩子对视,彼此微微一笑。    从此,我们交上了朋友。她告诉我:“咱们俩很像,都需要朋友,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交到朋友。”    友谊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无论是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还是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都让人深深地感动,可是纵观这些感人的友情背后,却无一例外都是离别的忧伤。而我,和王青,也终逃不过分离。    刚回到泰国以后,我们还非常兴奋地传送着贺年卡,明信片,也写过信,述说最近的生活,也叮嘱对方,一定不要忘了我呀……    后来,我们都忙碌起来,渐渐失去了联系。我并没有忘记她,只是我们的生活已经不在对方的世界里了。我相信,她和我一样,没有忘记我,或许某一个初夏的午后,她会想起那一朵塑料花。

45、一段深情的回忆(郑啸天)

一段深情的回忆   泰王国空军中校郑啸天   时间一去不复返,我离开母校已有四年,但脑海里却只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和永远值得回味的美好。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学妹在母校校园里参加泼水节欢庆活动的照片,欢乐的泼水活动让同学们兴奋不已,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整个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泰国风情。这种画面让我思绪不由得被扯回11年前,回忆起自己在校的那些年经历过的那些事。     2005年10月1日,我们17名来自异乡的兄弟姐妹们,第一次踏上母校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土地。陌生而新鲜的环境都自然而然地引起我们的注意而身心激动。我们肩负着重任来到这里,代表泰国政府官员参与母校当年刚开展的新重点项目《华侨大学泰国国防部军官中文培训班》(以下简称军官班)。身为一名军官班学员,能有机会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共同谱写母校辉煌历史新篇章,我感到不胜荣幸。     刚来不久,我总觉得自己像个小孩一样,对成人的语言只会用动作反应,做啥事都需要有人帮助,会用中文说出的只有“对”、“是”、“谢谢”几个简单的词儿。即使我们班成员只是一群新生。但因为我们的身份比较特殊,年龄也比较大,因此被称为同学们之“老大”,一直得到校园里其他同学的尊敬。正因如此,我们的言行必须极为谨慎,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同学们做出好的榜样。     当时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我班同学距离大学毕业已经很长时间了,似乎都忘记当学生的滋味。重新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起码会感到一些不适应。幸亏得到了领导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不知疲倦地为我付出。尤其是时任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军官班的班主任老师赵明光先生,为我们精心安排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始终如一地提供各方面周到服务。使我们很快就能适应这里的留学生活,汉语水平从零起点进步飞快,逐渐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国、对母校的印象和眷恋日益加深。     想必我们军官班的人今生今世也不会忘记当年给我们授课的几位恩师,他们始终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鼓励和理解我们,并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教育,为我们付出了辛勤汗水。不管时间怎么流逝,世事如何变迁,但我们对每位老师的记忆却依然清晰。大家心中永远怀念汉语综合课的高惠敏老师、阅读课的沈玲老师、口语课的殷玲燕老师、听力课的黄碧芬老师,还有教过我们书法课、体育课和音乐课的几位恩师。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们能掌握到汉语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虽然时间已过很久,但老师们的种种恩情,我们一辈子铭记于心。您的声音、笑容和面貌一直都留在我们心中,您的谆谆教诲我们绝对终生不忘。     那一年,我们军官班学员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共同经历了在中国生活学习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姐妹,在留学生活中互相关怀与体帖。在这种充满友爱的环境中相处,自然而然会让彼此间的感情更加融洽,互相之间形成一种美好的人缘儿,形成一种友好的人情关系。与此同时,学校也不断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搭建了中外学子的文化交流平台,让我们与中国同学交流接触的机会更加广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帮一” 结对共建活动,中国同学们的真挚友好,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当今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真实想法。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能够结交不少很好的中国朋友。而我所认识的几位中国朋友,现在几乎都已经成为优秀的大学教师。     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学校还专门为我们安排了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而令人回味的是那一学年的暑假,我们军官班学生有幸参加了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湖北市侨办和上海市侨办联合主办的“2006年世界华裔青少年长江文化行”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主要在北京、湖北和上海三个城市举行。我们很兴奋地参加了中华文化课堂、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国名胜风光游、体验中国家庭生活,才艺展示等活动。此次活动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对中国地方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这次经历,我也有很深的感触,自己没想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这短短几天里的交往活动中,彼此之间都产生了特殊的好感,建立起了兄弟姐妹般的深厚友谊。     来华之前,我确实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是想体验一下出国留学的生活。因经常受到中国文化气氛的熏陶,慢慢地养成了自己的浩然之气,使我变成了一个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深感兴趣。后来我才下定决心,将自己的学习目标转换到学出成绩,希望未来自己能成为一名泰中官方友好交流的使者。然而,时间就是这样无情,一年的时间却流逝飞快,转眼间军官班在中国的美好日子即将结束了,可我认为,凭自己当时的经历和汉语知识尚未足以实现自己所定的目标。因此,我终于决定,留在华大继续深造。就像母校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深深地被它那魅力吸引住了,没想到我当时的决定竟然让我留在母校坚持学到本科毕业,而且学习成绩一直很突出,毕业时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生。学成归国后,能够胜任军方中文翻译工作,实现了当作泰中官方交流使者的目标。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自己也正在打开看着从前的照片。在校的日子一点一滴都存于脑海,怀念与军官班同学共度美好时光的画面。那一段日子有许多值得回顾的事情,只恐怕一辈子都说不完。看了学校现在的照片,总觉得母校现在越来越年轻,而我却越来越老。时间过久了,首届军官班在那一年的热烈气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那一年中的美好回忆,至今却仍然特别的清晰。只希望这一段美好回忆,能够伴随着我们直到永远。

44、我的奶奶(王平平)

我的奶奶 华侨崇圣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王平平       我的奶奶的家乡是宋卡。宋卡是泰国南部的一个府。她身高是一百六十厘米。她的皮肤不太白,也不太黑。她留着短头发。她和从中国来的中医结婚。当然,那个人是我的爷爷。我爸爸总是给我讲奶奶的故事,很多故事使我佩服她。       当我在初中一学习的时候,爸爸对我说奶奶是一个很牛的女士。她做生意做得很厉害,转到很多钱。当奶奶还年轻的时候,她坐船到了很多地方去买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鱼、蔬菜、水果等等,然后她就去宋卡市场把那些东西卖出去。有时我奶奶去钓鱼。她钓鱼的时候,她总是钓到大鱼。如果她钓鱼的鱼很多,她就把一些鱼卖出去。       除了做生意以外,奶奶做菜做得很好吃。她能做很多菜,不过她经常做的菜就是泰国南部的美味食品,比如:泰南笋黄辣咖哩、辣咖哩鱼内脏、马沙曼咖哩、泰臭豆炒虾仁等。她很热心教我妈妈做了很多泰国南部的菜。以前,我妈妈不会做泰国南部的菜,因为她是泰国东北部的人,她只是会做中部菜和东北菜。我奶奶微笑着对她说,她应该学做南部菜,因为如果奶奶去世了,想再吃南部菜就得自己做了。妈妈对我说,这件事情使她很感动。       我奶奶很有爱心。爸爸曾笑着跟我过,每一次奶奶坐火车的时候,有人上火车卖食品,比如:炸鸡、三明治、饮料等,不管卖什么东西,她都买,但是她不吃,她把她买的东西送给坐车的其他人吃,人们都感谢她。       妈妈对我说,当我还是刚出生的婴儿,奶奶就到北榄府来看我。我的家旁边是我爸爸妈**商店,奶奶常常去商店帮爸爸妈妈卖东西。有一天,一个小孩子到商店来买玩具,但是钱不够买玩具,他不停地哭,所以我奶奶决定替他花钱,而且拿免费甜点给他吃。这件事情使爸爸妈妈哭笑不得。       我奶奶的身体很健康。爸爸对我说当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奶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博他仑府的苏玛瑙(Sumano)洞旅行。那里有一座旧木桥。奶奶走过桥的时候,爸爸怕奶奶摔倒,所以他马上去搀挟奶奶,但是奶奶对爸爸说她能自己走。奶奶昂首阔步地走。走过桥以后,妈妈问她累不累,她说还不累,她觉得很好玩儿。       当奶奶八十多岁的时候,奶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攀牙湾铁钉岛旅行。大家在坐船去攀牙湾铁钉岛的时候,突然天气变成风雨交加,浪也很大。真糟糕,船上只有一件救生衣,大家觉得应该给奶奶,因为她是最老的,但是奶奶谢绝了。爸爸妈妈很担心她,不过她说别担心,她游泳游得很好。真幸运,最后终于大家都安全无事。当到了攀牙湾铁钉岛的时候,有一些欧洲人来和奶奶握手。一个欧洲人说,六十岁以上的人坐船去海岛旅行不是容易的事情,他觉得奶奶不但很棒,而且很勇敢。       爸爸对我说,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奶奶把我照顾得很好。每天早上和晚上奶奶都把我放在婴儿车坐着,然后她就推着我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当我睏的时候,奶奶就给我唱摇篮曲。爸爸说完了以后,就给我看照片。他笑着对我说,当我只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长得像奶奶。       现在,虽然奶奶不在世了,但是我还想念她。我真佩服奶奶,我觉得她不但很善良,而且很勇敢。能力很强,经验也很丰富。我为奶奶感到非常骄傲,所以当她的孙女使我觉得很幸运。我爱奶奶!

42、做客与请客——“文化冲突”的一次经历(徐莹莹)

做客与请客 ——“文化冲突”的一次经历 徐莹莹(西北大学文学院)     我在中国西安的西北大学留学。到了西北大学后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和我同样来自泰国的女孩,叫谢曼蓉。她性格活泼开朗、爱说话,而且认识很多的中国人。她帮助我提高汉语,也帮助我结交了很多其他国家的朋友。从那天认识她以后,我每天的生活就很快乐。     有一天曼蓉带我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到了那个地方后,她才告诉我,是为了让我认识她的朋友。曼蓉的朋友是一个中国人,叫德森。德森把我们俩介绍给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请我们在一张摆着八种饭菜的桌子旁入座,然后她马上去厨房里面准备东西了。我们想帮助他的妻子,可是他们却不让我们帮他们的忙。     大概十五分钟过去以后,德森妻子端来各种各样、色香俱全的饭菜,放在桌子上。这些菜多得我们四个人根本吃不了。吃完饭后,德森还把很好喝的茶递给我们品尝,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开心地聊天儿。     我和曼蓉觉得不好意思让他们请我们吃饭,所以我们打算让他们来我们的宿舍,为他们做泰国菜。我们学校附近有大市场,加上我们带来我们国家的调料,可以做得很正宗、很好吃的。     这对夫妻到我们的宿舍厨房以后,发现我们这里的厨房很大,布置得也很好看,而且这里的东西全都是新的。他们俩好奇地提出各种各样关于厨房里的问题,但是我不想告诉他们,也不想直接说,因为我不太清楚这里的东西,而且说错的话怕丢脸。吃饭的时候,我发现这两个客人只吃了一点点我们做的菜,让我以为好像我们做的饭一点也不好吃。我让他们多吃一点,他们却说没关系,已经很饱了。德森和他妻子问我们在自己国家生活怎么样,在中国生活习惯了没有,什么时候结婚,也告诉我们他们的生活。我们还把饮料端上来给他们俩喝,他们也只喝了一点点。     德森和他的妻子回家以后,我和曼蓉觉得这对夫妻好奇怪,也不太明白他们为什么来做客却吃的很少,但是我们去他们家吃饭,却吃得太多,吃得很满足。     后来我才逐渐了解这就是文化冲突。中国的待客文化讲究主人要热情地欢迎客人,而且还重视做的饭菜数量和质量。比如说做了八种菜,“八”字的谐音为“发财”的“发”。这样的情况对中国人来说是很正常的。而且中国人一点也不愿意麻烦客人帮助他们,尤其是很重要的客人。另外,开好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中国人招待客人的文化之一。除此之外,茶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中国人不论是饭后、休息或者招待客人,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中国标准的待客基本礼仪。所以德森和他妻子就用这样的方式来招待我们。至于中国人不好意思地吃很多菜,就是因为这是他们国家餐桌上的礼仪,所以他们就只吃一点点。在泰国,招待客人的文化不仅包括做多少饭菜、饭菜做得好不好吃,     还想让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为我们泰国人觉得客人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应该让他们过得开心,好像我们是一家人的感觉。但是泰国人不喜欢让客人问他们的私事,比如说什么时候结婚、工资多少或者问东西的价格等等。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当然来到某个新鲜的地方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在某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很久,取决于我们能否很好地了解、接受和适应异质文化。比如饮食、谈话、生活等方面。处于跨文化交际中的人们为了让自己能够和别人相处融洽,应该调整自己对于不同文化的认知,尊重和理解对方。     这次文化冲突的经验对留学的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经验教会我在生活中视野更开阔,内心更包容,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够跟外国人友好相处。

41、我的留学经历(香伶)

我的留学经历 香伶(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对外汉语专业)       我仍然记得收到录 取通知 书的那一天,我仔细翻看着录 取通知 书,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因为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得到了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奖学金,我非常开心并为自己骄傲。我收拾好行李,在收到通知书两个月以后,终于踏上了去往中国学习的道路。       虽然我的留学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但是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顺利。第一天来到西安市,我就遇到了大问题,我将自己的背包落在了出租车上,背包里有我的牛仔裤和护照,如果没有护照的话,我就没有办法入学。我即焦急又茫然,一直在埋怨我自己。突然,我想起我还有两个泰国朋友跟我一起坐车了,我很快和她们取得联系。多亏她们下车时带上了我的那个背包,才让我减少了损失,真的很感谢她们。       刚来西安的两周里,我还没有适应中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食品,一般情况下我早上吃米饭和两三种菜肴,但是在中国早上我几乎不吃早饭,因为学校的食堂离我的宿舍比较远。此外,中国人没有早上吃米饭的习惯,所以在食堂里就买不到米饭,我只吃谷物、牛奶、酸奶,还有一些零食。那阵子我瘦了3公斤。筷子是在泰国我很少用的餐具,可是中国人用得很熟练,好像有另一只手一样。一开始我还用叉子、勺子吃饭,慢慢的开始学着使用筷子。俗话说入乡随俗,我想在中国生活应该吃饭像中国人一样,现在我已经可以很熟练地使用筷子吃饭了。       我在来中国之前听说过中国菜的味道非常清淡,并且不放辣椒,这使我来中国以前颇为烦恼,因为我特别喜欢吃辣。然而实际上,这是个误解,中国人也喜欢吃辣味,比如砂锅、麻辣香锅、黄焖鸡米饭等等。我最喜欢的放辣椒的中国菜是麻辣香锅,我很喜欢辣椒,但是不太喜欢麻,我的中国朋友对我说中国菜要越麻越辣。我还喜欢吃中国面条,因为面比我的国家软得多,味道也不错,我很想学习面条的做法。除了麻辣香锅、面条以外,我还喜爱中国的包子,原因就像面条一样,包子的面挺软的,馅儿也有很多,比如酸菜包、大肉包、南瓜包之类的。       在外国生活并不是容易的事,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去适应,比如:社会环境,天气情况等等。中国的天气比泰国冷得多,西安的冬天温度最低会降低到零下10度左右,这样的天气我从来没体验过,晚上我需要盖上两条被子,有时候我要穿上两三件冬衣,可是俄罗斯的朋友却只穿一件短袖。       在中国学习的4、5个月里我遇到了很多美好的事情,当然也有不如意的事,但我仍然感激能来这里学习中文。假期回家的时候,我敬爱的阿姨问我:“遇到这么多事情,你还想回中国去吗?”我说:“当然了,这么小的事情不会r打 倒我的!”我还想要继续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获得更多新奇而有意思的经验。

Top
翻译/Translate/แปลภาษ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