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Home > 2019 > June > 18

20、祖国就是我们的底气(艾丽丝)

祖国就是我们的底气 艾丽丝(河南财经学院)     两年前的夏天,我们一家三口到中国探亲,当时正赶上《战狼2》热映,沉寂已久的国内电影市场有如平地一声惊雷,爆出条条快讯:票房突破 20亿,30亿,40亿,50亿……因为国内行程很短,我们并未打算去看这部影片。可是我先生的旧友老杨却不放行:“听说《战狼2》十分震撼,国产片多少年都没见过这种阵势了,你们一定不能错过。”盛情难却就应了下来。老杨一边找电话号码一边说:“我三十年没进过电影院了,这次也陪你们去开开眼界吧。”   听到这番话你一定会想:这什么人哪?太跟不上时代了。   老杨曾经是辽宁省鞍山市鞍钢宣传部部长,虽然已经退了下来,每天还坚持看新闻读报纸与时俱进。就看他家里的陈设吧——大型中式红木圆桌,红木座椅,茶台茶具,墙上对称的中国字画,柜子里排列整齐的证书奖状,书桌上装裱精致的临摹小楷,你便知道他并非孤陋寡闻,而是一个把过去的峥嵘岁月带到了今天的老革命。   “以前都是请我去看电影的我都没去,这次肯定免费送我票!我对鞍山的文艺工作那是,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我稍稍怔了一下,哦?难道国内的电影院还是国有产业吗?   他对着电话嗯嗯了好几声,面露为难对我们说:“不行啊,原先那个电影院主任说不归他管了,电影院都承包给私人经营了。”因为他不懂网上预约,我们到了影院才发现《战狼2》基本爆满,如果要看就只能坐第一排——并且还是边上。我便说不看了。老杨却坚持,不容争辩就买好了票。接下来还要等一个多小时才开演。于是老杨又提议:   “要不咱们去咖啡馆坐坐吧!”   “你不是不喝咖啡吗?”   “你们喝呀,我进去看看也行。”   “还是出去找个茶馆吧,这里面实在太闷了。”我先生比较善解人意。   走出人潮汹涌的影院,沿街来到一个小茶馆。求学时曾经在北京的路边小摊喝过大碗茶,在香港粤式茶楼也品过功夫茶,前者简陋,后者奢华。今日这茶楼装饰异常简单却落落大方,红墙砖瓦不加雕饰,一棵室内绿竹盆栽,三五张无漆的木头方桌,木头长凳。柜台上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琳琅满目。小妹来给泡了壶龙井便退下。桌子上有一盘花生和一盘瓜子。这样消磨着花生壳瓜子皮的时光,居然令人感到一丝宁静。     返回电影院。我从来没有坐过那么近,屏幕上吴京的腿简直比天桥还长,我的脑袋也随着镜头切换忙不迭地忽左忽右。这,这就是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的国产大片吗?这炮火,这喧嚣,贴着屏幕我真是焦灼难捱好多次都闭上眼睛需要缓冲。   突然,安静了。听到吴京说:“哥,把国旗给我。”   我的神志一下子清醒,心中咚咚地打鼓:他要干什么?   只见受伤的吴京挣扎着把国旗套在一只胳膊上,艰难地举了起来。车辆缓缓驶入交战区,而鲜红的五星国旗在风中飘扬。交战双方注视着国旗喊道:“是中国人!停止射击,停止射击!”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眶湿润了。经历九死一生,吴京终于把陷入屠杀中的非洲侨胞和难民安全送达祖国的怀抱。这时,荧幕上出现一本中国护照,而护照上打出来这么几行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已经多少年不知道什么叫做感动了?这最后一幕竟然直戳泪点! 改革开放40年,亲眼能够看得到乡村的柏油马路不断延伸,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百姓的顺口溜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变成了“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奥运金牌大国的桂冠,活性蛋白质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原子弹卫星神舟的成功发射,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杂交水稻的重大突破,被英国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的胜利开通以及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银河2号巨型计算机等等都让你恍惚觉得如今国家强大了。军事具体多强大,我不知道;外交具体多强大,我不知道;经济具体多强大,我还是不知道。那么中国到底强大了吗?需要找数据吗?不!   侨居海外的华人可以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祖国真的强大了!因为我们不再被欺辱和歧视,往日犹如浮萍在海外飘曳,挺不起腰杆。如今我们受到了当地本土人民的尊重,无论在欧美还是日韩你总能看到醒目的汉字“可微信支付”或“欢迎中国人”。发生灾难时华人华侨不再垂死挣扎四处逃生,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中国大使馆,因为每次求救都有求必应。祖国今非昔比,我们的安全有了保障,尊严得以维护,也有了挺起脊梁的底气。一句我是中国人,走到哪里人家都知道,走到哪里都自豪!   2015年也门陷入战乱,中国政府立刻派军舰接走中国公民,还出于人道主义帮助其他10个国家的250位民众安全撤离,而美国当时却无能为力只能呼吁本国公民乘坐外国船只离境;2011年面对危及生命的利比亚内战,中国政府动用海陆空力量撤离侨民35860人更是一个历史的奇迹。当在港口等待的国人看到悬挂着五星红旗的中国军舰时,都流下了眼泪。多少外国人绝望的眼神中透露出羡慕,多少国人发自内心齐声呐喊:“祖国万岁!”多少华人华侨举起手写的大标语——“感谢祖国”,更有人抵达国土后深情下跪叩谢这片土壤,这些新闻报道的真实情景比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的,中国护照或许不能让你随时去任何地方,但是却能在灾难发生的任何地方尽快带你回家。   《战狼2》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伟大,也看到了在这面伟大的红旗下,有多少像吴京一样的勇士在为国负重前行。和平年代或许看不到战争的血腥,但是无数人民警察为维护治安光荣牺牲,消防人员为营救人民生命财产被火蛇吞噬,煤矿工人为祖国建设遭遇塌方葬身矿场,建筑工人为城市繁荣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包括身边最不知名的退休干部老杨,也在用一滴墨一杯茶来守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想起中国一路来的摔打和成长,直到今日的强大和团结,澎湃多年的游子情再也不会患得患失。此刻我只想大声地呼喊——   祖国就是我们的底气!

19、梦返虎中(刘丹睿)

梦返虎中 刘丹睿(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     前些日子突然心血来潮,上网进入了广东省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的网页。看到一条消息说是,虎山中学于2008年11月20日正式获得批准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中学”。而在学生名册上,1953届丙班一栏里还找到了我自己的照片和名字,令我雀跃不已。   虎中是我初中母校创建于1906年,前身为湖山官学。1936年前国民 党著名将领国民革命军远征军总司令、抗日英雄罗卓英将军联手吴奇伟将军及爱国侨领蓝晋卿先生等在原校址基础上集资筹建新校,因座落在五虎山麓而命名为《虎山公学》;1941年更名为《虎山中学》。   那天晚上我竟然做了一个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到自己又回到了虎山中学:大楼门口几根儿时三个孩子手拉手才能围起来的大柱我们两个大人依然围不起来;大门口前面十几个篮球场一个也不少;从五虎山上泉源用竹筒引来的“自来”水还是那么甘甜、那么沁人心脾;废置的游泳池里鱼虾仍然活蹦乱跳。乡间的恬静幽深宛在眼前,醒过来却发现身在千里之外。   我们老家是广东大埔县洲瑞乡寨背凹村,我们的刘氏宗祠是《树德堂》。从祖父母一辈开始移居泰国,当年爷爷、奶奶俩年方十八买棹南下。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经历千辛万苦才来到泰国。开头定居在呵力(加口字旁)后因銮披汶ZF宣布为军事区不允许华人滞留,祖父母举家迁到了孔敬府,我就出生在了孔敬府。为了生计我父亲经常奔波于孔敬府与曼谷之间。我的学业也是断断续续,六年小学我上过四个学校:孔敬华侨公学、南洋中学小学部、大同小学和亚东公学。当年銮披汶政 府把所有的华文中学全部给封掉了,我和成千上万的侨生一样不得不回中国去继续华文学业。泰国的中文教育和国内的教育并不能完全衔接得上,我当时是一个未满13周岁的华侨学生,很多东西都不懂。面对这浩瀚的中华文化,我如饥似渴。学校给我们传授数、理、化、历史、地理各种知识,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然地理》这门课,它给我们讲述山川平原、江河湖海,地貌对气候的影响、风雨雷电的形成等等;《农业知识》课教会我们对干农活:日出之前我们去給玉米进行人工授粉;为了增加番薯(地瓜)的产量,我们学着把月光花的蔓芽嫁接到番薯的藤蔓上去;为了防止西红柿(番茄)倒伏,我们给搭了小小的支架绑着番茄的主干,为了让番茄长得更高、结更多的果实,我们还要给它去腋芽、剪枝;老师们还教会我们施肥的原则:施氮肥(屎尿)长叶子,施钾肥(草木灰)长根茎,施磷肥(骨骼尸体)结果实等等,这些都是我前所未闻的。正由于有了虎山中学为我打下的文化知识基础,我才能顺利在广州考上高中——广雅中学,再进而考上西安交通大学,才有今天。   我怀着感恩的心情,怀念我的母校。我那时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在他乡,少时的同学都各自长大、各奔前程,离开母校后就一直和初中的老同学失去联系,但我还是很想念他们的;我也非常怀念老师们感谢他们对我的辛勤培养和谆谆教导;怀念那充满田园风光的校园;怀念湖寮镇的“墟日”,每逢“墟日”街上充满忙碌快乐的人群,不知从何处来的黄佐汉先生吆喝着卖芥癣疮药:“癢癢抓抓,抓抓癢癢,唔癢唔抓,唔抓唔癢,一抓就抓到大天光”,真是热闹非凡,地摊上还摆着几本杂书野史,我们偶尔也买些《增广贤文》之类的书看看。我们几个人成群结队,有时也会一人买了一条甘蔗从蔗尾咬向蔗头,越咬越甜我们美其名曰“渐入佳境”。从街头走到街尾,一段蔗也就咬完了;我在梅潭河里学会了游泳,从一个体育成绩不及格的孩子变得开始经常参加一些球类运动的学生;在那里学会了吹口琴、唱歌、跳集体舞、第一次登上舞台;从一个腼腆内向的孩子通过音乐课变得对音乐感兴趣开始听说十二平均律、德国三B、民族乐器、西洋乐器、……;还学会了自己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修身养性。总之有很多值得我永远怀念的一切,那时候的日子真是无忧无虑。不知不觉我已年近古稀,虎中啊虎中,不思量自难忘,不知何时何日才能再故地重游,如今也只能在午夜梦逥时才能再投入您的怀抱!   近二十年来,祖国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屹立在世界之林,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无不欢欣鼓舞。祖国是我们华裔的坚强的靠山,我们引以为荣。虽然我又已回到出生地近四十年,现今也已行将就木,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也忘不了我祖辈生息的故土,我在这里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献出了我的青春,还有我众多的老同学和朋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我感恩祖国,是祖国把我从一个无知少年培养成为大学毕业生、内燃机设计师。我要为中泰人民之间的亲情和友谊献出我的余生。

18、家在耀华力(王志远)

家在耀华力 王志远 (厦门大学函授)       要走入耀华力路,先见到金佛寺,原名越三振也叫越岱密。1957年我时常经过这个佛寺,那时候这尊大金佛还是石灰塑成的,设置在篮球场旁的空地上,任由烈日照晒得唇干口燥,大雨来时,两眼流着眼泪,很少人去膜拜。住持见了不忍,才腾出僧舍二楼,辟为佛堂,以供安置大佛。移徙时,佛祖大显神通,脱下裹身的石灰,露出光芒四射的金光。   走出金佛寺,就看见圣牌亭,这地方昔年是高亭电影院前的小罗斗圈,罗斗圈上建有喷水池供市民歇脚闲坐。这里是耀华力路的开端,圣牌亭是泰国诗琳通公主御笔书写的“万寿无疆”。从这里一直往前走,经过月宫电影院旧址,跨过四角便可见到耀华力路,昔年三大高楼之一“七层楼”,其他的是六层楼和九层楼,鼎足而立。是十九世纪唐 人街最高的建筑物。   通过了七层楼,就到了“南星巷”,这条街是以南星电影院命名。南星巷是文具和书店的集中地,最著名的有南美书局,维善书局及顾怡合文具店。顾怡合文具店的后面是一座小庙,名称“真君爷宫”,小庙旁有一家咖啡店名叫“水壶”很多文人和侨商喜欢到这里喝咖啡,谈天说地。小庙前有一片埕地供给小贩凑成市场。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漫延至泰国,日本登陆泰国后,泰国就没有宁日,盟军的轰炸机,时常来曼谷光顾。有一颗炸弹投在广肇别墅旁的黑白影室前面,幸好没有爆炸。我就在这漫天烟火的时局中诞生。序属秋末,出生才卅天,父母亲便抱着我偕两位姐姐离开南星巷,逃难到吞府的越甘平( )园区。那时候没有公路贯通,只有坐船进出,曼谷的夜晚就像一座空城。古人说:“愿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1945年日本投降,旭日的曙光照亮了每个华侨的丹心。父母亲带着一家人从菜园内,重回南星巷故居。盟军的队伍开进曼谷时,整条耀华力路和石龙军都挤满了人。大家欢天喜地庆祝胜利的节日。更甚至有些华侨拿了爆竹,点燃了丢在JC的头盔,警 察也不敢反抗,走避之大吉。那时候的华侨真是扬眉吐气。   耀华力路老哒叻旁,有一家三间店铺的干果店兼代理洋酒,字号“杜广元”,其东翁杜国畴是父亲的舅父。父亲少年南渡到暹罗,就在舅父的店中任职,辛辛苦苦积蓄了一笔钱,便回祖国跟母亲结婚。婚后再度回暹罗,还是在杜广元继续工作,且寄居在南星巷的栈房中。父亲的薪水不多,而且还要寄批回家乡给祖父祖母维持生活,两边开支的重担,扛在肩上,几乎透不过气。母亲便日以继夜做些小工艺,帮助家计。一家人省食俭用,安度日子,算是满足。有时候是捉襟见肘,我的一个弟弟就是因为患了肺炎病,来不及医治,便夭折。贫穷的家庭担负不起学费,七岁的我还没有进学校,等我到了八岁母亲勉强送我到一个私塾读书,才三个月的时间,私塾也被封闭,我也辍学了。一直等到搬家到越迪遣区,我才有机会正式报名进入孙逸仙公学读书,时已十岁了。   居住在杜广元栈房时期,家境虽然贫寒,吃不饱,穿得少,当寒冬来袭时,用麻袋当棉被盖。一家人总是快快乐乐过日子。每逢春节来临,人家忙着打扫庭院,我家也不例外,收拾房间清清洁洁,还要清洗被子及蚊帐。除夕前一天,母亲拿出一年积蓄的钱,到市场办买鸡,鸭和鹅,带回家清洗干净,以茴香,桂皮,川椒拌成香卤,才把鸭鹅放进卤中,约一小时,捞起来挂在吊钩上,香气洋溢,使我闻之馋涎欲滴。除夕日再加上猪肉和鱼,称为五牲,以祭拜神明。另外还得用糯米盛水,磨碾成泥制成甜粿,名叫年糕。   耀华力路的老哒叻市场,龙尾爷街的干果店,都通宵达旦地做生意,人声鼎沸,到了除夕日的中午才收市。这个时间是我最幸福的日子,平常吃不到的佳肴、年糕。春节来了就能尝到。平常穿的补破的衣服,到了春节有新衣服穿,真的高兴极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四方八面的鞭炮放个不停,呯呯、嘣嘣,此落彼起,声不绝耳。整条耀华力路的商店都休假过年。连著名的国际酒楼、奇珍楼及耀华园酒楼都休假三天。近午的时候父亲带了一家人上杜广元店中,向老舅老妗拜年。春节的耀华力路是这么的热闹,行人来来往往如流水。华灯初上,一钩弯月倒挂天空,人群挤来攘去。五大潮剧院的门口,挂起了充气汽灯,灯光明亮,照耀了整段马路。姐姐带我到潮剧院前溜达,或到天外天电影院看看影片,几乎流连忘返。   1952年夏天的一个旁晚,夕阳刚西沉,母亲忙着做饭。杜广元东翁杜国畴出现在栈房,走走环视栈房四周,住在栈房里的三家人都走出来。母亲放下厨房的饭菜走过来,老舅前,老舅后地打招呼,还邀请老舅在栈房里吃一顿晚餐,可是他一句话都没有回答,却向着母亲及其他两家人提问:   “你们找房子了吗?我准备明天就要叫工人来拆掉这个栈房,改建为排屋。”   晴天一个霹雳,大家都楞住了,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开口说:   “老舅,你事前没有通知过我们要拆栈房,这么晚的时间便说要叫我们明天搬家,我们要搬去哪里住呢?”   杜国畴老舅连听都不听,掉头便走。第二天的上午工人真的来了。当拆房工人了解三家人的情况,很是同情,便对母亲说:   “我暂时拆东边的栈房顶的锌片,你们搬到西边合住,我缓缓地拆,你们尽快去找房子吧。”   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照着工头的话去做。我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心灵中对这件事,咬牙切齿痛恨他一生,永不忘怀。   父母亲四处奔跑找房子,而且身边也没多积畜,最后由亲人介绍搬到华南峰火车总站附近的越迪遣路,泰京枋廊的二楼房子,租钱还得向亲人借来一半。最亲的人既然如此无情无义,父亲就辞退了这份工作,另找一家干果店任职。自此之后每逢春节,我家再没有上杜广元的门拜年。自从父亲离开杜广元后,其营业日趋式微,连在四丕耶区的别墅也换上新主人。最终杜广元这块招牌也是落幕。晚年的老舅却落得没人照顾。孤孤独独,儿孙不瞅不睬。昔年叱咤风云的气魄,曾一度领导侨商飞往TW拜会蒋介石的满面风光,此刻已烟消云散。人生如云雾,何不留些德行传世间。   自从搬到越迪遣区,像住在穷乡僻壤似的。这里是木业的集中地,前面一条小河,贯通南北湄南河,此流水名叫“新柳港”,许多大木船满载木枋停泊在这里卸货。夜晚的时刻,四边静悄悄,几盏路灯伴着夜归人,朔月时,只见天上寒星点点,一个人走回家时,心中忐忑不安,只好放开大步跑。我心中常梦绕着童年在南星巷和耀华力路一带的生活情趣。   耀华力路是华人的聚居地,人气旺盛,商业繁华,电影院、潮剧院都聚 集在这里。华人的风俗习惯在这里也可以清晰地看见。它就是我的家乡,七十年的岁月,我还是依恋着它,它的魅力吸引我再度去瞻仰他的风貌,唐 人街的繁华热闹跟昔年一样,可是物是人已非。     (2014年10月10日于曼谷)

Top
翻译/Translate/แปลภาษ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