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Home > 2019 > June

26、我爱上了中国(陈苯芳)

我爱上了中国 陈苯芳(泰国法政大学)     我是一名泰国华裔。我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是在泰国的潮州人。在我的孩童时期,祖父经常写我看不懂的方形字,祖母经常说我听不懂的话。直到我读小学四年级,我才知道,那些我看不懂的方形字是汉字,那些我听不懂的话是华语。如果你来我家,你会看到墙上挂着的,是祖父收藏的书法和国画,物品架上摆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中国瓷瓶和木雕,还有书架里是《四库全书》和《二十四史》全集。从小我就接触华语,耳融目染中国文化,这让我对中国,对华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用“千言万语”形容中国的语言最不为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共有八十种以上语言。基本上,每个地区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式和音调。祖父、祖母说的是潮州方言,而我学的是普通话。为了学好汉语,说好普通话。我不仅在学校里选修汉语课,读本科的时候选择中国研究专业,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补习汉语,还尽量参加个中国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如汉语比赛、汉语辩论赛、汉语散文比赛以及中国画比赛。除此之外,我的休闲方式也和汉语有关,平时我会经常陪祖父、祖母看中国电影和电视,听和唱中文歌。祖母看我那么喜欢中国,就把她珍藏的中文书送给我,让我好好阅读。可以说,我的生活里处处有汉语,有中国文化。   我屡次去中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复旦大学做了一学期的交流生。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一天到晚都是眉开眼笑的。有一句话说:“学好中国话,朋友遍天下”。我在复旦大学交了很多朋友,老师也很关心学生,给我们做了很多辅导。不仅对我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还提升了我的自律和责任心。既然我与中国有缘,我就分享一下“我眼中的中国”:   对我而言,中国就是一架“时光机”。原因就是,一谈起“中国印象”,我的脑海里就突然冒出了一个词——繁荣。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繁荣”究竟是指“文化繁荣”还是“经济繁荣”呢?   如上所述,我在上海留学。说到“上海”,我相信不少人对中国的印象肯定是“经济繁荣”吧!尽人皆知,上海是现在的国际金融中心。不过,大家有没有去过外滩?那里不仅是上海重要地标之一,而更是上海金融的起源与主体,是城市历史的缩影。有意思的是,这座魔都最繁华的区域,却保持着二十世纪初叶的面貌。1996年,国务院将“五十二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谓,置身外滩,仿佛穿越到了一百年前的中国!   我非常喜欢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是全世界的园林之母。它的种类多样,其中的“江南古典园林”是最能够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我来到上海留学,怎么能错过机会,不去“豫园”游览一下呢?   豫园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现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豫”具有“平安”之意。名副其实,走进了豫园的大门,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一切建筑都能将你置身于古代;花木动物都能将你融于自然;无论仰望、斜望或者远望,景色都清朗秀丽。窗框就是画框,望窗外如赏画。不疑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美称。这个时候,我又穿越到了明代的中国!   留学期间,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山西教学旅行。我在平遥参观了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日升昌票号,逛了明清时期的黄金之地——明清一条街,还游览了始建于西周时期的平遥城墙。平遥古城的完好保存,给人带来了穿越体验。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势。这时,我又放佛穿越到了两千八百多年前!   古典与现代,本来是不同的概念。然而,中国却能将传统的古典元素与现代先锋时尚混搭在一起,强烈地碰撞出一种和谐之美。“古典与现代的巧妙融合”就是这架“时光机”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突然,我发现自己豁然开朗了。如果古典与现代可以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那我们中国与泰国,我们都是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观念,也能够通过交流达到完美的融合。   屡次亲身经历,通过参加各种与中华文化有关系的活动,通过在中国渡过了一段日子,使我发现自己爱上了中国。现在我已经本科毕业了,我会在复旦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本校继续深造自己,以回泰国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想通过这篇散文向大家发出我心底的声音:   感谢中国,你给我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回忆,让离“家”那么远的我依然感受到“家”的温暖。你让我在那里认识到了很多朋友,让我在远方不感到孤单寂寞,让我能够笑着度过每一天。   感谢中国,你打开了我的眼界,你给我了生活的教训,让我意识到最好的礼物并不在于华贵,而在于情意。感谢你让我意识到“友谊”的无价之宝。这份宝贝,我会好好珍惜的。   感谢缘分让我与中国结缘。如果没有你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如此幸运地与中国结下缘分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如此幸运地爱上了中国……  

25、在集美的日子里(王坤良)

在集美的日子里 王坤良(北京外语学院)     1956年8月,我和许多爱国青年,怀着热爱祖国的心情,在曼谷乘“大伟健”轮,乘风破浪,在大船上度过七天七夜,顺利地到达汕头。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受到祖国人民的热情接待,心里很受感动。对自己说:我已经来到祖国了。   此后,我来到集美,一眼看过去,背靠天马山,三面环海,极目远望,心胸开阔,有一种前途远大的感觉,更加使我信心百倍,爱上集美。   集美华侨补校就是我的家,学校领导就像我的父母。对海外华侨学生无微不致的关怀感到温暖。扬新容校长和庄副校长,经常给我们作报告,指明方向,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读书、克服困难、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学校生活辅导组孙玲老师、邓纪生老师还有马佩君老师,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当时在学生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活思想。主要是学习基础差、信心不足、产生畏难情绪,海外父母写信叫回去。生活辅导组老师配合各班主任,抓活思想,找他们个别谈心,解决了他们的思想问题。可是,我很苦恼,海外父母来信叫我回去。怎么办呢?经过思想斗争,要不要告诉老师。最后决定告诉班主任周福基老师,他答应要写信给海外家长。我很高兴,感谢周老师。但是,我还不相信,父母会同意我留下来,因为当时我是背着父母偷跑的。家里来信说:妈妈哭了好多天,因为家里人手不足,要我回去帮忙做生意。   旧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就是我的生活费要用完了,如果我不回去,家里会寄钱给我吗?正在苦闷中,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妈妈寄钱来了,汇港币50元,接济我的生活,实在太高兴了。从此每月都按时寄来,使我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有信心、有力量,安心学习。   当时我被编在初中预备班,补习一年,考上初中一年级,心里很高兴。从此,我更加有信心,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得到学校的信任,把我当留干生,把学校治安保卫工作交给我负责。由于集美地处海防前线,要提高警惕,严防坏人搞破坏活动。学校里,夜间要组织各班轮流巡逻。白天要站岗放哨,因为大家都到膳厅吃饭,校舍空空没人在。我就为大家服务站岗放哨,保证安全,让大家吃饱饭。每当学校吃饭的时间到了就敲钟,当!当!当!响。这钟声打动了我的心,我就写了一首打油诗,投稿出黑板报。   “当当当!当当当!同学吃饭我站岗,站岗放哨保安全,我吃最后也心甘。”几年来,我能认真负责做好学校的治安保卫工作,得到学校的好评。   1958年,学校响应中央的号召,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男同学积极报名参加拉鼓风机,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大小排队轮流拉。他们鼓足干劲不怕劳累,汗水满面,火炉前面炼红心,颗颗红心为祖国。学校还安排一部分学生到高崎挖铁砂,运送到学校,为这次炼钢铁运动做出成绩。   1960年至1962年,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在学校里是怎样战胜困难,度过艰苦的日子的。各班自力更生,挑粪种蔬菜,大家不怕脏、不怕臭,把粪池里的粪都捞干净了。学校把粮食发给个人保管,每个人有一个饭罐,每餐要吃多少自己下米,加上自己种的蔬菜,放在蒸笼里一起蒸。叫做瓜菜代,就这样渡过三年的困难时期。   为了教育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下乡劳动,帮助农民秋后割水稻,使学生懂得“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有农民粮食哪来。使每次下乡劳动都获得身体和思想双丰收。   为了利用潮水发电,供应全集美用电,集美建起潮水发电站。学校发动学生暂时停课,积极参加挖运河劳动。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出色地完成挖运河的任务。   学校为了贯彻执行中央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为使更多的学生成为“三好”学生。“三好”就是思想好,学习好和身体好。使学生对“三好”生有所认识。几年来,由于不少同学积极争取进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三好学生,使同学们奋斗有月标进步,有动力,学习有榜样。成了国家优秀的人才,在他们的努力下,荣幸考上全国各所大学。   学校很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怕学生用脑过度,整天看书,不肯休息。因学习基础差,怕跟不上,不注意劳逸结合,引起学校的重视。学校除了安排早操,课间操和午睡休息之外,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由各班开展文艺活动。跳集体舞,玩游戏等等。集美福南堂成了为学生服务的电影院。每逢周末就为学生放映电影,集美的大海边、大水池边、集厦海堤,成了天然的散步和谈心的好地方。每天傍晚,可以看到同学在享受海边黄昏美丽的景色和凉爽的海风。星期天,有时相约到厦门鼓浪屿,登上日光岩,观赏鼓浪屿之波,怀念隔海相望的TW骨肉同胞。   回忆起在集美的生活日子里,有说不完的快乐和幸福。饮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陈嘉庚老先生。去年十一月份,我到厦门参加集美学校庆祝100周年的庆祝活动。大会歌功颂德陈嘉庚先生对集美学校作出的重大贡献。我特地来到他的坟墓前,行最崇高敬礼三鞠躬,拍照留影。   光阴似箭,几十年的时光已悄悄的溜过去了,如今已经是个年过80的老翁了。忆当年,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是祖国和人民哺育我成长,把我从一个无知的青年,教育培养成为一个有文化知识的青年,而且,能有机会上北京深造,以及到海南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添一份力量,感到光荣,问心无愧。   我是个泰籍华人,我爱集美,我爱祖国,我的心永远是中国心。 2019年6月17日  

24、中泰春天树(冯丰钜)

中泰春天树 冯丰钜(厦门大学)     1975年中泰建交后,两国经贸文化交流逐步启动。80年代初,厦门大学在泰国招收函授生,我随即报名就读。30多年前没什么高新科技,老师通过邮件亲笔指导学习和批改作业,真够辛苦!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与厦大开始结缘,在我心灵中种下一棵春天树。   这个时段,中国各式各样的艺术学术团体纷纷到泰国访问、演出。我当时在盘谷银行任职,凭着银行的天时地利条件和汉语人才稀少的实况,由银行协办的演出,一般都会把我派上用场。广州杂技团、丝路花雨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上海越剧团(正大集团协办)等的演出,大部分我都参与接待工作。至于5-7人的机关单位学术代表团,他们的活动少不了要访问盘谷银行,由银行经济学博士讲述泰国经济,我充当翻译。   值得一提者,中国作家代表团应泰国作家协会主席通拜·通宝(已逝世)的邀请,于1983年访问泰国。代表团成员7人,由广州的新加坡归侨作家陈残云(已逝世)为团长,其余作家分别来自各省市,访问期间由盘谷银行提供车辆和译员(本人)接待。我跟随通拜先生带领代表团访问参观曼谷邻近各府名胜古迹,还把参访日程写成专栏在中华日报副刊发表。   一周的访问结束后,是临别的欢送会,宾主济济一堂。陈残云团长把他连日不释手的檀木纸扇题了字,送给我留作纪念,各作家也相继在同一把扇上题字表达惜别之情。来自广西的壮族诗人韦其麟,要我把他的一首新诗译给在场的东盟诗人瑙瓦叻·彭派文看。瑙瓦叻先生即席把我的白话译文改写成泰文律诗,并到台上朗诵,赢得满堂掌声。诗的内容大意是“我带着满载的泰中友谊,明天回国的飞机,会很重很重..…”。   80年代末,我转到正大集团任职。正大集团旗下易初工业企业总裁李绍祝派我到泉州协助一家工厂改造,这是我深入腹地与中国人一起工作、生活的机会。这家原为中方独资的工厂,因经营不当而与正大集团合资,是当时中国唯一的赖氨酸厂。  经过两年的努力,工厂改造终于完成,采用正大集团提供的高产菌种和工艺,正式投产。这个阶段可以说我种的树已经攀上最高层面,是多元化、实质性的融入。到90年代末,中国前来泰国 “取经”的代表团绝无仅有,因为泰国处于金融危机中,而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经济增长率凌驾世界各国。我于世纪之交那年退休,当时泰国高校都开设汉语课,惟教师还相对缺乏,我凭着朱拉隆功大学传播学士位和朱大汉语测试证的资格,加上曾在中国工作的经历,在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当兼任讲师。为了消除专业不对口的心理压力,我于2004年报读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这是一个专为泰国汉语教师开设的硕士班,利用泰国学校每年的暑假(2个月)和期中假(1个月)到厦大上课,课程3年。读研期间,我迷恋校园生活,经常到艺术教育学院海边山坡上,聆听随着微风吹来的钢琴声,参加各种学术讲演会,尤其是郑小瑛教授主持的音乐会,我更不轻易错过。郑小瑛教授是中国著名女指挥家,她一边指挥,一边讲解,把“土楼回响”这首交响乐的客家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也喜欢旅游,或则到鼓浪屿沿着幽静的小巷追寻琴声,或则独游武夷山,或则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泉州拜访老友,或则到永定参观客家圆楼,不一而定。然而,我的爱好误了我不少时间,推迟我的论文写作计划。十几门学科按照学分要求终于修完了,我赶完各学科学习报告后,开始论文写作。指导老师欧阳国泰副教授通过电子邮件指导我的写作方向,历时经年终于完成论文写作,等待答辩。论文答辩偏偏定在2008年曼谷机场被政治游 行者占据的时刻,所有航班停飞,只有泰航在距曼谷170公里外的坞达抛军 用机场,安排特别班机,把滞留的外国游客送往香港,再各自转机回国。我得以两三倍的高价取得一张单程机票飞往香港,再从香港飞往厦门。我于两个小时前赶到答辩场。当天只有另一位女研究生和我参加答辩。我跟她作了短暂交流.  她是道地越南人,母亲当教师,本科在厦大毕业。她的论文有两百多页,而我的只有一百多页,相形见拙。他带了一部笔记本电脑,准备在答辩时演示,身边几束鲜花,显然是为答辩后备用的。她还拎来一位上海小伙子到场为她打气。她是有备而来的,而我却匆匆上阵。好一个厉害的越南校友!想起八百年前蒙古骑兵在越南沼泽地丛林打不过游击战,20世纪五十年代法国殖民者在奠边府惨败的战役,越战时美国50万大军奈何它不得的事实,我一下子先认输了。我先进入答辩室,欧阳国泰副教授为我做了简略介绍,并说我这次来之不易,机场封闭,要抢高价机票绕道香港转机。三位答辩官有一位是教过我们中国近代文学的女博士,他们似乎分工拷问,一位针对论文的主题思想,一位扫描整个论文的内容,一位把关论文的篇章结构,吹毛求疵的多,赞扬的没有。答辩结束,我们在室外等候。约20分钟后,三位答辩官出来了,笑容满面地祝贺我们已通过论文答辩,略作修改就可在网上发布。我意识到,在研究型大学拿个硕士学位好不容易啊!为庆祝普密蓬国王陛下八秩晋四华诞,泰国枢密院于2011年出版了一部‘国王陛下与枢密院’泰文书,这是由当年在任的19位枢密院大臣执笔记述各自陪伴国王工作的经历。时为泰国律师院主席高梧桐,认为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泰友谊。于是在获得枢密院许可后,这本书的中文版,由中方的李仁良博士和几位孔子学院老师,加上我共同协助编译审稿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终于大功告成。这套书(泰中英文版)的精装本,在市面买不到,只按照捐款比例分发给出书赞助者和通过泰国驻外使领馆转发给当地图书馆和大学。参与这件出书工作可以说是我的中国缘的一个特殊篇章。几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概念后,与泰国签订了曼谷-呵叻高铁合作项目。对我来说,它太遥远了,沾不上边。不料,一份考试卷于2017年通过某种关系送到我手上,要我翻译成中文。这份14页的试卷,分为建筑师的职业道德、建筑业相关法律法规、泰国建筑艺术风格和信仰、泰国环境气候和节能、泰国建筑工艺和建材等5个部分100个选项,由泰国建筑师协会出题。根据法律,外籍专业人士到泰国,必须通过考试以取得工作证。所以,中国来的建筑师工程师,要先通过这项考试才能参与高铁项目。我于今年2019年宋干节重游陕西秦陵,乘车跨过渭河时,不禁想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小说家凌力女士当年写在纸扇上送我的诗句。保存近40年的纸扇已经发黄,秀丽的字迹还依稀可见。本文结束前,容我在此引用纸扇上杜甫的诗句,以表达我对过往经历的缅怀。她写道:“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23、在中国读书、工作、生活的印象(潘美瑜)

在中国读书、工作、生活的印象 潘美瑜(四色菊皇家大学)   我本科毕业于四色菊皇家大学汉语专业。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2015 年的时候,大学的课程安排我去贵州财经大学留学一个学期,三个多月左右,把在贵州财经大学学习的学分转换。第二次去中国就是在2017年,我拿到了中国奖学金,去云南大学读汉语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我先说去贵州留学的那段时光,当时我很激动,因为我从小到大没有坐过飞机,也是第一次去中国,当时汉语和英语都不太好,所以我一步步都很小心、很着急,怕赶不上坐飞机或者在机场迷路。我到了贵阳机场,刚好贵州财经大学老师在等我们,一到机场就下雨了,天气湿冷,老师带我们坐校车到大学。我们是凌晨一点多到的宿舍,搬行李箱进去,老师带我们去看我们的房间,我们的房间是在六楼,宿舍一共有七楼。我们搬行李上去之后已经很累了,因为我们泰国会有电梯,刚知道中国的楼层法律规定不到八楼没有电梯,但是在房间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两张床,床上已经盖好了床单,枕头也放好了,有书桌、衣柜,房间内也有卫生间。我们对房间很满意。第二天有管理学生的老师给我们校园一卡通吃饭,而在泰国是用现金。然后带我们去会议室举行欢迎我们的仪式,有院长、副院长、教我们的老师、大三中国学生参加,介绍好老师和我们泰国学生,老师给我们学生安排了一个语伴。在这里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文化,还有参加中国学生组织的活动。除了学习以外,还认识新的中国朋友和老师。贵州财经大学在花溪区但不在贵阳市,坐公交车去市区需要花点时间,叫滴滴也要花点时间等车,但是在贵州财经大学刚好有很大的商场,里面有超市、服装店、文具店、礼物店、饭店和菜市场等等,很方便,而且贵州财经大学有四个食堂,吃饭都很方便。周末中国朋友也带我们去青岩古镇玩,是一个有名的古城,离大学不远。我在贵州的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是烤鱼、火锅、猪脚、炸豆腐等等。   第二次是在云南读硕士,我读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当时我真想去中国留学,因为我觉得在本科学习到的东西或者知识有点少,还有想去寻找新的人生经验。我真没想到会拿到奖学金,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汉语水平不太好,我只知道我喜欢中国歌、中国电影、中国历史、中国旅游的景点和中国文化。这些道理让我想去中国留学,而第二次选去云南是因为云南离我们泰国很近,云南天气不冷也不下雪。来到云南我觉得云南很干净,交通很方便,公交车有很多路,去很远地方可以坐高铁,在云南出去玩坐地铁,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去贵州,第一次坐地铁是在云南,我们四色菊府没有地铁,还有可以在支付宝扫码骑共享单车,最大的印象就是微信和支付宝,因为用银行卡绑定微信之后可以付钱、发红包、在淘宝买东西都很方便。如果不来读硕士真体验不到很多东西。我在云南读书有中国朋友,有很多老师照顾我们不管发现什么问题都会尽量帮我,我的专业还有两个泰国人,我叫他们哥哥和姐姐,因为他们比我大一岁,他们是教育学院五年才毕业,我在人文学院四年才毕业,他们以前是在云南读过本科,两年时间在云南很多东西,很多路他们还记得,也带我去好多饭店吃东西,去很多的地方旅游,因为经常跟他们在一起,我们也一起在外面租套房间住。我们套房有四个房间、两个卫生间、一个餐厅、一个客厅、一个厨房、有电视、有洗衣机,真的很方便。我们喜欢在厨房一起做饭、因为泰国那个哥哥带了很多泰国调料,周末有空时就叫中国朋友来吃我们做的泰国菜,在我们租的套房一起讨论作业,一起玩游戏,有时中国朋友也做中国菜给我们吃,我本来觉得跟泰国同学住一起就让我很少跟中国人聊天,事实不是那样的,在学校外面也可以跟中国人玩,有不知道的作业翻译不来,泰国同学也会告诉我,提醒我做作业,提醒我去上课,教我做饭、教我打扮、教我中国文化,我不开心也带我出去玩,除了中国朋友和中国老师,有泰国哥哥姐姐陪我,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我呆在云南一年多的时间,让我认识了好多中国朋友,也提高了我自己汉语能力,去过很多地方,我还发现我自己喜欢吃云南的烧烤、烤生蚝、炸洋芋、鸡公煲、花甲、麻辣香锅、火锅、冒菜、傣族饭、奶茶等等。几乎忘了在中国也有泰国饭店,哪天不想吃中餐就可以去吃,顺便带中国朋友去尝,在其他省不知道有没有好不好吃,我只知道在云南东西真好吃,回来泰国也想吃云南的东西,想到云南的天气,想到在云南熟悉的人、还想泰国哥哥姐姐两位。

22、我和恩师周醒 (孔屏)

我和恩师周醒 孔屏(海南歌舞团)                岁月匆匆,带走了我六十个春秋。“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然而,有些往事犹如过眼烟云飘逝在时光的隧道里。而有些经历却成为生命中的里程碑!永远都那么清晰与之挥之不去。就像我喜欢的这两句诗歌般,深深地贮藏在我灵魂的最深处,直到生命的终点!   那是一九八二年的冬天,一月十五日是我随母亲到泰国探亲的日子。我们海南歌舞团的云平书记,嘱托我帮他寻找一位战友名叫周醒。他曾经是“广州战士歌舞团”的舞蹈编导,也是“海南军区歌舞团”的元老。因为他参加编导了著名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五朵红云》和《艰苦岁月》,使他一举成名。然而,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他蹲过牛棚、挨过批斗,成为了牛鬼蛇神。生活的磨难使他感到心灰意冷!决定在有生之年回到他的出生地—泰国。   终于!在我来泰两个月后找到了48岁的周导。当他知道我是舞蹈演员时激动万分!他告诉我准备回泰来发展他的舞蹈事业,要把学来的舞蹈艺术奉献予他的出生地—泰国,正发愁找不到舞蹈演员。   我被周导的慷慨激昂所鼓舞!这也是我的梦想!我也无法割舍我所热爱着的舞蹈。因此,我们互相给对方带来惊喜和希望!   周醒导演原名叫周勤雄,曾经就读泰国中华中学,简称《中中》。当年,祖国的抗战事业需要海外华侨的支持与援助。派送教师到泰国开办华校和成立“战地艺术团”。极力宣传进步的革命思想与爱国情怀!并常常到东南亚进行义演!喜欢文艺的周勤雄,同《中中》的刘先飞、马明,和《南中》的黄萌同学等,都是该团的主要演员。   一九四八年,中泰关系正处于断交期间。全泰国华校包括《中中》和《南中》在内,都被泰国政 府下令关闭,授课中文成了犯法行为。华侨们义愤填膺!爱国热潮更加高涨,青年华侨更是热血沸腾!纷纷响应祖国的号召回国深造。仅15岁的周勤雄在家长极力反对的情况下,偷偷地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然而,回到祖国的周勤雄并没有继续完成学业,却同马明一起投身于革命!他们随同一支革命文艺宣传队,到最艰苦最原始的海南岛去进行文艺演出。此时的周导为了表明自己的进步与觉醒,改名为周醒并留在了海南。   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民族文艺事业,1953年7月1日,我原来所在的“海南民族歌舞团”在海口市成立了。马明当了团长,周导也成为了“海南军区歌舞团”的主要骨干。实现了当一名真正的革命文艺战士的梦想!从此,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中国舞蹈事业之中。   一九六 四年,中 共中央指示,要创作中国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国庆15周年献礼!周恩来总理当总导演。在全国抽调二十位最有权威的舞蹈编导聚 集在北京编舞,周导也在其中。他编导的《五朵红云》、《艰苦岁月》,给《东方红》增添了无限的光彩!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史诗《东方红》成为人类永恒的经典!至今难于超越!周导因此荣获著名舞蹈家称号!从此,他的舞蹈生涯飞上了巅峰!   然而,好景不长,1968年的文革改变了他的人生。因为他有才华,因为他有华侨关系,各种毁灭性的帽子向他扣来。我看过他在牛棚里写的自传,流泪述说文革对他的伤害。同时周导的婚姻也因此走到了尽头,同是舞蹈演员的妻子带着唯一的女儿离开了他,可谓家破人亡!在无奈和绝望之中,他毅然选择独自离开了祖国…..   1983年11月份,恰逢第二届世界潮州人会议将在曼谷召开;同时也是泰国潮州会馆成立四十五周年庆典日。是一个来自全世界各国华人超过千人的盛会!应主办方潮州会馆总干事丁身展先生的邀请,希望我们能帮助策划一台迎宾晚会,周导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虽然潮州会馆出资十万泰铢作为费用。但我们没有演员,没有音乐、和节目,更没有服装、布景和道具。只有潮馆推荐的全国华校学生。时间紧迫,周导只有没日没夜地工作着。除了给我编排节目外,还要赶到各个华校、甚至乘车几个小时到外府为学生们排练。   我是唯一的专业舞蹈演员,演出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周导安排我跳六个舞蹈,除了在歌舞团时表演过的独舞《敦煌彩塑》、印度《拍球舞》外,周导还为我重新编排了独舞《珍珠》、双人舞《梁祝化蝶》、新疆双人舞《草原夜曲》、泰国群舞《白荷花》我跳领舞。我白天在泰国中国旅行社上班,晚上和假日马不停蹄地进入了紧张的练功与排练,每晚都要坚持练习到凌晨十二点甚至一点才肯罢休。   终于!在全泰国十多所华校师生,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台由25个中国、泰国、印度等各国民族舞蹈组成的晚会诞生了!演出进入了倒计时,两百多号人的演出大队,浩浩荡荡地从全国各地聚 集到曼谷潮州会馆,如全国总汇演,这在泰国是史无前例的!   十一月十七至十九日演出将进行三场。第一场彩排,第二场卖票,第三场招待贵宾,没想到场场爆满。   宽敞的“子彬堂”张灯结彩!舞台和大堂都布置得精致堂皇。中餐圆桌摆满了“子彬堂”的每一个角落,以及两侧的走廊。这意味着我将为上千人表演。宏伟的场面对于新演员来说都会胆战心惊的。虽然我已有六年的演出经验,但毕竟已经离开舞台两年。以往我们有歌舞团做后盾,有战友们并肩作战,再大的场面也不在话下。而如今在异国他乡,23岁的我将孤军奋战!对于我来说也是震撼的!我意识到这场演出的重要性!我决不能出差错,一定要打胜这一场硬仗!   接待贵宾的演出终于拉开了帷幕!舞台下座无希席。周导是晚会的舞台总监,舞台调度,灯光、布景、音响等他样样都管,忙得不可开交。此外,他还表演了蒙古独舞《鸿雁高飞》。   演出在交谈声和餐具的碰撞声中进行着。我表演的六个舞蹈同其他节目穿插上场,贯穿着整个晚会。每个节目结束时都获得热烈的掌声!而我的出场,会场却从喧嚣中回到宁静。我表演的独舞《敦煌彩塑》、《珍珠》、印度《排球舞》、双人舞《梁祝化蝶》获得了贵宾们的阵阵喝彩!掌声久久不能平静。演出结束后,激动的贵宾和观众们热情地争着上台给周导和我献花及合影留念!                                      会议期间各泰文、中文报刊隆重地、铺天盖地、连续多天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祝贺大会胜利召开!赞扬文艺演出获得成功!给大会增添了色彩!给泰国华人增了光!华侨界更为轰动!   中华日报记者年腊梅女士、冯风先生等,以“一位才华横溢的舞蹈家—会见周勤雄先生”和“访泰华舞蹈家孔屏”为标题,加上我们的舞蹈剧照,在报刊特写中登出。冯风先生写道:“周勤雄先生对中国舞蹈研究有素,周先生表示:他想致力於结合中泰两国歌舞促进中泰文化交流;”年腊梅女士写道:“舞蹈白莲花中,她像一枝出污泥而不染的洁白荷花,高贵,纯洁……她留给我的印象是:优美的舞步,文雅的谈吐,柔得像柳枝般的身材,从头到尾的笑容,简直是一位笑姑娘。”   一夜之间我们都成了名人。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让我感到受宠若惊!可见世界华侨华人对祖国艺术的热爱!   我忽然从前途渺茫、痛苦挣扎中醒来,被推进了欢乐的天国。我拼命地畅饮着那无穷的幸福和快乐!我心中充满着希冀!我放飞梦想!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作为一个文艺人,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处,哪怕是绝境也从不忘初心。传播中国文化是我们的天职。这一台舞蹈晚会仅仅是周导和我献给泰国人民的第一份见面礼!我们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一定能够让祖国的舞蹈艺术,在这片土壤里绽放出最鲜艳最美丽的花朵来。   从此,全国各地侨团、泰华社会、华校、甚至泰国人,掀起了向我们学习中国舞蹈的热潮。邀请我们演出和教授舞蹈的电涵应接不暇。就这样周导和我走南闯北,在没有经济援助,甚至没有回报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在这片荒芜的文化沙漠天地里,点燃起中国舞蹈艺术之火!开始了我们在泰国的有意义之旅!

21、在中国的学习之旅(高文帝)

在中国的学习之旅 高文帝(重庆师范大学)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政策后,中外合作规模加大。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奖学金,资助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去中国学习语言和文化。泰国位于“一带一路”,抓住了有利的际遇,和中国开展了各方面的合作,形成互惠互利的共赢发展局面。作为一名泰国学生,在高中的汉语课堂里,我就比较喜欢中国的语言、传统文化等,这激发了我想成为一名中文教师的兴趣。进入大学,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汉语教育专业,就读于南邦皇家大学,期望将来能有机会去中国学习。 上个学期,我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去中国重庆留学三个月。一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坏了,赶紧做好去中国的准备。我在重庆市合川区的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学习。因为是第一次来中国,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老师和中国朋友们都热情地帮助我,使我觉得宾至如归。当然,在新奇、兴奋之余,也体会到了极大的挑战。因为之前对重庆的了解不多,身边又没有泰国老师帮助,有很多担心。我一直担心留学的日子里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而我又无能为力,所以整天忐忑不安。当我把自己的担心告诉老师后,老师告诉我说,不要杞人忧天。(我不知道杞人忧天是什么意思,就去查了字典。在中国,学到了好多成语)   刚到重庆的时候,我什么都不习惯。比如:天气、食物、时间、交通等等,这些我都必须学会适应。在重庆,那时候都是下雨天,天气比较凉快和湿润,我就不太习惯,每天都带着外套和雨伞。一个星期有四五天下雨。太阳一出来,我就赶紧去洗衣服。正好我刚学会了一首歌——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于是我边洗边唱,这真的让我很开心。在语言方面,我刚到重庆的时候,完全听不懂他们讲的话,因为他们讲的是重庆话。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地方还有自己的方言,这些在书里学不到的。但是重庆人他们也会讲普通话,慢慢地,沟通也很顺畅。在饮食方面,重庆人喜欢吃麻辣的饭菜。我也有机会吃正宗的重庆特色火锅,味道真的很地道。我们点的是微辣就麻和辣,如果点中辣的话可能是吃不了。蘸酱有香油、醋、葱。刚吃进去的时候觉得吃了一口油,因为泰国人不太吃油。在时间方面,中国比泰国快了一个小时,不管做什么都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上课时间也很早,第一节课是七点半上课,觉得太早了。中午还有睡午觉的习惯,我们泰国人也不太习惯。在学习汉语上,我们的听力,口语,声调会有一些问题。我们的作业也有可能做得不太好,但有一位老师对我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那时到现在,我都没有忘记老师教的这句话。万事开头难。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自己努力把这些困难和问题解决了,那就是成功一半了。   快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看到了好多学生去图书馆认真地看书;校园里荷花池周围都坐满了学生,也都在学习。这让我回想到自己,然后就告诉自己:你可以做得更好!一定要为了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而努力地学习。   周末我坐高铁去了重庆的市中心。这是我第一次坐高铁,觉得比泰国火车快好多。放端午节假的时候,老师请我们去她家过节,教我们包粽子,吃粽子,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后来我和同学一起去长江看划龙舟比赛。我们还坐船游览了三峡丰都鬼城,并在一座寺庙里拜佛,祈求自己更加幸运。行走在长江上,让我想到了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也让我更了解了诗的内容和情感。   这次留学,让我了解了更多中国语言、文化、传统、美食等等,还体会到了中泰文化的区别。我不仅去留学,而且还教中国学生泰国的文化和礼节,和他们进行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我非常感谢这次留学给我带来的宝贵经验,我要把学到的新知识进一步深化发展,并继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让自己当学霸。同时也非常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非常怀念在中国学习的日子。

20、祖国就是我们的底气(艾丽丝)

祖国就是我们的底气 艾丽丝(河南财经学院)     两年前的夏天,我们一家三口到中国探亲,当时正赶上《战狼2》热映,沉寂已久的国内电影市场有如平地一声惊雷,爆出条条快讯:票房突破 20亿,30亿,40亿,50亿……因为国内行程很短,我们并未打算去看这部影片。可是我先生的旧友老杨却不放行:“听说《战狼2》十分震撼,国产片多少年都没见过这种阵势了,你们一定不能错过。”盛情难却就应了下来。老杨一边找电话号码一边说:“我三十年没进过电影院了,这次也陪你们去开开眼界吧。”   听到这番话你一定会想:这什么人哪?太跟不上时代了。   老杨曾经是辽宁省鞍山市鞍钢宣传部部长,虽然已经退了下来,每天还坚持看新闻读报纸与时俱进。就看他家里的陈设吧——大型中式红木圆桌,红木座椅,茶台茶具,墙上对称的中国字画,柜子里排列整齐的证书奖状,书桌上装裱精致的临摹小楷,你便知道他并非孤陋寡闻,而是一个把过去的峥嵘岁月带到了今天的老革命。   “以前都是请我去看电影的我都没去,这次肯定免费送我票!我对鞍山的文艺工作那是,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我稍稍怔了一下,哦?难道国内的电影院还是国有产业吗?   他对着电话嗯嗯了好几声,面露为难对我们说:“不行啊,原先那个电影院主任说不归他管了,电影院都承包给私人经营了。”因为他不懂网上预约,我们到了影院才发现《战狼2》基本爆满,如果要看就只能坐第一排——并且还是边上。我便说不看了。老杨却坚持,不容争辩就买好了票。接下来还要等一个多小时才开演。于是老杨又提议:   “要不咱们去咖啡馆坐坐吧!”   “你不是不喝咖啡吗?”   “你们喝呀,我进去看看也行。”   “还是出去找个茶馆吧,这里面实在太闷了。”我先生比较善解人意。   走出人潮汹涌的影院,沿街来到一个小茶馆。求学时曾经在北京的路边小摊喝过大碗茶,在香港粤式茶楼也品过功夫茶,前者简陋,后者奢华。今日这茶楼装饰异常简单却落落大方,红墙砖瓦不加雕饰,一棵室内绿竹盆栽,三五张无漆的木头方桌,木头长凳。柜台上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琳琅满目。小妹来给泡了壶龙井便退下。桌子上有一盘花生和一盘瓜子。这样消磨着花生壳瓜子皮的时光,居然令人感到一丝宁静。     返回电影院。我从来没有坐过那么近,屏幕上吴京的腿简直比天桥还长,我的脑袋也随着镜头切换忙不迭地忽左忽右。这,这就是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的国产大片吗?这炮火,这喧嚣,贴着屏幕我真是焦灼难捱好多次都闭上眼睛需要缓冲。   突然,安静了。听到吴京说:“哥,把国旗给我。”   我的神志一下子清醒,心中咚咚地打鼓:他要干什么?   只见受伤的吴京挣扎着把国旗套在一只胳膊上,艰难地举了起来。车辆缓缓驶入交战区,而鲜红的五星国旗在风中飘扬。交战双方注视着国旗喊道:“是中国人!停止射击,停止射击!”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眶湿润了。经历九死一生,吴京终于把陷入屠杀中的非洲侨胞和难民安全送达祖国的怀抱。这时,荧幕上出现一本中国护照,而护照上打出来这么几行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已经多少年不知道什么叫做感动了?这最后一幕竟然直戳泪点! 改革开放40年,亲眼能够看得到乡村的柏油马路不断延伸,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百姓的顺口溜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变成了“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奥运金牌大国的桂冠,活性蛋白质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原子弹卫星神舟的成功发射,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杂交水稻的重大突破,被英国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的胜利开通以及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银河2号巨型计算机等等都让你恍惚觉得如今国家强大了。军事具体多强大,我不知道;外交具体多强大,我不知道;经济具体多强大,我还是不知道。那么中国到底强大了吗?需要找数据吗?不!   侨居海外的华人可以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祖国真的强大了!因为我们不再被欺辱和歧视,往日犹如浮萍在海外飘曳,挺不起腰杆。如今我们受到了当地本土人民的尊重,无论在欧美还是日韩你总能看到醒目的汉字“可微信支付”或“欢迎中国人”。发生灾难时华人华侨不再垂死挣扎四处逃生,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中国大使馆,因为每次求救都有求必应。祖国今非昔比,我们的安全有了保障,尊严得以维护,也有了挺起脊梁的底气。一句我是中国人,走到哪里人家都知道,走到哪里都自豪!   2015年也门陷入战乱,中国政府立刻派军舰接走中国公民,还出于人道主义帮助其他10个国家的250位民众安全撤离,而美国当时却无能为力只能呼吁本国公民乘坐外国船只离境;2011年面对危及生命的利比亚内战,中国政府动用海陆空力量撤离侨民35860人更是一个历史的奇迹。当在港口等待的国人看到悬挂着五星红旗的中国军舰时,都流下了眼泪。多少外国人绝望的眼神中透露出羡慕,多少国人发自内心齐声呐喊:“祖国万岁!”多少华人华侨举起手写的大标语——“感谢祖国”,更有人抵达国土后深情下跪叩谢这片土壤,这些新闻报道的真实情景比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的,中国护照或许不能让你随时去任何地方,但是却能在灾难发生的任何地方尽快带你回家。   《战狼2》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伟大,也看到了在这面伟大的红旗下,有多少像吴京一样的勇士在为国负重前行。和平年代或许看不到战争的血腥,但是无数人民警察为维护治安光荣牺牲,消防人员为营救人民生命财产被火蛇吞噬,煤矿工人为祖国建设遭遇塌方葬身矿场,建筑工人为城市繁荣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包括身边最不知名的退休干部老杨,也在用一滴墨一杯茶来守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想起中国一路来的摔打和成长,直到今日的强大和团结,澎湃多年的游子情再也不会患得患失。此刻我只想大声地呼喊——   祖国就是我们的底气!

19、梦返虎中(刘丹睿)

梦返虎中 刘丹睿(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     前些日子突然心血来潮,上网进入了广东省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的网页。看到一条消息说是,虎山中学于2008年11月20日正式获得批准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中学”。而在学生名册上,1953届丙班一栏里还找到了我自己的照片和名字,令我雀跃不已。   虎中是我初中母校创建于1906年,前身为湖山官学。1936年前国民 党著名将领国民革命军远征军总司令、抗日英雄罗卓英将军联手吴奇伟将军及爱国侨领蓝晋卿先生等在原校址基础上集资筹建新校,因座落在五虎山麓而命名为《虎山公学》;1941年更名为《虎山中学》。   那天晚上我竟然做了一个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到自己又回到了虎山中学:大楼门口几根儿时三个孩子手拉手才能围起来的大柱我们两个大人依然围不起来;大门口前面十几个篮球场一个也不少;从五虎山上泉源用竹筒引来的“自来”水还是那么甘甜、那么沁人心脾;废置的游泳池里鱼虾仍然活蹦乱跳。乡间的恬静幽深宛在眼前,醒过来却发现身在千里之外。   我们老家是广东大埔县洲瑞乡寨背凹村,我们的刘氏宗祠是《树德堂》。从祖父母一辈开始移居泰国,当年爷爷、奶奶俩年方十八买棹南下。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经历千辛万苦才来到泰国。开头定居在呵力(加口字旁)后因銮披汶ZF宣布为军事区不允许华人滞留,祖父母举家迁到了孔敬府,我就出生在了孔敬府。为了生计我父亲经常奔波于孔敬府与曼谷之间。我的学业也是断断续续,六年小学我上过四个学校:孔敬华侨公学、南洋中学小学部、大同小学和亚东公学。当年銮披汶政 府把所有的华文中学全部给封掉了,我和成千上万的侨生一样不得不回中国去继续华文学业。泰国的中文教育和国内的教育并不能完全衔接得上,我当时是一个未满13周岁的华侨学生,很多东西都不懂。面对这浩瀚的中华文化,我如饥似渴。学校给我们传授数、理、化、历史、地理各种知识,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然地理》这门课,它给我们讲述山川平原、江河湖海,地貌对气候的影响、风雨雷电的形成等等;《农业知识》课教会我们对干农活:日出之前我们去給玉米进行人工授粉;为了增加番薯(地瓜)的产量,我们学着把月光花的蔓芽嫁接到番薯的藤蔓上去;为了防止西红柿(番茄)倒伏,我们给搭了小小的支架绑着番茄的主干,为了让番茄长得更高、结更多的果实,我们还要给它去腋芽、剪枝;老师们还教会我们施肥的原则:施氮肥(屎尿)长叶子,施钾肥(草木灰)长根茎,施磷肥(骨骼尸体)结果实等等,这些都是我前所未闻的。正由于有了虎山中学为我打下的文化知识基础,我才能顺利在广州考上高中——广雅中学,再进而考上西安交通大学,才有今天。   我怀着感恩的心情,怀念我的母校。我那时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在他乡,少时的同学都各自长大、各奔前程,离开母校后就一直和初中的老同学失去联系,但我还是很想念他们的;我也非常怀念老师们感谢他们对我的辛勤培养和谆谆教导;怀念那充满田园风光的校园;怀念湖寮镇的“墟日”,每逢“墟日”街上充满忙碌快乐的人群,不知从何处来的黄佐汉先生吆喝着卖芥癣疮药:“癢癢抓抓,抓抓癢癢,唔癢唔抓,唔抓唔癢,一抓就抓到大天光”,真是热闹非凡,地摊上还摆着几本杂书野史,我们偶尔也买些《增广贤文》之类的书看看。我们几个人成群结队,有时也会一人买了一条甘蔗从蔗尾咬向蔗头,越咬越甜我们美其名曰“渐入佳境”。从街头走到街尾,一段蔗也就咬完了;我在梅潭河里学会了游泳,从一个体育成绩不及格的孩子变得开始经常参加一些球类运动的学生;在那里学会了吹口琴、唱歌、跳集体舞、第一次登上舞台;从一个腼腆内向的孩子通过音乐课变得对音乐感兴趣开始听说十二平均律、德国三B、民族乐器、西洋乐器、……;还学会了自己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修身养性。总之有很多值得我永远怀念的一切,那时候的日子真是无忧无虑。不知不觉我已年近古稀,虎中啊虎中,不思量自难忘,不知何时何日才能再故地重游,如今也只能在午夜梦逥时才能再投入您的怀抱!   近二十年来,祖国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屹立在世界之林,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无不欢欣鼓舞。祖国是我们华裔的坚强的靠山,我们引以为荣。虽然我又已回到出生地近四十年,现今也已行将就木,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也忘不了我祖辈生息的故土,我在这里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献出了我的青春,还有我众多的老同学和朋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我感恩祖国,是祖国把我从一个无知少年培养成为大学毕业生、内燃机设计师。我要为中泰人民之间的亲情和友谊献出我的余生。

18、家在耀华力(王志远)

家在耀华力 王志远 (厦门大学函授)       要走入耀华力路,先见到金佛寺,原名越三振也叫越岱密。1957年我时常经过这个佛寺,那时候这尊大金佛还是石灰塑成的,设置在篮球场旁的空地上,任由烈日照晒得唇干口燥,大雨来时,两眼流着眼泪,很少人去膜拜。住持见了不忍,才腾出僧舍二楼,辟为佛堂,以供安置大佛。移徙时,佛祖大显神通,脱下裹身的石灰,露出光芒四射的金光。   走出金佛寺,就看见圣牌亭,这地方昔年是高亭电影院前的小罗斗圈,罗斗圈上建有喷水池供市民歇脚闲坐。这里是耀华力路的开端,圣牌亭是泰国诗琳通公主御笔书写的“万寿无疆”。从这里一直往前走,经过月宫电影院旧址,跨过四角便可见到耀华力路,昔年三大高楼之一“七层楼”,其他的是六层楼和九层楼,鼎足而立。是十九世纪唐 人街最高的建筑物。   通过了七层楼,就到了“南星巷”,这条街是以南星电影院命名。南星巷是文具和书店的集中地,最著名的有南美书局,维善书局及顾怡合文具店。顾怡合文具店的后面是一座小庙,名称“真君爷宫”,小庙旁有一家咖啡店名叫“水壶”很多文人和侨商喜欢到这里喝咖啡,谈天说地。小庙前有一片埕地供给小贩凑成市场。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漫延至泰国,日本登陆泰国后,泰国就没有宁日,盟军的轰炸机,时常来曼谷光顾。有一颗炸弹投在广肇别墅旁的黑白影室前面,幸好没有爆炸。我就在这漫天烟火的时局中诞生。序属秋末,出生才卅天,父母亲便抱着我偕两位姐姐离开南星巷,逃难到吞府的越甘平( )园区。那时候没有公路贯通,只有坐船进出,曼谷的夜晚就像一座空城。古人说:“愿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1945年日本投降,旭日的曙光照亮了每个华侨的丹心。父母亲带着一家人从菜园内,重回南星巷故居。盟军的队伍开进曼谷时,整条耀华力路和石龙军都挤满了人。大家欢天喜地庆祝胜利的节日。更甚至有些华侨拿了爆竹,点燃了丢在JC的头盔,警 察也不敢反抗,走避之大吉。那时候的华侨真是扬眉吐气。   耀华力路老哒叻旁,有一家三间店铺的干果店兼代理洋酒,字号“杜广元”,其东翁杜国畴是父亲的舅父。父亲少年南渡到暹罗,就在舅父的店中任职,辛辛苦苦积蓄了一笔钱,便回祖国跟母亲结婚。婚后再度回暹罗,还是在杜广元继续工作,且寄居在南星巷的栈房中。父亲的薪水不多,而且还要寄批回家乡给祖父祖母维持生活,两边开支的重担,扛在肩上,几乎透不过气。母亲便日以继夜做些小工艺,帮助家计。一家人省食俭用,安度日子,算是满足。有时候是捉襟见肘,我的一个弟弟就是因为患了肺炎病,来不及医治,便夭折。贫穷的家庭担负不起学费,七岁的我还没有进学校,等我到了八岁母亲勉强送我到一个私塾读书,才三个月的时间,私塾也被封闭,我也辍学了。一直等到搬家到越迪遣区,我才有机会正式报名进入孙逸仙公学读书,时已十岁了。   居住在杜广元栈房时期,家境虽然贫寒,吃不饱,穿得少,当寒冬来袭时,用麻袋当棉被盖。一家人总是快快乐乐过日子。每逢春节来临,人家忙着打扫庭院,我家也不例外,收拾房间清清洁洁,还要清洗被子及蚊帐。除夕前一天,母亲拿出一年积蓄的钱,到市场办买鸡,鸭和鹅,带回家清洗干净,以茴香,桂皮,川椒拌成香卤,才把鸭鹅放进卤中,约一小时,捞起来挂在吊钩上,香气洋溢,使我闻之馋涎欲滴。除夕日再加上猪肉和鱼,称为五牲,以祭拜神明。另外还得用糯米盛水,磨碾成泥制成甜粿,名叫年糕。   耀华力路的老哒叻市场,龙尾爷街的干果店,都通宵达旦地做生意,人声鼎沸,到了除夕日的中午才收市。这个时间是我最幸福的日子,平常吃不到的佳肴、年糕。春节来了就能尝到。平常穿的补破的衣服,到了春节有新衣服穿,真的高兴极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四方八面的鞭炮放个不停,呯呯、嘣嘣,此落彼起,声不绝耳。整条耀华力路的商店都休假过年。连著名的国际酒楼、奇珍楼及耀华园酒楼都休假三天。近午的时候父亲带了一家人上杜广元店中,向老舅老妗拜年。春节的耀华力路是这么的热闹,行人来来往往如流水。华灯初上,一钩弯月倒挂天空,人群挤来攘去。五大潮剧院的门口,挂起了充气汽灯,灯光明亮,照耀了整段马路。姐姐带我到潮剧院前溜达,或到天外天电影院看看影片,几乎流连忘返。   1952年夏天的一个旁晚,夕阳刚西沉,母亲忙着做饭。杜广元东翁杜国畴出现在栈房,走走环视栈房四周,住在栈房里的三家人都走出来。母亲放下厨房的饭菜走过来,老舅前,老舅后地打招呼,还邀请老舅在栈房里吃一顿晚餐,可是他一句话都没有回答,却向着母亲及其他两家人提问:   “你们找房子了吗?我准备明天就要叫工人来拆掉这个栈房,改建为排屋。”   晴天一个霹雳,大家都楞住了,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开口说:   “老舅,你事前没有通知过我们要拆栈房,这么晚的时间便说要叫我们明天搬家,我们要搬去哪里住呢?”   杜国畴老舅连听都不听,掉头便走。第二天的上午工人真的来了。当拆房工人了解三家人的情况,很是同情,便对母亲说:   “我暂时拆东边的栈房顶的锌片,你们搬到西边合住,我缓缓地拆,你们尽快去找房子吧。”   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照着工头的话去做。我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心灵中对这件事,咬牙切齿痛恨他一生,永不忘怀。   父母亲四处奔跑找房子,而且身边也没多积畜,最后由亲人介绍搬到华南峰火车总站附近的越迪遣路,泰京枋廊的二楼房子,租钱还得向亲人借来一半。最亲的人既然如此无情无义,父亲就辞退了这份工作,另找一家干果店任职。自此之后每逢春节,我家再没有上杜广元的门拜年。自从父亲离开杜广元后,其营业日趋式微,连在四丕耶区的别墅也换上新主人。最终杜广元这块招牌也是落幕。晚年的老舅却落得没人照顾。孤孤独独,儿孙不瞅不睬。昔年叱咤风云的气魄,曾一度领导侨商飞往TW拜会蒋介石的满面风光,此刻已烟消云散。人生如云雾,何不留些德行传世间。   自从搬到越迪遣区,像住在穷乡僻壤似的。这里是木业的集中地,前面一条小河,贯通南北湄南河,此流水名叫“新柳港”,许多大木船满载木枋停泊在这里卸货。夜晚的时刻,四边静悄悄,几盏路灯伴着夜归人,朔月时,只见天上寒星点点,一个人走回家时,心中忐忑不安,只好放开大步跑。我心中常梦绕着童年在南星巷和耀华力路一带的生活情趣。   耀华力路是华人的聚居地,人气旺盛,商业繁华,电影院、潮剧院都聚 集在这里。华人的风俗习惯在这里也可以清晰地看见。它就是我的家乡,七十年的岁月,我还是依恋着它,它的魅力吸引我再度去瞻仰他的风貌,唐 人街的繁华热闹跟昔年一样,可是物是人已非。     (2014年10月10日于曼谷)

17、求学时光(郑晨峰)

求学时光 郑晨峰(泰国清迈崇华新生华立学校)     六秒钟,能读一个优美的句子;六分钟,能理解一首古诗的含义;六小时,能读完一本文集;六年,让我懂得求学时光的珍贵。   小时候,我的妈妈为了让我学到地道的中文,特地把我送到中国家乡读小学。回忆起小学六年的生活,我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哥哥姐姐们就已经在读高中了,我心里总是想:我还要读多少年才能和哥哥姐姐们一样呀!可是他们并不理解我心中的焦急,总是跟我说:“峰峰,你要好好地珍惜小学六年时光啊,过了可就再也没有了!”他们的那番话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心想:还要读好多年呢,能不能跳级呀!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中文有多么的重要,一心只想快点毕业。   正如哥哥姐姐们说的一样,曾经我以为很漫长的求学时光,却好像在一瞬间就结束了。今天我再一次回想起那六年的学习、成长之路,会从心底升起一股怀念之情。   每当泰国的学校放假,我都会回家乡和学校看一看,今年也不例外。当我走进母校,坐在操场的旧木椅上,那木椅摇摇晃晃,晃起了我的回忆,我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身影。那个每天脖子上挂着红领巾,带着学生卡的小男孩儿正是我,红领巾在胸前飘荡,那是多么快乐,自豪,活泼的象征。我曾在这里种下小树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和它朝夕相伴,看着它伸长枝桠,努力成长。我迎着朝阳来到学校,伴着晚霞回家。多少个朝朝暮暮我早已记不清了。现在我的小树苗已长成绿油油的大树,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它依旧那么挺拔。   如今我的旧校服已经太短,过去鲜红的红领巾也早已褪色,可当我再次走进以前那个6年级4班,见到曾经的班主任时,时光似乎回到了过去,还是那么熟悉的语气,那面容依旧那么的慈祥。在课堂上老师依旧带领同学们穿梭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长河里,李白的《赠汪伦》仿佛让我置身于“桃花潭”旁,去亲眼见证千年古人的友谊;王翰《凉州词》里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听了这些古诗名句,我顿时明白了家人对我说的那一翻话。恍惚间,我以为自己不曾毕业,不曾离去,依旧是这间熟悉的教室的一名学生。   就在这间教室,老师带我步入人生的路程,指导我分辨这世界的美与恶,善与丑;老师引领我打开知识的大门,让我受到文化的熏陶。   坐在这里学习的我们,曾把老师乐得喜上眉梢,也曾把老师气得直拍桌子。我们班是一个团结的班级,有什么不会一问就有人回答,在一起生活了六年,彼此都很了解对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逐渐陌生,直到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影子,直到什么都不剩,直到与往日的好朋友在路上相见却如陌生人一般擦肩而过。望着已不属于自己的教室,望着时光在老师脸上留下的痕迹,我突然地想哭,那一刻,是时光让我体会到了孤单。   时光就是这么不留情面,求学六年一晃而过,我终于明白了哥哥姐姐们当初的那番话,那么现实,那么残酷!   告别了老师,告别了母校,我回到了泰国,在这里继续求学。时光的一去不返,让我更加懂得时光的宝贵,既然留不住时光,我就选择珍惜与坚强。

Top
翻译/Translate/แปลภาษ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