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Home > 别当过客,马上入会 > 53、激流一代的杏林者(高绍良)

53、激流一代的杏林者(高绍良)

激流一代的杏林者
高绍良(中山医学院)
 
(一)往事堪回首  五十年离别  怀念情深
  2005年金秋,近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山医学院1956年毕业校友(下称56届)在广州母校聚会,庆祝毕业50周年。半世纪的离别,我们怀着一颗“中国心”和“中山医心”返回母校,校园内响亮着欢乐声、谈笑声,大家都在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山医(是由原中大、岭大、光华三间医学院于1953年合并而成,后又升格为中山医科大学)。留校的同学正忙着讲解,这里变新了,那里重建了,大家都在极力回忆对比新旧母校的情景变化。心里说“母校呀!我们回来看您啦!”“您是越来越漂亮,而我们却不再年轻”。欢乐中带点辛酸,多少年多次出现的梦境,今日总算实现,时光不能倒流,留下来的是无限的感慨。
    行走在校道上,众校友不顾一切,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引起了路上一批年青人奇异的眼光“这些人究竟是……”,半分钟后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这是他爷爷奶奶辈的老校友在怀旧啦!旧地重逢,让他们尽情欢乐吧!
    中山医56届是在苦难中成长的一代,早年经历抗日战争的流离奔波,大学时期更经历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和磨练;毕业后为实现理想而艰辛拼搏,反右斗争经受严重考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更是惊心动魄,“反革命份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帽子铺天盖地的压来,大家感受的是如同“生命搏斗”,太令人难忘……。
    漫长50年,如今喜获重逢,毕竟是70多岁的人来回顾人生,同学们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奋进、拼搏的心得,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上一句“此生问心无愧”。并以更高更远的角度,从容乐观地展望未来。
    1956年毕业后各散西东,谋生路却是曲折坎坷,工作责任重大,有时下乡抢救病人,数十小时不睡眠拼-着命干,经常为了工作夫妻异地,病倒了谁也照顾不了谁。毕业后的15-20年是我等一生中最难捱的阶段,改革开放后形势大变,“臭老九”逐渐吃香,平反的平反,提升的提升,出国的出国。文革后70-80年代近半数的同学陆续出国,或到港澳谋生,其中原因此处不必多说了。毕业后50周年的今天,计算一下分散到美、加、东南亚、欧洲和港澳定居者已超半数。有人说:“生命是一个可以把握又无法主宰的过程,可以把握的是某一短暂,不能主宰的是全过程。”真令人感慨万分,命运就是如此。
    离别是现实,却带来更丰富的怀念,怀念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怀念过去有辛酸和遗憾,碰到悲伤的怀念(如好友不幸逝世)也要看得开,正确对待。怀念也令人想起风趣的欢乐和幸福往事。一封信、一张照片、一张贺年卡片均能钩起往事,获得很好的精神享受。
(二)全球大聚会  解脱相思
    80年代中期后56届的学友们开始频繁联络,各地小规模的聚会不断,大家吃到了甜头,于是56届留在广州的同窗们开始策划举办全球56届大聚会,并成功组织了1995年、2000年、2005年56届三次全球大聚会,期间出版了五期“56届通讯”和特刊“激流一代”。这本被中山医校友总会誉为年级最优秀的特刊,是一批年逾古稀的校友共同完成。历时三年共收到135人(占现在校友80%)144份文稿和350张照片。可贵的是特刊如实反映我们确实是处在激流的一代,其坎坷经历和感受,是中山医后辈弟妹们难于想象的,特刊的面世再次把56届同学的心连结在一起。五年同窗,五十多年的离别相聚,使我等激动难眠,可以说是万分感慨。
    这次盛会有二位同学因健康欠佳,有的刚做完骨折手术或癌切除术或刚化疗出院也赶来参加;80多岁的朱天荣是从加拿大多伦多,辗转万里由三位家人陪伴坐着轮椅而来,这位比我等年长十多岁的同窗老大哥,80年代去加拿大时已年逾60,重新创业极为艰难,放弃自己多年已成专家的胸外科专业,克服重重困难在加拿大开展祖国针灸医学,创设全加中医药针灸协会,并被推举为首届会长,由于杰出的工作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获加拿大政府颁发的“社会卫生保健贡献奖”等多项奖状,他的到来激发出大家的热烈欢迎,和内心的最大敬意。
    这次聚会安排一次晚会,主题是“往事堪回首,同窗情意真,夕阳无限好,何虑近黄昏”。钟国华回忆文革当年,谢志光教授(放射学权威)患胰腺癌,时逢政治环境恶劣,当地得不到合理医疗照顾,他千方百计护送谢教授到北京治疗,在生命最后岁月,使他能安祥离开人世,减少身心痛苦,当他忆及老教授对他培养教导时,大家为之动容。他还讲述当年暗中保护一些老师和同班同学免致挨整,感慨地说:我班同学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没有谁在背后整过自己的同窗。这在当时的恶劣政治气氛中,的确不容易啊!晚会安排了许多轻松的节目。有些同学通过诗歌感叹人生,晚会在欢乐气氛中结束,消解了多年相思,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部分同学因各种原因无法参加,亦来信来电祝贺,或汇款赞助,情节动人。聚会感触万千,本人吟诗一首:
旧友重逢
半生阔别喜重逢,把盏楼台叙寸衷;
世事沧桑怀旧雨,风尘南北叹飘蓬;
笑谈追忆少年事,感慨鬓边霜正浓;
剪烛西窗嫌夜短;长亭折柳又西东。
 
(三)精英多展现  豪情满怀
    坎坷的人生历程,每一位56届的经历都是一部内容丰富,故事动人的史篇。其中有“柯麟医学奖”获得者、医学教育和科研先进工作者,医院院长,学术上有成就的专家教授,或是医术精明、热心服务病人的名医,有的还被选为省市政协委员,人民代表……等。闵华庆同学毕业后分配中山医耳鼻喉科,长期奋战在抗鼻咽癌战线上,是国内外知名医学家,他提出的鼻咽癌新的临床分期,及在此分期上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和复发病例的救援措施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效果良好。科研成果突出,获国家级多项奖项,有的达到国际水平,他领导的鼻咽癌研究中心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应国际抗癌联盟(UICC)特邀在专题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多次主持全国鼻咽癌会议,和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有《鼻咽癌研究》等四部专著,在世界各地发行。
    郭英祥同学在1954年因被误诊扁桃体肉瘤进行深部X光放射治疗而使健康严重受损,毕业后长期在福建中西部工作,工作出色,挽救无数危重病人。由于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二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模范,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殊津贴,连任三届省人代。1996年因上段食道癌(可能与多年前误用深部X光治疗有关)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成为不能吃喝,不会讲话,仅靠腹部一根胃造痿管落入食物以维持生命的老人,听力锐减带助听器,也无法欣赏平时最喜爱的音乐,嗅觉消失,“喝”咖啡不知味,散步时却因足疼而十分艰难,一切都十分折磨人。人人都说:“郭医生,你生平救人无数,老天为何让你遭此厄运”,他以不屈不挠的信心活下去,以坚强意志和毅力去克服无数困难。他庆幸有同甘共苦,无微不至的贤慧妻子,并不断得到亲友和同学们的关怀与帮助。更令人感动的是,处此困境的他,退休多年的他仍无偿地为病人看病或咨询,每年写二篇综述在国内期刊发表,每年至少拿出10%之养老金来救济急难病人。他来信说:“人生再多姿多彩、灿烂辉煌,但总有一天,人人都要离开这个舞台,真的是一了百了吗?”郭英祥同学的事迹使大家极为感动和万分的钦佩。
    外号“瘦柴”的朱庆麟同学工作在福建医学院,1978年因要照顾瘫痪的爱人调回广州第八染织厂任厂医,20多年来,白天坚持繁忙医疗工作,下班后返家还要护理夫人,喂饭、洗澡、换尿布、掏大便……多年来极其艰辛地把爱人生命维持下来,这种充满爱心、崇高的道德品质的动人模范事迹,曾在广州日报详细介绍,并二次被评为广州市五好文明家庭。
    堪称我届“风云人物”的周树芬同学,毕业分配于中山医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工作,热情积极,聪明能干,十年来无法忍受频繁的政治运动,文革初期1966年以相当惊险的过程来香港,二年后去美国,从零开始,艰苦奋斗闯天下,经奋战事业有成,虽身居异乡,仍对祖国、母校、同学感情极深。他是美加同学联络核心,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很快就形成了中山医校友联络网(不分年级)。我56届被誉为中山医的“礼宾司”,多年来接待过中山医院领导、教授及其家属数十位,提供食、住和交通旅游,安排小聚会,使来访者有如同探亲或回家的感觉,印象深刻,动人事迹不胜枚举。他出钱出力,又是大小聚会积极发动者、参与者,组织安排晚会节目主持都少不了他,他的热情、风趣、多才多艺,常把晚会推向高潮,大家尽情欢乐,留下了长久的美好回忆。数十年对促进校友情谊的突出贡献,2007年被中山医校友总会评为杰出校友工作者,实至名归。
 
(四)延续校友情  夕阳更红
    同窗五年,在母校培养了纯洁而深厚的校友情,50多年的坎坷磨练,校友情之花遍地开放,繁荣茂盛。今天,56届同学分散于世界各地,三次全球大聚会和无数次中小聚会,与不断的现代化通讯连络,把同学的心紧密地连在一起,同学间的互访如同走亲戚,遇上艰难、病痛或失落时,也经常想起同届同学。邓培基同学原分配湖北医学院,后自愿到县级医院当乡村医生,多年来救人无数,农民称为神医(事迹刊登宜昌日报),1991年其子邓毅(亦在当地做医生)患上骨髓瘤,后又继发腰椎骨折引起下肢瘫痪,下肢神经感觉全失,原来一个幸福家庭,迅速陷入困境,全家积蓄和收入不够医疗费支出,随着病情加重,经专家会诊,求生出路只有一条——干细胞移植,那更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医疗费,最后求助于56届同学。世界各地的校友纷纷来信慰问,陆续寄来足够支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费,使手术顺利开展。
    56届的“司令部”是设在母校的广州,数十年来在沈皆平,谢瑾灼、罗致强等为中心的同学会,他们以诚恳的爱心,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和促成了无数次的大小聚会,出版特刊和多期通讯。利用书信、电讯、网络和会面,不断沟通讯息,使校友情谊发展到多种层面,特别全球大聚会,使校友们的怀念和期待得到满足,欢乐场面令人难忘,后续反应是促进了更多的交流来往。聚会不仅是了却相思,欢宴一顿,还体现在医学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成绩裴然。
    近年来的交流和聚会不仅是跨国,跨洲的层次,同时范围还跨越班级,院校领导和老师,更是我们的贵宾,校友情花开得更加灿烂,母校的恩情永不忘,校友情谊再延续。往事如烟,今日倍珍惜,人生有限,友谊长存。
    最后以“感慨”为题,写下短诗:
    春风秋雨梦常牵,岁月催人年复年;
    古稀相逢多感慨,和气宽容意志坚。

Leave a Reply

Top
翻译/Translate/แปลภาษ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