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美食 王美丽(华侨崇圣大学) 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历史。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更是誉满天下。几千年来,人们经过不断制作品尝将中华美食以八大菜系囊括,即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福建菜。其中,四川菜和广东菜是我的最爱。 四川菜以它独特的麻和辣在八大菜系中霸占着一定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融汇了东西南北美食特点,使每个品尝过的人都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首先要说到的,当属最有名也是我最喜爱的四川火锅。以泰式火锅的酸辣相比,四川火锅以鲜、香、麻、辣著称,最受人喜爱的是以辣椒牛油以及各种香料组成的汤底,可以往汤底放入各种喜欢的肉菜以及素菜。肉菜最值得一提的是新鲜的牛毛肚和脆爽的鸭肠乃是一绝,而素菜当属柔软吸收了饱满汤汁的冻豆腐以及软糯的土豆。烫熟后则与泰式火锅一样需要蘸取美味酱料食用。 与川菜想到就让人垂涎三尺的香辣魔力相比,广东菜就显得清淡鲜香了许多。广东菜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白切鸡皮爽肉滑,清淡鲜美,驰名粤港澳;红烧乳鸽外酥里嫩;蜜汁叉烧甜而不腻……更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早茶文化,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消闲族大多为街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店铺休息。甚至还有外省的朋友特地为了去到广东吃早茶而不远千里赶去。 是什么让广东早茶如此受人喜爱呢?第一是文化,第二自然是美食的诱惑了。早茶的菜品各式各样,虾饺,可是早茶界的一哥,半透明的饺皮包裹着鲜嫩的虾仁,一夹起一个虾,饺子皮薄光亮,味道又鲜美,赢得了食客的喜欢,吃起来爽滑清鲜,美味诱人是吃早茶必点的一道菜。还有经典款蒸排骨。现蒸的吃起来特别多汁,肉质软嫩美味!夹一块入嘴,口感弹牙,不带任何异味。香浓的肉汁和豆豉的独有味道,入口即化,也成了精华。还有值得一提的豆豉蒸凤爪,鸡爪富含胶质,可以保持皮肤的滋润,有养颜之效。鸡爪经过先炸后蒸,变得泡而松软,一吮即脱骨。再加上诸味调和的酱料,顿时齿頬留香。就连啃骨头也成为一种享受。超级入味,却又不咸,一切都是刚刚好。 不仅是四川菜系,中国的几千年美食文化,八大菜系各有特色,品尝过的一定会爱上中国菜。
Day: November 12, 2018
124、我与中文和中国的情缘(周弟龙)
我与中文和中国的情缘 周弟龙(中国华侨大学政府官员班) “弟龙”是我泰文小名,我是泰国人,老家泰国东北,湄公河流经的地方。那为什么我的名字发音那么像中文呢?这件事不得不问我亲爱的妈妈,她说我出生的那个时候有一位中国明星叫“狄龙”,这位明星非常帅气,也是当时最火的明星之一,可以说是妈妈的偶像。妈妈心目中可能希望我长大以后就像这位演员一样高大帅气。妈妈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给我取了这个名字,我现在最好奇的就是我与中文和中国的关系是不是天定,是不是缘分。 上大学的时候,我报考了艺术大学语言系中文专业。本来没有计划选什么语言,那个时候我只想,作为一个亚洲人除了英语和泰语之外必须选一种东方语言,不仅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而且中国是个地大人多的国家,肯定有用,所以我决定考中文。那个时候一点基础都没有,老师发了几张材料为要考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做测试,材料里都是不认识的东西,什么是拼音?什么是声调?对弟龙来说“中文”是完全陌生的,怎么考得上呢? 过了几天老师就通知了成绩,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内心觉得这也应该是缘分吧。第一节课的“听写”,我学会了“鸡蛋”这个词,其实是我得了“零分”。全班六十多名同学有不少是华人,还有不少同学在高中已经学过一些汉语。这次的失败没有使我灰心,我对自己说“弟龙加油”! 从那天的一年级到四年级的生活,每天学中文,让我慢慢走进中国,了解了中国文化、中国经济、中国历史、中国饮食等等,让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大中国。毕业之后很多同学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读研究生,包括我,这是第一次让我感到可能我与中文和中国没有缘分了,那个时候只能怪自己不够努力!走不进中国,其实怎么走得近呢,中国那么远,是的!这次我没有入选。 到了白领的生活时,我对中文还不忘初心,我当了中文老师、中文辅导、酒店柜台服务员、最后有了机会当旅游资讯服务柜台工作人员,这次是我生活中最大的改变,每次能帮游客解决大小问题心里非常愉快,这不是对自己夸奖,我发现自己喜欢帮助人了。 泰国人也有“望子成龙”的说法,泰国农村爸爸妈妈的心目中有不少想让儿女当公务员,我自己想法也跟他们一样,有一天泰国旅游和体育部公布考官,我一点都不犹豫,可能是我对中文和中国的“远分”慢慢变成“情分”它慢慢来临了,是的!我报名考试了,而且又如愿考上了。中文对我工作百分之百有用,每天都用得到,中国游客在外地一听到会说中文的本地人就开心了,开口微笑了,感觉聊得来。 两年前我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这次奖学金专门给泰国官员,这次要感谢中国带给我美好又精彩的经验,让我实现去中国留学的梦想成真,那里是中国福建厦门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那里是我生活中最佳的体验之一。那时,除了学习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我最喜欢的是划龙舟,边运动边学中国文化,放假的时候,我也四处旅游,见了好多中国朋友,看了好多中国景点,看见不一样的中国,看到真正的中国,不是他们说的中国,泰国俗语“十口说不如亲眼看”就像中国“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这次又让我爱上了大中国了。 现在的生活可以说弟龙离不开中文和中国,走到哪里都是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听到中文。生活中、工作方面都要用中文,我现在一点都不失望选择了中文,一点都不遗憾到了中国留学,一点都不疑问为什么妈妈给我取了这个“弟龙”的名字。 “有缘千里来相逢,无缘对面不相知”,这就是我与中文和中国情分的故事,感谢我的“情分”。
123、我的旅途 (黄鹿鹿)
我的旅途 黄鹿鹿(华侨崇圣大学) 旅行是我最大的爱好。无论出国或者国内旅游都能让我感到开心,因为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每年我一定要找时间出去一趟。今年我跟我的朋友决定去尼泊尔的安纳普尔纳山大本营(简称 ABC)徒步旅行。这也是我多年来梦想要去的地方之一。 这次旅行,加上我一共有十个队员。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计划这件事情,但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最后我们终于确定了日期:从2018年 9 月22号到10 月10号一共 12 天。这段时间不仅与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相匹配,还是最佳旅游时节,因为温度适宜,也没有雨雪天气 。可是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山峰上的皑皑白雪,令人心旷神怡。这美景,更加鼓舞了大家徒步的热情。 这是一个陌生的景点,大家全都没去过,并且队伍比较庞大,于是我们让旅行社安排行程,他们给我们预约了当地的导游。导游是个友好而礼貌的年轻人,整个行程过程当中也很细心,给安排的住的地方也很干净,吃的也不错,每一顿饭都忍不住食欲,直吃到大饱为止,我们都很满意。然而故事并不是这样圆满结束的。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我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习惯。当十个人变成一个团体后,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免不了会产生各种矛盾。比如:我们有五个男生,五个女生,卧室就存在了一个合理分配的问题。有的酒店需要选择四人房和双人房,我们当然都想住双人间,那么谁是剩下的那四个人呢? 为了抵达山峰,我们需要8天徒步。每天要走到14 公里,这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因为不仅是公里数的问题,上山的路的确有很多地方不好走, 有时被云雾所覆盖根本看不见路,有时貌似整齐的石板楼梯却并不平坦而险情四起。队友们有的身体素质强,有的可能就会比较弱。经过数天的长途跋涉之后,这种强弱差别就更加明显,弱者被远远地甩在了后边,成为徒步旅行队伍中的一个尾巴。 小雅就是跟在队伍里的最后边的那个女孩子,她尽管用了浑身的力气去追赶,可是两条腿沉重的就像石头一样,每挪一步都精疲力尽,甚至她的脚指甲也在逐渐脱离脚趾,这种疼痛让她喊到:“我不行了,我不再往前走了!” 我停下来,走过去看她。大家全部都停了下来。队长伸手把小雅的背包取来背到自己的身上。红雨从自己的随身箱里拿出创可贴和纱布,我开始帮助小雅把纱布一层层缠在脚趾上,以便固定趾甲,减少疼痛。小雅很愧疚地说:“我拖大家的后腿了。” 本来有点嫌弃小雅的玉梅这时反而不再抱怨了,而是很大度地说了一句:“ 咱们是一个团队嘛,谁也不能放弃谁!” 我很幸运,这个团队虽然并不完美,有过争吵也有过牢骚,但是大家互相包容了彼此的缺点,互相帮助,所以我们可以越过重重障碍,最终登上了ABC的顶峰,达到我们的目标。可见良好的团队合作是多么重要!! 旅行不仅给我带来一时的快乐,它还让我了解很多风土人情 ,让我更清晰的看懂了世界。这些路上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珍贵的回忆。
122、十余载留中情深 五代人寻梦泰国(陈树荣)
十余载留中情深五代人寻梦泰国 陈树荣(北京大学) 我与中国的血缘,也许要追溯到曾祖父的祖父那个年代,或许比那还要早。家谱上已无从溯源,究竟从什么时候起,中泰两国的血缘就一代一代的在祖辈的身体里流淌、传承。 我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虽在泰国出生长大,但也有着中国血缘。一九八零年春,母亲因工作需要到广东汕头出差,正是那次工作上的际会,父亲与母亲相识了。一见钟情的干柴 烈火,使得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仿佛是失散多年的爱人,在初初见面的那一瞬,就认出了对方。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爱得迅速而投入,炽热而深沉。然而,随着母亲工作处理的完成,她不得不随队返回泰国。八十年代,没有越洋电话没有语音视频,父亲与母亲只能通过码头的水手传递书信述说相思。一封信去程一个月,返程一个月,一来一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不过十几封信件。但守着这些书信,守着当初那句“非你不娶”的承诺,他们愣是坚持了四年,直到父亲收起行囊踏上了泰国的土地,与母亲终成眷属。 一九八八年秋,我在泰国出生。从呱呱坠地那天起,耳中便时常听得父母口中讲着我不太能听懂的语言,写着我不太看得懂的文字,家中墙上高高挂着一幅形似公鸡的大地图。父亲说,那是中文,是汉字,是中国。 六岁,我从外府转学到曼谷的一所学校。由于父母白手起家,为支撑一家人的生计日夜打拼,我从小便过上了寄宿制生活,每周在学校住五天,周末两天回家。父母工作十分忙碌,几乎不过问我的学习情况,也不太关心我的成绩。我便也得过且过,对学习一直不上心,无论哪个科目,都学得心不在焉,成绩自不用说,总是拖班里的后腿。唯独汉语课,我格外喜欢,b p m f的汉语拼音,横撇竖捺的汉字笔画,抑扬顿挫的优美声调,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我都兴趣盎然,不必费太多力气就能比其他同学学得更好。每个人都带着上天赋予的密码来到世上,因而皆有所长,有所短。或许汉语方面的天赋便是命运暗中给予我的才能,小学毕业时,我的成绩单上唯有汉语一门是全班第一,其余科目通通是最后一名。汉语,成了我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 念完初一,父母告诉我有机会去中国留学,我二话不说便决定,我要去中国读书!没有半点犹豫,甚至没打听一句学习的地方、学校的情况,我义无反顾地乘上了前往中国的航班。然而,到达以后我才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大城市里的名牌学校,而是当时广东人均收入最低的县城里一所毫不起眼的中学,云浮中学。但我决心已下,破釜沉舟也不能回头。虽然小学阶段在泰国学过一些汉语,但与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比起来,我学的什么也不算。面对与班里同学的巨大差距,我一改从前对待学习的漫不经心,复读了一年初一,不分白天昼夜地埋头苦读。别人花一倍的努力,我就花两倍、三倍,吃饭学,走路学,就连上厕所也不忘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入学时我在中文方面近乎“文盲”的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奋力追赶,不仅各科学习赶上了进度,综合成绩还排到了年级前一百名。在整个年级近八百名中国学生里,我是其中唯一的留学生,这过程的艰难不言而喻。多少个闻鸡起舞的清晨,多少个挑灯夜读的晚上,但骨子里对汉语的挚爱,使得再辛苦的日子也不那么难熬,反倒变成了生活的充实与享受。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中考的节骨眼上,我的学习成绩可以直升云浮中学的高中部,但班主任却建议我放弃直升的机会,不但如此,还要放弃继续留在云浮的机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更广阔的世界?我该何去何从? 思来想去,二零零四年夏,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北漂”,只身来到中国的首都北京继续求学。这次,我如愿进入了一所名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凭借初中三年的用功学习,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帮我换来了免试入学的机会,还被老师重点安排在了高一的“实验班”。就这样,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成绩节节上升,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检验下,顺利被中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录取了。 从泰国小学的差等生,到北京大学的优等生,这跨越重洋的漂亮翻身仗,是中文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撑着我。因为中文,我愿意静下心来,细细钻研每一个科目、每一道习题;因为中文,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我都能通过阅读中文书籍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因为中文,我的留学之路才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用六年的时间实现完美蜕变。 进入大学,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中国语言文学系继续深造,新环境,新生活,全新的挑战也扑面而来。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神圣的高等学府,集结了全中国最优秀的学生,每个人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在这个处处藏龙卧虎的地方,我不敢懈怠,谨记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座右铭,认真规划着专业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各类学校活动,力求更深入地融进中国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犹记得与中国学生参加中文辩论比赛的唇枪舌战,跟随老师细读四书五经文言文的艰涩与顿悟,写作论文泡在图书馆里翻阅各类文献的一个又一个日夜,参加留学生歌手比赛收获的鲜花与掌声。欢喜过,忧愁过,成功过,失败过。扎实的中文系学习,使得我不再是那个只了解些皮毛的门外汉,而是穿越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时空,从诗经到唐传奇,从红楼梦到鲁迅巴金,把汉语章句文法、经典文学作品、中国政治历史了解得深入、详尽了许多。 一晃七年过去,我已是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漫漫中国求学路,让我更了解中文之美,了解这门语言所负载的中国人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和它在全球所处的重要位置,也更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作为泰国与中国之间的使者,我必须让更多的泰国人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文化,进而了解鲜活真实的中国。 十五年的留学生涯让我时刻思念着泰国,想念着生我养我的土地,毕业的号角吹响,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身处久未相逢的故土,我亲身感受着泰国人对中文的热情,被他们对中国的向往所感染,“一带一路”的逐步推进使得中泰两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创业大潮中,我建立了自己的汉语培训机构,在传播汉语与中国文化的道路上贡献着自己的微薄力量。看着那些与我当年一般大的孩子,认真地坐在教室里,用稚嫩的童声跟我朗读a o e ,一笔一划地专注临摹着我写在黑板上的汉字,从洋腔洋调到字正腔圆地与我用汉语交流,我深感自己的选择无比值得。因为自己有过从老师看不上眼的差等生,蜕变成令父母扬眉吐气的优等生的经历,对那些学习中文颇有天赋的孩子,我懂得如何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我更能切身体会他们的自卑,并引导他们掌握中文学习的方法,重拾对汉语的信心。不知不觉从教五年,教授过的学生早已过百人,看着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仿佛看着无数个小小中泰使者正在茁壮成长,心中万分欣慰,中泰后继有人,那是不久的未来! 今年,我过了三十岁的生日,吹灭蜡烛的那一刻,我回想起过去三十年的人生,一半在泰国,一半在中国,正如我身上流淌的血液,一半来自泰国,一半来自中国。也许这注定是我一辈子的使命,在泰国将中文的种子播撒得更广,将中国文化的魅力传得更深更远,将泰国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友好纽带系得更紧更牢,为泰中友谊贡献自己的终生力量! 此生,无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