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一代的杏林者 高绍良(中山医学院) (一)往事堪回首 五十年离别 怀念情深 2005年金秋,近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山医学院1956年毕业校友(下称56届)在广州母校聚会,庆祝毕业50周年。半世纪的离别,我们怀着一颗“中国心”和“中山医心”返回母校,校园内响亮着欢乐声、谈笑声,大家都在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山医(是由原中大、岭大、光华三间医学院于1953年合并而成,后又升格为中山医科大学)。留校的同学正忙着讲解,这里变新了,那里重建了,大家都在极力回忆对比新旧母校的情景变化。心里说“母校呀!我们回来看您啦!”“您是越来越漂亮,而我们却不再年轻”。欢乐中带点辛酸,多少年多次出现的梦境,今日总算实现,时光不能倒流,留下来的是无限的感慨。 行走在校道上,众校友不顾一切,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引起了路上一批年青人奇异的眼光“这些人究竟是……”,半分钟后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这是他爷爷奶奶辈的老校友在怀旧啦!旧地重逢,让他们尽情欢乐吧! 中山医56届是在苦难中成长的一代,早年经历抗日战争的流离奔波,大学时期更经历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和磨练;毕业后为实现理想而艰辛拼搏,反右斗争经受严重考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更是惊心动魄,“反革命份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帽子铺天盖地的压来,大家感受的是如同“生命搏斗”,太令人难忘……。 漫长50年,如今喜获重逢,毕竟是70多岁的人来回顾人生,同学们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奋进、拼搏的心得,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上一句“此生问心无愧”。并以更高更远的角度,从容乐观地展望未来。 1956年毕业后各散西东,谋生路却是曲折坎坷,工作责任重大,有时下乡抢救病人,数十小时不睡眠拼-着命干,经常为了工作夫妻异地,病倒了谁也照顾不了谁。毕业后的15-20年是我等一生中最难捱的阶段,改革开放后形势大变,“臭老九”逐渐吃香,平反的平反,提升的提升,出国的出国。文革后70-80年代近半数的同学陆续出国,或到港澳谋生,其中原因此处不必多说了。毕业后50周年的今天,计算一下分散到美、加、东南亚、欧洲和港澳定居者已超半数。有人说:“生命是一个可以把握又无法主宰的过程,可以把握的是某一短暂,不能主宰的是全过程。”真令人感慨万分,命运就是如此。 离别是现实,却带来更丰富的怀念,怀念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怀念过去有辛酸和遗憾,碰到悲伤的怀念(如好友不幸逝世)也要看得开,正确对待。怀念也令人想起风趣的欢乐和幸福往事。一封信、一张照片、一张贺年卡片均能钩起往事,获得很好的精神享受。 (二)全球大聚会 解脱相思 80年代中期后56届的学友们开始频繁联络,各地小规模的聚会不断,大家吃到了甜头,于是56届留在广州的同窗们开始策划举办全球56届大聚会,并成功组织了1995年、2000年、2005年56届三次全球大聚会,期间出版了五期“56届通讯”和特刊“激流一代”。这本被中山医校友总会誉为年级最优秀的特刊,是一批年逾古稀的校友共同完成。历时三年共收到135人(占现在校友80%)144份文稿和350张照片。可贵的是特刊如实反映我们确实是处在激流的一代,其坎坷经历和感受,是中山医后辈弟妹们难于想象的,特刊的面世再次把56届同学的心连结在一起。五年同窗,五十多年的离别相聚,使我等激动难眠,可以说是万分感慨。 这次盛会有二位同学因健康欠佳,有的刚做完骨折手术或癌切除术或刚化疗出院也赶来参加;80多岁的朱天荣是从加拿大多伦多,辗转万里由三位家人陪伴坐着轮椅而来,这位比我等年长十多岁的同窗老大哥,80年代去加拿大时已年逾60,重新创业极为艰难,放弃自己多年已成专家的胸外科专业,克服重重困难在加拿大开展祖国针灸医学,创设全加中医药针灸协会,并被推举为首届会长,由于杰出的工作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获加拿大政府颁发的“社会卫生保健贡献奖”等多项奖状,他的到来激发出大家的热烈欢迎,和内心的最大敬意。 这次聚会安排一次晚会,主题是“往事堪回首,同窗情意真,夕阳无限好,何虑近黄昏”。钟国华回忆文革当年,谢志光教授(放射学权威)患胰腺癌,时逢政治环境恶劣,当地得不到合理医疗照顾,他千方百计护送谢教授到北京治疗,在生命最后岁月,使他能安祥离开人世,减少身心痛苦,当他忆及老教授对他培养教导时,大家为之动容。他还讲述当年暗中保护一些老师和同班同学免致挨整,感慨地说:我班同学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没有谁在背后整过自己的同窗。这在当时的恶劣政治气氛中,的确不容易啊!晚会安排了许多轻松的节目。有些同学通过诗歌感叹人生,晚会在欢乐气氛中结束,消解了多年相思,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部分同学因各种原因无法参加,亦来信来电祝贺,或汇款赞助,情节动人。聚会感触万千,本人吟诗一首: 旧友重逢 半生阔别喜重逢,把盏楼台叙寸衷; 世事沧桑怀旧雨,风尘南北叹飘蓬; 笑谈追忆少年事,感慨鬓边霜正浓; 剪烛西窗嫌夜短;长亭折柳又西东。 (三)精英多展现 豪情满怀 坎坷的人生历程,每一位56届的经历都是一部内容丰富,故事动人的史篇。其中有“柯麟医学奖”获得者、医学教育和科研先进工作者,医院院长,学术上有成就的专家教授,或是医术精明、热心服务病人的名医,有的还被选为省市政协委员,人民代表……等。闵华庆同学毕业后分配中山医耳鼻喉科,长期奋战在抗鼻咽癌战线上,是国内外知名医学家,他提出的鼻咽癌新的临床分期,及在此分期上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和复发病例的救援措施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效果良好。科研成果突出,获国家级多项奖项,有的达到国际水平,他领导的鼻咽癌研究中心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应国际抗癌联盟(UICC)特邀在专题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多次主持全国鼻咽癌会议,和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有《鼻咽癌研究》等四部专著,在世界各地发行。 郭英祥同学在1954年因被误诊扁桃体肉瘤进行深部X光放射治疗而使健康严重受损,毕业后长期在福建中西部工作,工作出色,挽救无数危重病人。由于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二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模范,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殊津贴,连任三届省人代。1996年因上段食道癌(可能与多年前误用深部X光治疗有关)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成为不能吃喝,不会讲话,仅靠腹部一根胃造痿管落入食物以维持生命的老人,听力锐减带助听器,也无法欣赏平时最喜爱的音乐,嗅觉消失,“喝”咖啡不知味,散步时却因足疼而十分艰难,一切都十分折磨人。人人都说:“郭医生,你生平救人无数,老天为何让你遭此厄运”,他以不屈不挠的信心活下去,以坚强意志和毅力去克服无数困难。他庆幸有同甘共苦,无微不至的贤慧妻子,并不断得到亲友和同学们的关怀与帮助。更令人感动的是,处此困境的他,退休多年的他仍无偿地为病人看病或咨询,每年写二篇综述在国内期刊发表,每年至少拿出10%之养老金来救济急难病人。他来信说:“人生再多姿多彩、灿烂辉煌,但总有一天,人人都要离开这个舞台,真的是一了百了吗?”郭英祥同学的事迹使大家极为感动和万分的钦佩。 外号“瘦柴”的朱庆麟同学工作在福建医学院,1978年因要照顾瘫痪的爱人调回广州第八染织厂任厂医,20多年来,白天坚持繁忙医疗工作,下班后返家还要护理夫人,喂饭、洗澡、换尿布、掏大便……多年来极其艰辛地把爱人生命维持下来,这种充满爱心、崇高的道德品质的动人模范事迹,曾在广州日报详细介绍,并二次被评为广州市五好文明家庭。 堪称我届“风云人物”的周树芬同学,毕业分配于中山医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工作,热情积极,聪明能干,十年来无法忍受频繁的政治运动,文革初期1966年以相当惊险的过程来香港,二年后去美国,从零开始,艰苦奋斗闯天下,经奋战事业有成,虽身居异乡,仍对祖国、母校、同学感情极深。他是美加同学联络核心,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很快就形成了中山医校友联络网(不分年级)。我56届被誉为中山医的“礼宾司”,多年来接待过中山医院领导、教授及其家属数十位,提供食、住和交通旅游,安排小聚会,使来访者有如同探亲或回家的感觉,印象深刻,动人事迹不胜枚举。他出钱出力,又是大小聚会积极发动者、参与者,组织安排晚会节目主持都少不了他,他的热情、风趣、多才多艺,常把晚会推向高潮,大家尽情欢乐,留下了长久的美好回忆。数十年对促进校友情谊的突出贡献,2007年被中山医校友总会评为杰出校友工作者,实至名归。 (四)延续校友情 夕阳更红 同窗五年,在母校培养了纯洁而深厚的校友情,50多年的坎坷磨练,校友情之花遍地开放,繁荣茂盛。今天,56届同学分散于世界各地,三次全球大聚会和无数次中小聚会,与不断的现代化通讯连络,把同学的心紧密地连在一起,同学间的互访如同走亲戚,遇上艰难、病痛或失落时,也经常想起同届同学。邓培基同学原分配湖北医学院,后自愿到县级医院当乡村医生,多年来救人无数,农民称为神医(事迹刊登宜昌日报),1991年其子邓毅(亦在当地做医生)患上骨髓瘤,后又继发腰椎骨折引起下肢瘫痪,下肢神经感觉全失,原来一个幸福家庭,迅速陷入困境,全家积蓄和收入不够医疗费支出,随着病情加重,经专家会诊,求生出路只有一条——干细胞移植,那更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医疗费,最后求助于56届同学。世界各地的校友纷纷来信慰问,陆续寄来足够支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费,使手术顺利开展。 56届的“司令部”是设在母校的广州,数十年来在沈皆平,谢瑾灼、罗致强等为中心的同学会,他们以诚恳的爱心,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和促成了无数次的大小聚会,出版特刊和多期通讯。利用书信、电讯、网络和会面,不断沟通讯息,使校友情谊发展到多种层面,特别全球大聚会,使校友们的怀念和期待得到满足,欢乐场面令人难忘,后续反应是促进了更多的交流来往。聚会不仅是了却相思,欢宴一顿,还体现在医学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成绩裴然。 近年来的交流和聚会不仅是跨国,跨洲的层次,同时范围还跨越班级,院校领导和老师,更是我们的贵宾,校友情花开得更加灿烂,母校的恩情永不忘,校友情谊再延续。往事如烟,今日倍珍惜,人生有限,友谊长存。 最后以“感慨”为题,写下短诗: 春风秋雨梦常牵,岁月催人年复年; 古稀相逢多感慨,和气宽容意志坚。
Month: July 2019
52、原来,祖国一直在我身边(张美书)
原来,祖国一直在我身边 张美书(西北大学) 或许,每个人都或深或浅地问过自己:我真正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大概,每个学生也都或长或短地迷惑过:我学习什么专业方向好?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呢?。。。。。。就像一位演员曾在电视剧中说过的那样:“不要停止问为什么生活,以及为了什么而生活。一旦停止内心的疑问,那么生活的浪漫也就结束了。”是的,生活总是在一个个的阶段和画面中带给其中你和我的思索。 一年清明时,家人都来祭拜祖先。我清楚地记得,叔叔、阿姨、舅舅、姑姑,还有堂兄堂姐堂弟妹,见面都问我:“就要高中毕业了,你想过在哪儿上大学,学什么专业吗?” 这个听起来随意问到的简单问题,对于包括我在内的青少年来说,却并不容易找到答案。为自己寻找一个答案,也许需要一分钟,一个小时,一天,甚或是一生。面对大家的询问,我陷入了良久的思考,是啊,我所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思索间,一幅幅生活中曾经的画面不觉在脑海中重现。。。。。。 第一幅画面,是亲戚尊礼老祖宗,还有阿玛阿公。 思索中,我对自己说:“阿公是移民到泰国的真正的中国人,作为阿公孙女的我却不会说中文。 我的父母辈,为了做贸易也只会用中文说数字,而到了我们这一代,竟没有人会说 一点儿中文了,这怎不令人难过和遗憾呢?!我,一个华裔,却不会听、说、读、写中文!”此刻,阿玛阿公的样子一直在我眼前不断显现,我又扪心自问:“美书,你认为阿公为这个家族的人只是留下一个名字而已吗?作为一名华裔,而不了解中文和中华文明,可以吗?” 第二幅画面,让我重返记忆中有的童年,家乡闪现在眼前。我的家乡在那空沙旺府,虽然只是一个小府,但这里的华人不比耀华力路和普吉府的少,甚至 府标上还有中国的吉祥物“龙”。为了纪念游神祛灾的历史,每年府上都有北榄坡本头公妈春节游神盛会。 大约1916年,坡河社区(现那空沙旺府)发生了霍乱和天花,疫情蔓延,许多人因此死去。 当地的华人特举行了游神祈求活动来保佑埠众平安,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之后北榄坡华人每年都会举行游神活动来祈福求安,规模也越来越盛大,游神会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有中泰友谊列队、仪仗队、本头公妈圣驾列队、锣鼓列队、仙女列队、观音娘游车列队、舞狮队、金龙队等等。每年春节是我最感幸福的时刻,除了可以收到红包,家乡 12天的游神活动热闹非凡!每当那时,我就会坐在房子前等着游 行队伍的到来。到今年,这个活动已经连续举行了113届了。 第三幅画面中,我家的样子又映入我眼帘,满目的中文!地主神位,门头春联,“新正如意”,“恭喜发财”,“福”。。。。。。彼时的我,是完全不会读这些汉字的,更别说理解它们的意思,只是心里知道,其中都代表着吉祥,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有的东西。 翻到第四幅画面时,我似乎也越来越清晰地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答案。11岁时的我,周内每天下午五点以后,都会和伙伴儿们搬好凳子齐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新的一集《少年英雄方世玉》。 看电视的人,大多是为了娱乐与放松,而我会注意到屏幕下方的中文字幕,边听边看,对比中文字幕和泰语发音。那是让我感到幸福的时刻,它让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国,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独特魅力,电视剧中更有各种有趣的片段,让我更加爱上了中国。 翻看自己从小到大的这些画面,我不禁发现,原来,中文一直存在于我周围,而祖国,一直就在我身边,从未离开!我的心中也找到了给自己的答案:我要学习中文。由于当时的泰国中文还不太普及,当我告诉亲戚我选择了学习商务汉语时,除了父母,没有人理解和支持我。还记得爸爸妈妈说,“如果你真心喜欢,下定决心了,那么就坚持学习下去吧!无论你想学习什么,我们都在你的身边,全力支持你。”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但对于我来说却是莫大的鼓励,我非常感激父母的信任与支持。 到如今,中文在泰国已经成为了第二大外语,而再次面对别人的询问,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毕业于商务汉语专业!” 在学习汉语专业的过程中,一个经历再次引起了我的思考。 周末我打工去小学给孩子们当汉语老师。 每次去教孩子们汉语时,看到他们双眼中闪烁着的光芒与微笑,我就会感到一种特别的幸福,而我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目标,那就是做一名汉语老师更甚于当一名用汉语的商人。特蕾莎修女曾说,“我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把石子投入水中,泛起一片涟漪。”我深有同感,那就是,我并不能改变所有的人,让他们学习中文,但我希望可以用一己之力让更多的人爱上中文,跟我一起迷上中国。我有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好的汉语老师,把汉语,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传授给学生们。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像我一样喜欢上学习中文、爱上中国。所以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汉语教师。 在已经过去的两年中,我获得了超乎自己想象的东西。 在来中国攻读硕士研究生以前,一个女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是我的第一位汉语老师,你带我了解到了中文,更让我明白了中文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每次上老师的课,都非常开心。 感谢老师让我爱上中文,我也因此而更加爱老师。”小女孩的话让俄不禁想起了那句“我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把石子投入水中,泛起一片涟漪”。还有一件让我很感动的事情。一个男学生告诉我说,“老师,在十佳中文学习者的 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三名。 我今后会更认真更努力,下次拿第一名给老师看!”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里高兴莫名,无比欣慰!他是一个平日在学校很少说话的学生,但今天却如此兴奋地与我分享。对此时攻读学位的我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和鼓励呢!他让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绝不是徒劳,我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更加坚定了内心,坚持努力,永不放弃,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自豪地再次面对他们。 去年暑假,我回到泰国,在老祖宗面前,对他们说:“阿玛阿公,今天孙女儿迈出了深远的一步。 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已经会读祖先们使用的标签了。我会把中文、中国的历史、中国文化和传统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家族不仅仅只是留下一个名字,而是闪着光的华裔。请求阿玛阿公把这项光荣的权利赠与孙女。” 未来,对于每个人都是未知的,但人们注定要做出对未来的选择。 也许,我们都曾经历迷惑、彷徨甚至试错,正如我自己当初为了就业而选择了商务汉语专业。而我是幸运的,我最终发现了自己人生真正的方向和目标,那就是 我始终是一名华裔,从做好一名汉语教师开始,要把中文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授给更多的人,延绵无限。原来,祖国一直在我身边。。。。。。
51、我亲爱的爷爷(卢蕴箐)
我亲爱的爷爷 卢蕴箐(玛希隆大学) 纵观我的一生,对我有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人是我的爷爷。我爷爷在中国广东省潮州市出生,小时候家里生活相当好,他也因此受到比较好的教育。从青少年时期就被他的父亲送到外国留学。首先去新加坡,然后又去香港学习。在香港,他读的是香港大学西医科。我没问过他当时为什么决定要学医呢。可是, 毫无疑问他那时候的决定改变了我们整个家族后来的生活轨迹。 那时候,香港大学归英国政 府管辖。在那儿,我敢说我爷爷不但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还学到处世的规矩和得体的举止。高质量的培养与教育使爷爷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医科毕业之后,他来泰国工作。最初,他独自来曼谷开了一家医务所。后来,等医务所慢慢稳定以后,他才回国去带我奶奶和我爸爸、大姑、叔叔,来曼谷。从此,我爷爷的五口之家就愉快地一起住在曼谷了。 我是爷爷的第一个孙女,小时候跟爷爷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就跟他很亲近。 他常常鼓励我们说:”在考试的时候,爷爷每次都考第一名,你们只要努力好好学习,就可以跟爷爷一样。” 他对教育很重视,也非常关心晚辈们的学习。我小的时候,爷爷晚上下班后虽然很疲惫,可是吃完了饭,他并不休息, 他要教我英语 —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爷爷太了不起了,因为他的英语真的很好! 爷爷是一位小儿科医师。他很擅长治疗儿童,也对病人非常温和有耐心,家长们都尊敬和感激他。那时,中国的西医很少,而爷爷治疗的方法很奏效,基本做到了药到病除,所以,在华侨中间他很出名,儿童和大人慕名来看病的越来越多。爷爷为了能让更多人得到医治,他几乎把医务所当成了家。每星期一到星期六他常常从上午10点工作到半夜。星期日他工作半天。下午是他最放松的时候,他会擦亮自己的皮鞋保持整洁的形象。我觉得很心疼他,但也为他的勤勉感到骄傲。 爷爷很爱学习。 毕业后,他仍然看书继续学习。遇到疑难杂症,他就跟别的医生共同研究如何应对,每当攻克一个新的病例,他都会异常欣慰。爷爷认为医生这个职业非常神圣,所以也要他的后代当医生。他告诉我们每一辈人里要有一个医生,不要差一代。就这样我的叔叔和小姑都相继入了医生这一行。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爷爷希望我将来也能当医生。我一定不能让他失望。 爷爷有四个孩子。最小的一个是我的小姑,她在曼谷出生,也当医生。爷爷的四个孩子当中我爸爸是他最大的牵挂,因为爸爸早年在车祸中伤到了大脑,所以不能去外边工作,只能在医务所里帮爷爷收款。爷爷承担起了抚养我们兄弟姐妹的责任。这个责任对他真的很重。可是,爷爷从来没抱怨过,一直工作到八十多岁,把我们兄弟姐妹全部培养成 人。 我对爷爷除了感恩,还有崇拜。爷爷对我的择业更是有直接的影响。爷爷的医务所就是我的家。从小我就在那儿玩耍,有空的时候就喜欢看爷爷看病或者看职员配药。耳濡目染,我对这些活动和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于有一天我意识到我也要学医,这是我自己的目标也是爷爷和爸爸的希望。 当我考上玛希隆医学院时,全家都很高兴。 毕业后, 我去英国留学好几年, 进修神经科专业。这个成绩让我的爷爷和爸爸很自豪。虽然他们没说出口,但我知道他们都为我感到骄傲。 爷爷是一个善良的人,很有同情心尤其是对病人。有的病人很穷。他就给这些病人降价看病或者免费。 爷爷常常捐款给慈善组织,尤其是‘华侨报德善堂’。因此,爷爷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与尊重,后来华侨医院聘请他出任院长。就是这样,在华侨社会中,他树立了很高威信。 虽然爷爷在泰国生活一帆风顺, 但他没忘记在祖国的前辈与亲戚。爷爷一直寄钱给他们。当我们小的时侯,并不知道这些事,但当我长大后, 才发现爷爷寄去中国的钱数目太大了。那是爷爷愿意做的也做得很乐意,因为帮助别人就是他的理想。在中国收到他的钱的人都非常感谢他。 爷爷是一位可尊敬的人。他儒雅睿智救死扶伤。他的一生总是帮别人,无论是治疗病人或者捐款。我很荣幸从英国回来后跟爷爷在他的医务所一起行医。这段时间我有机会跟他学习小儿病理与小儿病的疗法。后来我也能治疗简单的小儿病了,这真是对我很有益处。另外,我来得及长大,跟他在一起工作。我能直接学到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这个感觉真不知道怎么说好。我对他充满感激。有时候,我暗暗地觉得很得意,因为这位著名的医生是我亲爱的爷爷, 我为他感到骄傲!
50、我眼中的中国-大国之崛起(黄梦菲)
我眼中的中国-大国之崛起 黄梦菲(泰国农业大学) 中国,涅槃重生于百废待兴的凋敝,一步步闯荡出拥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展现出了逆境崛起之韧性,一跃成为世界排名靠前的超级大国。 众所周知,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至今已走过70年的历程。它从一个较为落后的农业国逐渐强大起来,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现代化工业强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作为一名热爱汉语的泰国学生,对于中国的发展,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就从一位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视角出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在经济贸易方面,中国经济运行速度持续稳步的提升着,人均GDP日益增长,大量国企、民企转向海外投资开厂,在我们泰国就有很多,比如著名的罗勇工业园,就有不少中国企业来这里办厂,达到了中泰双方共赢的目的。除此之外,中国还有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新四大发明”,包括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中国一直在强调科技和创新的重要性,试图在2020年之前成为“创新型国家”。2016年,我很荣幸获得了中国大使馆给予的去中国交流的机会。当时我怀着忐忑激动的心情踏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既紧张又开心,因为我从来没获得过这么好的机会可以去中国看看。到了中国以后,我亲眼见识到了中国的发展,比如:我坐高铁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6个小时,速度之快让我想起了我的中国老师教我的成语——风驰电掣。另外,中国的大、中城市都可用手机二维码扫描共享单车来使用,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出门根本不用带钱包,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移动支付购物,大到商场,小到摊贩,很方便快捷的提高生活运行效率。 另外在旅游方面,2018年到泰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总人数为1000万人次左右。泰国作为中国人眼里的度假天堂,很多游客选择来我们泰国体验泰国文化,深入感受泰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享受我们这里的慢生活,在我看来这一点也说明中国人均收入在不断增加,有了可供旅游娱乐的支出消费能力。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中国人民不仅仅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更想走出国门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满足精神的需求。现在中国人的脚步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去更广阔的世界各地旅游或者寻求生活发展的机会,这一切的背后都代表着中国强大了,正是因为有了祖国这一强大支撑,才能让中国人有足够的勇气走出去。 在文化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分布全世界的孔子学院了,中国在全球各国开设的孔子学院截至2019年6月已有155个国家的539所,孔子课堂更是达到了1129个,在我们泰国就有16所孔子学院和20个孔子课堂。我所在的大学就有一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比如“卡拉OK歌曲比赛”、“中文演讲比赛”和“中秋晚会”等等,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汉语水平,更让我们体验了中华文化之瑰宝。孔子学院的开设可以增进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让我们容易接触瑰丽的文化,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的交流合作。 通过我六年来对中文的接触,以及多次前往中国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我有幸能够亲自体会到中国实力的日益增强。现在的中国人正在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走向复兴之路,无数事实都向我们证实了,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家。当然,我的中国朋友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们告诉我,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目前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很长时间内都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他们会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展自己的国家。可我并没有这么认为,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和崛起的国家,它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它崇尚和平,愿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愿意与世界各国构建所谓的命运共同体,既顾及了自身的发展,又能够惠及世界各国。中国近年来提出的各种主张都是切实帮助世界各国共同创造利益的壮举。如今的中国依旧崇尚和平发展,积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比如:一带一路,与他们共同打造经济融合、理念相符、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以及责任共同体。 上述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现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且在很多领域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一句古话说“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这是唐朝时的中国,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发出的感慨。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从未断过,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经验教训,才能避免以后走错路。坦言,中国曾经历过不堪回首的屈辱,跌倒了再爬起来,从未退下,更是从未灭亡。中国还是那个几千年前的东方大国,他们从既往的繁华兴盛中总结经验,也从历朝历代的更迭中学习发展,更从近代屈辱的历史中铭刻教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假以时日,中国这个国家一定会更加坚强,更加辉煌,稳步实现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的伟大复兴!
49、故乡的芒果树(乐佳)
故乡的芒果树 乐佳(曼谷英汉国际学校) 窗外,清风落叶。我和爷爷坐在沙发上看最近特别流行的中文节目《经典咏流传》。“长大后,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是根据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改编的歌曲,歌手齐豫的声音悠长空灵,仿佛穿透了夜空。 看着电视,爷爷突然站起身,径自走进了他的房间。我不知道爷爷怎么了,赶紧关掉电视去看爷爷。我敲着爷爷的房门,没有回应。一分钟过去,两分钟过去,爷爷没有给我开门。我的心砰砰直跳,不知道爷爷怎么了。我赶紧推开爷爷的房间门,只看到爷爷站在窗边,凝视着窗外的那几棵芒果树,面露悲伤。 “爷爷,您怎么了?是不舒服吗?” 爷爷被我的叫声惊醒,缓缓转过头来盯着我,嘴里呢喃地说:“明天再多买几棵芒果树来种在院子里吧”。还种芒果树?我心想,院子里已经有好几棵芒果树了,为什么还要种? 爷爷指着窗外的那棵芒果树,说:“小时候,我的故乡也有很多芒果树。” “爷爷,你说的是中国的故乡吗?”我问道。爷爷回答:“是的”。接着,爷爷故乡芒果树的故事进入我的耳朵…… 七十年前,在中国南方一个偏远的乡村,绿水青山,我的家就在山脚下。那年我才十岁,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拉扯我们四个孩子。我是家里的大哥,所以每天都要帮母亲做农活,到田里收割蔬菜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然后用卖菜得的钱买回一些生活用品。 虽然生活清贫,但是我和兄弟姐妹们都在母亲的关爱中长大。 我的母亲身材矮小,但却是最伟大的母亲。她日夜操劳,甚至有一次因为过度劳累而晕倒。于是,读完四年级后,我就决定辍学在家帮母亲干活。我每天帮母亲种菜卖菜,还通过帮别人收菜卖菜的方式来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有一次,去卖菜回家的路上,我被两个身穿黑衣的人用绳子套住脖子,把身上卖菜得的钱全部抢走了。最后,那两个抢匪还打晕我,把我丢在野外。当我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扔在三米多深的陷阱里。荒山野岭,任凭我怎么呼救都没有人听到。天快黑了,我又累又饿,当我以为自己会死在这荒山野岭的陷阱里时,隐约听到了母亲的叫声。我赶紧使出浑身的力气回应母亲,抬头望向天空,终于看到了母亲焦急的脸庞。 看到陷阱里的我,母亲泪如雨下,赶紧找来绳子把我从陷阱里拉出来。救出饿得奄奄一息的我,母亲抱着我的头,拧开她随身携带的水壶,往我嘴里倒水。我喝了好几口水,才缓过神来,慢慢挤出一个字:“饿。”母亲回望四周,看到不远处有一棵芒果树,她急忙奔到芒果树下,踮着脚尖,用一根棍子使劲打树上的芒果,终于掉下两个芒果。母亲匆忙抓起芒果用自己的衣服擦干净,小心翼翼地把芒果的皮剥了,然后把剥好的芒果放到我嘴边。芒果夹杂着咸咸的泪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芒果的味道。正是母亲坚持不懈的寻找,才救了我一命,还有那棵芒果树。 我二十岁的时候,为了生存决定带着自己的新娘远离家乡到南洋谋生。母亲为我和新娘准备了简单的婚礼。当我们离开时,母亲在村口招手送别的画面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后来,我定居曼谷, 就这样在曼谷住了五十多年,当我再回到故乡的时候,母亲已离世多年,我再也没见到留在中国的母亲…… 听到这,我抬头看爷爷的脸,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我终于明白,爷爷为什么要在院子里种芒果树了。因为那是爷爷的乡愁,是他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的思念。客厅的电视里,仍在传出《乡愁》的歌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48、中泰良缘一家亲(李冰)
中泰良缘一家亲 李冰(华侨大学) 公元2019年4月14日至23日,我有机会再到中国去,这次是特别任务专程陪同新娘父母到中国参加其女儿庄美娟和孙潇的结婚礼。 我是泰国华富里府技术学院的老师,负责汉语课和会计课,庄美娟是我十年前教过的会计专业学生,也是她的汉语老师。她父母都是没有中国血统的泰国人, 我便替她取名庄美娟,她有学习汉语的天赋,对汉语特感兴趣。她天资聪颖,不仅汉语学得很出色,其他科目成绩都名列前茅。她参加过学校、府、区域、甚至汉语桥的演讲比赛,有机会当职业教育学生代表到中国重庆参加中华文化培训班,虽然只是两周培训,但对她来说,收获太大了,她大开眼界,不但认识了泰国各区域的学员,还认识来自东盟国家的朋友,尤其她对教中国舞蹈的吴梦尹老师、培训期间寄宿在张阿姨的住宅,与张阿姨家人的感情特别好。她聪明伶俐讨人喜欢;人际关系又好,所以得到每个人的喜爱,在中国温暖生活留下难忘印象。回来之前吴梦尹老师还介绍了在重庆大学念化学专业的孙潇让她认识,过后彼此还一直有联系。回泰国后她加紧努力,有空就写文章,若有疑问就给她解答,所以她的汉语成绩都比一般学生强,能够对答如流。技术院校之间的合作活动,每次开幕她都能当全体学生代表以泰、英、中三种语言在广众面前流畅地致辞;回答问题,观众赞叹不已。中专三年级荣获学校的优秀学生,继而晋级荣获泰国公主诗琳通的优秀学生皇杯奖。 庄美娟还在当地我的先生姚宗藩开创的华德语文学校补习汉语,准备考汉语水平证 书。除了补习外,周末假日都在华德语文学校练习打字;帮老师处理办公室文件工作;当助教辅导学生汉语。中专三年级就考取五级HSK证 书了。毕业后她到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投考汉语专业奖学金,与那些从小学就在华校学汉语的华裔竞赛,她竟如愿以偿考获华侨崇圣大学的汉语专业以及会计专业两个奖学金,是我们学校历年唯一考获两个奖学金学生,是全校学生的模范!她选择本科汉语专业,认真学习,课余还常参加在曼谷举办的各种中华文化活动:如当翻译、辅导写毛笔字等,也参加过大学举行的演讲比赛。假期到素旺纳普国际机场实习当翻译、售货员,吸收了很多经验。上大三时便到中国学习,她选择在重庆大学上课,有机会再见到吴梦尹老师、张阿姨,还有孙潇,故人相逢,感情更加融洽,一年时间,大家更加熟悉、了解,尤其和孙潇,实是天生一对!两个人相知日深;真情流露,终于发展成为跨国情侣了。 庄美娟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在泰国一家有名的电视主持人的公司工作,不久获升职担任秘书。后来更换到泰国举世闻名的曼谷市区王权免税购物中心上班,攻读的硕士学位也顺利毕业了。而在重庆大学的孙潇两年前也硕士毕业,他决心到泰国来工作,幸运获得曼谷郊区一家TW公司录取,适任其职;发挥所长;待遇也不错。两个人的生活条件随之稳定,他俩恩爱成熟的爱情见证,双方家长都赞同促成好事;同结鸳盟;成全他俩愿望。 庄美娟到曼谷升学后,每年都会找时间同父母来华德语文学校看我和姚校长,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她还曾经给华德语文学校作文比赛优秀生发过奖品呢,实是本校的楷模校友。当他俩与父母亲来发结婚请帖时,我真为他俩高兴,有情人终成眷属。2018年5月4日在泰国举办订婚仪式;2019年2月1日举办传统泰式结婚礼,孙潇父母两次都从中国飞来亲临现场祝福,我与姚校长应邀为新娘长辈福证。2019年4月20日孙潇父母在中国江苏徐州丰县家乡为儿子举办传统的中国仪式结婚礼,我们又亲临当福证! 我和姚校长于4月14日跟孙潇、庄美娟与其父母连同伴娘一行十人搭机到南京,在机场附近过一个晚上,翌日从南京站乘高速火车到徐州站,孙潇父母、还有孙姐姐和姐夫带一个两岁儿子一起到火车站盛情地接待我们,并安排到徐州市的锦州之星酒店住,款待我们一顿大餐,都是徐州市有名的佳肴,吃完饭便带我们去参观徐州云龙湖的灯光夜景,十分迷人啊!第二天我们陪新娘、伴娘到婚纱店试穿新娘和伴娘礼服,新娘选了传统红婚纱和白色的西式新娘礼服,非常优雅漂亮,四位泰国伴娘穿的是同样的蓝色连衣裙。然后我们到附近的商场逛街。徐州市是个很繁荣的城市,有很多大商场,东西不太贵,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第三天孙潇一家人带我们去参观龟山景区,是徐州闻名的旅游景点,景区内有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和点石园石刻艺术馆,融合了两汉文化,皇牍文化,石刻文化等,是中外游客首选参观游览之地。十多年来书籍里阅读的许多历史文物都在这里亲眼目睹了。今天孙姐姐做东请我们在喜悦酒店吃一顿佳肴美味的晚餐,大家都吃得唇齿留香。晚上我们到酒店附近的大超市逛街、买书。翌晨,吴梦尹老师跟妈妈和七岁女儿从四川来了,我们下午一点从徐州市出发到大沙河古镇参观古城,古色古风!参观半个小时后继续上路,下午五点半就到丰县,我们在松惠宾馆住宿,孙潇父母家就在宾馆附近。 丰县又名凤城县,隶属江苏省徐州市,是汉高祖刘邦的家乡。我们就在这里准备孙庄联婚仪式。4月20日即是孙潇和庄美娟的结婚良辰吉日,我们住的松惠宾馆就是新郎来接新娘的地方,早上八点新郎穿着蓝色的中国传统礼服骑马来迎亲,新娘穿着红色的中国传统婚纱与面纱在宾馆的房间里等候,新郎不知发了多少红包才能过金钻门把新娘抱到轿子上。新郎骑马、新娘坐在轿子里、四位伴郎、四位伴娘,还有乐队演奏,形成队伍绕着城市**,有人喊着:“泰国新娘”!沿道路人都驻足围观从泰国来的新娘,大家都像看热闹似的。队伍到了孙潇父母家的新人洞房就完成了迎亲仪式。上午十一时就在附近另一家叫金富豪酒店举行结婚宴会,新郎新娘换上西式礼服到了会场,参加宴会的亲朋戚友和贵宾都挤满一堂,主持人向大家打招呼,接着吴梦尹老师展示一套浪漫舞蹈,使场面增光添彩,然后仪式便开始。主持人先把新郎请到台上自我介绍,接着带了一束鲜花走下去,新娘父亲带了新娘走过来,新郎把花送给新娘,还给新娘戴上戒指,拥抱岳父后带新娘走到台上。主持人恭请新郎和新娘父母登台,新婚夫妇向双方家长敬茶,得了四个大红包。主持人请新郎家长作代表向亲朋戚友致谢词: 尊敬的亲朋戚友:大家好!今天是儿子孙潇和庄美娟结婚之良辰吉日,首先我代表全家人衷心感谢亲朋戚友的光临,特别要感谢从泰国赶来的亲家;美娟的老师;美娟的好朋友;以及从重庆、四川赶来的美娟所敬仰之阿姨,孙潇和美娟的师姐等。感谢你们不怨万里,亲临现场祝福和见证这对有情人步入婚姻的殿堂,面对台上的新人,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千言万语汇成三句话:第一,今后你俩要互相谅解;同舟共济。第二,你俩要孝顺双方父母。第三, 希望你俩千万要牢记,中国江苏丰县这片热土,永远是你们的家。感谢大家的光临! 说完,台下响起一阵雷鸣掌声,主持人还请四位伴郎和从泰国来的四位伴娘代表亲朋戚友与新郎新娘交谈祝福,最后还把新郎新娘八年的跨国爱情故事讲述给大家听,整个场面充满热烈气氛,大家对新婚夫妇才貌双全,堪称美满良缘佳偶天成,真是令人深羡的爱情见证,仪式完毕大家开怀畅饮,宴会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孙潇父亲是丰县一所中学的化学老师,多四年退休。孙潇母亲在一所医院当护士,明年就要退休了。希望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将来可以到泰国来带孙子,共聚天伦;安享晚福。庄美娟父亲是退休的县助理长官GWY,母亲是贤惠的家庭主妇,两个家庭都是文人出身,门当户对,中泰良缘一家亲,新婚夫妇也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相信他俩前途无可限量。 我们在丰县住了五天,完成了这次重要任务。一行人有吃有玩乐开怀地安返泰国。
47、从爬方格纸到当了一生本土汉语教师(姚宗藩)
从爬方格纸到当了一生本土汉语教师 姚宗藩(兰甘恒大学)) 喜逢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之庆,回忆当年冬毛 主席宣布成立新中国时,年春我在泰国中区小府治“坤西育府”呱呱堕地,为广东潮州潮安人移民的第二代华裔,一家九口兄弟姐妹虽然是粗茶淡饭过着无忧无愁的生活,不过我一生经历倒而类似祖国建国坎坷渊源旅程,假如您感兴趣的话请看看我的述说吧。 爸爸三兄弟分住三个地方,二叔在中国潮安看护老奶奶,三叔则远居台 湾高雄市。爸爸来泰国初期在搬运稻谷、大米下曼谷的货船上干活,后来大哥大姐小学毕业就辍学出来搞小买卖,生活较好转。我与弟弟也先后辍学出来跟着兄长干活,干的是饼干糖果零食吃喝杂货,从零卖发展到批发生意,门市蒸蒸日上,爸爸就回来管家里生意了,一切经济周转都掌握在爸爸手里。哥哥、我和弟弟都有机会到当地华侨协助设立华校小学补习汉语。1966年我的汉语老师是蔡伯辉校长,他开启了我学习写作的兴趣。1967年7月19日我简短两百字左右的习作,经过老师批改后投到报刊,终于在中华日报的“华侨学生”版见报了!隔壁姨丈看到马上取那张报纸走过来送给我,满脸笑容并赞许了几句!实在太高兴了。 我对学习写作特感兴趣,晚上工作完毕睡前经常默默提着笔最少在本子上留下几行字。老师也很厚爱经常批改后让我重抄写,每个月都有习作见报。后来分别投到星暹日报的“学生园地”与世界日报的“少年世界”版。曾经参加星暹日报的元旦征稿得到头条大标题习作。蔡校长转换后我就处在自修的情况继续努力,周一到周六姨丈都给我留了华侨学生版,所登出来学友们文章我都详细看,看了再看。后来买了一本中泰大辞典,经常反复了解词义词句,当时自修学写作期间幸好中华日报华侨学生版编辑“李若豪”老师;世界日报少年学生版编辑“足朝托”老师都赐于厚爱,批改习作后排版见报!足编辑赐下的一封指教信我还一直保留它! 1970年东南日报复刊征聘内地新闻版的各府内地记者,我冒昧应征写内地通讯稿员,被魏登编辑录取了。当时报纸同业竞争围击报方要求内地代理商别派东南日报,我即接受东南日报协助找订户当起了送报童,为争取侨胞支持还把一份东南日报每天亲自免费送到母校“联华学校”。后来报方为联络各地代理商与内地记者,朱均炎君到访我就报名参加了。内地记者报业协会轰轰烈烈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大会,参观访问各报馆与内地新闻编者交换意见。我很侥幸有机会参加活动,回来大胆试写了一篇“青蛙出井开眼界”详细侧写习作,得到了魏登编辑老师的厚爱,加以润色后以特稿标头见报了,还得到了长辈文友的赞许,实在万二分的铭感肺腑! 协助兄长做生意与自己兼差送报顺利;写通讯稿工作也得到了魏登老师与足朝托老师的厚爱批改指教;还有中华日报编辑姚川兄的爱戴。继而另有好友介绍台 湾中华函授学校免费进修项目。初期报名新闻学、采访学与新闻写作三门课,后来每年报名三门课,连续自修了好几年,收集一叠叠结业证 书。爬方格纸的生活越干越起色。1971年底试试投考泰国教育部属下“非普通科教育厅”的华文师资, 1972年初公布成绩侥幸考取了师资证 书。当时泰文学校还有没开办汉语课,有了师资证 书就只能到华校去当汉语老师。一念之差向爸爸要求出去当老师,他老人家变脸一转身就走开!怎么办呢?哥哥娶了嫂嫂有了孩子,一家十几口的生活将来会如何呢?跟大哥商量后他慢慢点头,只是督促着:“你要好好做人啊!” 初出茅庐进汉教界到泰北素可泰府光中公学当教员,校长是陈英老师。过了两年跟李冰女士结婚后双双到北标府景溪县景德公学任职,第二年林风校长辞职校方董事厚爱提升我俩当校长与教导工作。眼看泰文老师同事都是高专师资或本科毕业,虽然没想长期任教也觉得自己学历太低,于是自修报考得了泰文中学高等师资证 书。1919年以泰文资格占优势考取了国立商专院校的汉语老师。新环境学历越高越占优势,故继续参加远程教育念了大学法律以及硕士企业管理等文 凭。当时民办中学不能开办商专课程, 后来为响应市场上对商科毕业生增速需求,1922年职业教育厅更改条规民办学校可以开办商科并设立第二外语课程,使汉语老师缺乏以致闹教师荒! 我在商学院站得稳,虽不是普通公务 员而是汉语专业长期雇员,其福利只少了养老金。在某商学院立足了三十年左右。处于不断提升学历外,精神就放在教汉语工作上。我要求当局将潮语会话课程更适应现代化需求,改为普通话, 1982年领导同意了。可以说是全国最早开办普通话课。为了方便教学工作,大胆编写汉语教科书,打破一贯只是潮语会话为重点。教材有泰文潮语发音与普通话发音,还附有笔顺以及拼音练习,再配上代换造句与简短商用书信等等。中专三年制共六学期出版了六册教材。二十年左右可说是商学院最盛行的教材之一!某民办出版社来联系要版权去出版发行。因为一家五口负担颇重,因此饿着肚子大胆重新编写另一套教科书,把版权卖给印务局发行。当时曼谷有几所商校的汉语老师也编写教材发行,不过听说我的教材在全国商校市场上占了一半以上,二十年左右下功夫增修了几次,幸好出版社也能合作得利双赢。商科课程的“第二外语必修科”除了英语,其他外语中以汉语占优势,闹汉语教师荒的情况致使职业教育厅当局把它更改为“自由选修科”与流行的电脑物流等新科课同组。有的汉语老师很高兴,以为有机会增加汉语节数,我则在摇头,因为各科课老师都要争取自己的节数,在大家的眼光里汉语老师是二等公民! 我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兴趣,每周三或四节课是不够搞好的。所以申请开办课外活动研习班:写毛笔字、国语歌唱、汉字美术、书信写作等等。上午班下午参加;下午班上午参加,进行顺利而且很热闹,工作繁重但不也乐乎!我还把TW中华函授学校空中书院给大家介绍,遵照函校政策开了面授班,一年年几十个结业得了证 书,连同在学生版获刊登习作的学生,请校长在队前发证 书并与校长合照,当时学习汉语气氛实在太热太浓了。 我校增设中专外语班,学习中专一年级后将上中专二年级时再分英语和汉语两组。年底调查选修结果,四十个学生选汉语的三十四个,但是过后英语老师却说还没有计划开大专汉语科,大家都要选英语!我找教导处商量,为符合学生需求学校应该开办英语汉语两组分半。“你不得主意,是学校教委会议定的”这个情况在这里闹发了几次。后来我辞职提前退休了。 回想在商学院最值得光荣的是1979年4月1日国家公务 员日,通过校方推荐我居然荣获国家级模范教师,当天到ZF总部由察猜总理颁发徽章与证 书! 我在华富里住家打游击上课,2003年正式注册开办了非正规职业外语补习学校“华富里华德语文学校”然后向教育局建议开办“现任老师一百个小时强化汉语课培训班”是泰国本土汉语老师培训的首创!得到了当地的华德善堂理事支持借用善堂会议厅上课,二十几位老师参加后引发了地方中学汉语热增开了课外活动或聘请了中国志愿老师!当时我又到几所国立与市立中学开拓汉语,策划让校方开设中学汉语专业班,结果都没得到领导的支持,是一连功亏一篑的事件,撒了一头冷水!没事吧,负责好对学生的责任自问无愧行了!期间来补习的高中毕业生有的自费到中国去留学,有的先后考获了汉语专业奖学金毕业回来当汉语老师, 2009年周主宁、庄美娟、符秀娟等高三同学通过来补习后考获了5和6级的汉语水平证 书!到目前为止我相信泰国的高中生还很少有谁能够考获这个成绩啊! 一生心系祖国与热爱文化,当今俩老健全还稳定在上小组的课,多年来每年都到祖国观光跑跑两三趟,喜悦看祖国的繁荣进步。在此祝愿祖国面对挑战的发展旅程中步入更强盛更繁荣全民更幸福!
46、怀贫(陈泽虹)
怀贫 陈泽虹(朱拉隆功大学) 命运总是在一点一滴的剥开你的视角,加深你对事物的认知和对生命的理解。更难的是它总是在给你一种考验,好的、坏的,在你生命中谱写着属于你,却从不拟稿的一章,或欣然接受,或痛苦挣扎。唯一不变的是,你永远是生命的主人公,不管结局是好是坏…… 回想小时候,生命几乎是贫穷的粗糙回忆。一年之中没有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只有忙活着填饱一日三餐。或许那个时候每个人都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便习以为常,或许是生活的劳累抽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可能对贫穷的概念甚是空白,稀里糊涂就成了一辈子。现在回想,不禁给灵魂增添了几分苍老。 一间旧旧的高脚木屋,在其他周围破旧的木屋的衬托下,它显得没有那么寒酸不堪,反倒是挺直腰杆,尽管在起风下大雨时摇摇欲坠,不知道当初是我们抱住了柱子,保住了屋子,还是屋子保住了我们,免了风吹雨淋。它总是无暇顾及散发着最原始的气息,夏日艳阳,它散发着被暴晒后的干裂的气味,雨季阴天,它散发着被雨水浸泡的潮湿味。至今,我还能在想象中闻到那种味道,无奈,却只能付之一笑。 木屋围着半人高的篱笆,蔷薇开着黄 色的小花,攀延着,参差不齐,角落里长着几颗芭蕉树,无人给它浇水施肥,却长得亦然粗壮,果实累累。木屋底下放养着一群小鸡,是儿时的廉价玩伴。我们绕着篱笆,奔跑在长满小草的小道,追得小鸡叽叽喳喳地叫,瞬间的玩笑声似乎刻意弥补了童年的缺失。下雨天,砍了片芭蕉叶,顶在了头上,踏着泥泞的土地,背着书包,却格外开心,一路小跑去学校上课,仿佛看到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知识才能获得生命的眷顾。 一张木桌子摆放在屋子里最不起眼的地方,那是唯一一个属于我的角落。桌上台灯放着顽强地散发着微微黄 色的灯光,照亮着我小学学习生涯的全部。桌上一本本书都是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的挨着,旁边有着一个用水果罐头改装成的存钱罐,每天把仅剩的零钱放进去,养着它,注视着它,仿佛看到罐子里的钱正在长,越来越多。 最开心的日子无非是凑够钱,买到自己心仪的一本书。打开罐子,小心翼翼地把零钱倒了出来,硬币跟木桌相碰发出了的声音是那么的清脆悦耳,那是梦想成真的预祝铃。一个又一个地数着,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十铢、二十铢、五十铢...... 零钱被放进小小的灰色的布袋里, 手里紧紧拽着它,一路小跑地钻进村子的书店,跑到书架跟前,眼睛查寻着那本已经看得熟烂却一直没有买的书《老人与海》,心里嘀咕着,在哪呢,在哪呢,上次明明还放在这里的,怎么不见了呢?跺着脚,用手一本一本地翻着,迫急得几乎快哭了,我好喜欢它! 书店老板随着走了过来,问道“孩子,你在找《老人与海》吗?”我支支吾吾地点了点头后,得知的结果却是《老人与海》已经被卖出去了。残存侥幸的心理彻底奔溃,眼泪像珠子无声的滴了下来。当全世界都知道你喜欢它,却不能拥有,那一瞬间,刻苦铭心。 时间像流沙,捕捉住的永远是那些没有被安逸的现实而抛弃的回忆。现在我才明白我是多么的害怕贫穷,贫穷不仅仅是无法满足物质上的基本需求,贫穷更是压垮了心理上米粒之珠的支撑点,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孩子,你在吗?”我从窗户探过头一看,是书店的老板。我急忙跑下楼,楼梯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跑到他跟前,只见他右手里拿着一本书,我问:“有什么事吗?” 他一副怜悯却肯定地说:“孩子,好好读书,贫穷不会站在你这边的。给,伯伯给你。” 他把手中的书递给我,我接了过来,说了声“谢谢!”我低头看着书的封面,是那本我梦寐以求的《老人与海》,来不及再说一声谢谢,他已经走远了。 小时候的生活让现在的我害怕贫穷,却塑造了我勤劳朴质,务实上进的品格,小时候的生活让现在的我害怕无知,却激励着我无时无刻地学习,吸取知识。 在你贫穷的时候,不要忘了苦中作乐,那会是你灵魂上唯一没有被贫穷吞噬的色彩,一生记忆里的不完美却是价值不菲的点缀。 更重要的是, 不要让贫穷埋没你对生命的那一份努力的执着,永远去追求属于你自己的,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然后用你的正能量去改变自己,改变别人。
45、厦大是我家(郑晨蕊)
厦大是我家 郑晨蕊(厦门大学) “大学”这两个字,在所有学生的心目中都是神圣而又神秘的。对我而言,同样如此。从小到大,从幼儿园到到初中,考进理想的大学,是我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 八月份的某一天里,“我拿到厦大的录取证 书啦!”伴随着我的高声尖叫,我即将迎来四年的大学生活。 对刚来到厦大的我来说,一切的一切全都是陌生的,陌生的方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我紧张的踏入校门,在学校门口,一幅“热烈欢迎2018届新生入学”的横幅标语悬挂在上面,周围是彩旗招展。高音喇叭播放着欢快的乐曲,展现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一个个新生笑容满面地走进校园,他们的脸上,有喜悦,有好奇,有自豪,有满足。而且我发现厦大不仅有很多中国学生,外国学生的数量也不少,大家说着各自的家乡话,让我感觉大家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这种陌生感持续的并不久,因为我在办完入学手续后认识了一位泰国的学姐,她亲切的用泰国话招呼我,并且骑车带我仔仔细细参观了整个厦大校园,最后她骄傲的告诉我:以后我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了。这句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却让我产生了莫名的归属感。 吃过午饭后,我把东西搬到了宿舍,在宿舍里我交到了第二个朋友——我的法国室友。她的名字叫露露,是个非常可爱又幽默的女孩子,她身上最显眼的就是她满头的金色卷发了,我好奇地摸了摸,像棉花一样柔软的感觉。 我们的宿舍很大,是一个大套间,里边有四个房间,每个房间住两个人。我来的时候已经是新生报道的最后一天了,所以剩下的三个房间都已经住满了人,我面带笑容的向大家打招呼。虽然我们的母语不同,但是却不会影响我们的交流。我拿出从泰国带来的小零食,分给了其他六个人,她们开心的收下零食并且进行了自我介绍,这一轮下来,大家也都彼此熟悉了,更巧合的是,我们都在同一级上课。 第二天开始上课了,来到教室后发现,厦大真不愧是大家庭,这里融合了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国家的学生:泰国、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等等……大家围坐在一起,时不时开个玩笑,时不时鼓一下掌,这时候我们已经消除了陌生感,笑着闹着玩到了一起。 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得很快,我们马上就将迎来考试的一天了。大考前夕,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学生在晨读。不仅如此,图书馆里边每天都座无虚席,甚至连咖啡馆都没有座位。厦大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子进入大学后,更加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我也和他们一样,投入进紧张的复习中去,不教一日闲过。 课余时间里,我还和朋友们一起报名参加了大学里边的“走进中国文化”文化体验课活动,我们体验了中国陶瓷的制作过程、中国戏剧的表演、茶道及插花的手艺、剪纸及编中国结还有我最喜欢的包饺子。这些活动让我体会到中国的文化真的是丰富多彩,不仅如此,厦大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来临时也会举办各种活动,让我们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能玩得开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来厦大已经快一年了,这期间我交了到来自各个国家的好朋友,远道而来的我们虽然在语言上存在着差异,但是我们却有普通话作为我们的共同语言,我们也把厦大当作我们第二个家。 我爱厦大。
44、我的体育梦——歪打正着(郭义山)
我的体育梦——歪打正着 郭义山(华南师范大学) 我去中国读完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后就回了国,在素攀武里体育学院找到一份教师的工作,主要任务是教体育教育专业的硕士生。 一天,校方让我兼任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助理,这是因为领导认为我有留学经验,外语还行。处里共5位,处长在菲律宾留过学,另两位分别在印度、澳大利亚留过学,一位荷兰籍英语外教和我。可以看出,他们四人的特长都是英文,只有我的特长是中文,所以我的任务是开展同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工作一向是被动的,有必要时才被叫去应急。因我们五人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工作自然变成次要的。不过我的心思却刚好相反,我把其它方面的工作作为生存手段,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工作才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作——真是歪打正着,求之不得啊! 我知道孤军作战是异常艰辛的,首先得找援军。素攀武里府有“素攀武里孔子学院”,我以前跟该孔院做过一点小合作。我决定先去孔院看看。 到了孔院真的感到很惊讶,竟然大换血。从志愿者到院长都是新的,我一个都不认识。后来才知道,孔院的老师和领导一般在泰国工作1-3年后就回国,不会长期留在泰国工作。 不过没事!没有熟人我也可以自荐。我就介绍说自己是从中国毕业的泰国人,以前也跟孔院合作过。他们一听到就非常热情,马上带我去拜见孔院院长,刚好那天院长在。院长是黄河教授,跟我之前见过的院长不是同一人。黄院长得知我是从中国毕业的,就说要发挥我的作用,他提出了“汉语+体育”的项目,然后邀请我们国际交流合作处人员去座谈。有了良好的开头,后面的合作交流接踵而至…… 2018年12月18号,素攀体院和素攀孔院在孔院会议室进行合作会谈。会谈中,素体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表示学校对汉语很感兴趣,非常希望在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活动方面有新突破。素孔院长表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泰人文交流不断深入,新切入点不断涌现,比如“汉语+体育”就大有可为。在体育教育事业方面,中国在乒乓球、体操等项目上拥有世界一流的运动员和科学的训练体系,而泰国民众也十分热爱体育,素攀足球队更是全国闻名,“汉语+体育”前景广阔。此外,中国功夫、太极剑、太极扇、舞龙舞狮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在泰国广受欢迎,素攀体院、素攀孔院可以在中国文化特色体育项目方面深化交流,互相配合,开创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汉语+体育”项目。 黄院长还表示,随着赴华留学的不断推进,素攀孔院选送的赴华留学人才有专业化、职业化的趋势。体育专业学生若学会汉语,在求学和求职的过程中优势会十分明显。“汉语+体育”有机会为中泰两国的体育管理和研究事业输送高层次的人才。于是,素攀孔院安排经验丰富的乐敏老师,来我们学校教中文。看我这牵线搭桥的“月下老人”,首战告捷,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孔子学院是中国教育部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下属单位,全球有五百多所孔子学院。不过孔子学院没有自己的人力资源,一般都会跟一所中国的高校合作,素攀孔院的合作机构是广西大学,该孔院的领导都是广西大学文学院的老师,孔院的老师便是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泰国教中文也算是他们的实习。 2019年2月6日,广西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寅生教授来拜访我们学校,参观校园,领略办学特色,尤其是我们的汉语培训班。李院长还跟我们学校的领导谈起奖学金、交换生、赴华等计划。我作为当时的翻译和联系人,接待中国高校的领导,使双方的合作交流初见成效,很有成就感。 在伊朗办了“汉语+民航”项目,在尼泊尔也办了“汉语+修车”项目后,我们素攀体院紧接着成功办了“汉语+体育”项目,虽然体育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我们的学生在素攀孔院的大力支持下,也能学好汉语哦! 2019年5月19-20日,肇庆举行了2019年国际体操联合会世界杯挑战赛,该赛事是由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办的世界最高水平的体操大赛,泰国也派国家队和裁判参加这个比赛,我是泰国团团长助理,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当翻译、协调并解决所有的问题。在那几天认识了很多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之前素攀孔院的黄院长说要发挥我的作用,果真,已经发挥到体院外了呀! 2019年5月22日,素攀武里体育学院硕士学位委员会主席王习赵教授代表我们学校访问湛江的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王教授在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孙卫红的引领下,参观了体育科学学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国民体质监测室,向我们展示了他们齐备的实验设备和规范的实验程序,王教授对他们的实验室建设赞不绝口。孙院长还带领我们参观了潜水展览馆,并介绍了他们学院的办学特色。 他们院长章晓霜亲切会见了王教授,介绍了他们学院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模式,章院长表示,为加强中泰两国体育、教育领域的文化交流,促进岭南师范学院与素攀武里体育学院办学合作,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与泰国素攀武里体育学院拟在以下内容开展具体合作: 1、 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 2、 教师之间教学交流合作 3、 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模式 4、 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竞赛交流 两校互派员 5、 开展短期游学活动 6、 探索量小体育专业本科双学位项目 双方愿意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目的,加强两校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联合培养工作,以学分互认的形式实现国际合作项目,以提升两校体育专业学生竞争力。我这上任没多久的“新官”,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泰中双方的体育教育合作交流添砖加瓦,并已开始实施落实而倍感欣慰。 2019年 5月23日下午,我们学校的体育教育硕士学位主席王习赵博士和国际交流合作处助理的我到广州体育学院考察交流。广州体育学院的学校办公室主任张育方、研究生院院长韩会君、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冯政及研究生院办公室主任夏江涛等接待我们。 座谈会上,双方分别介绍各自学校的办学及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王习赵介绍说,素攀武里体育学院现有3个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和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包含体育教育、高尔夫、体育训练、锻炼身体科学、健康科学、体育管理、休闲和旅游、体育信息等本科专业,并于2013年开设“体育教育学”硕士课程,现共有学生一千四百多名。韩会君详细介绍了广州体育学院硕士层次的办学历史、优势学科、发展规划和软硬件设施等。 随后,双方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两校研究生教育办学水平,在科研学术、师生互换、学分互认等方面开展合作等深入交流,着重分析了研究生层次合作办学的可能性,并达成了合作共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接触与洽谈,我从一开始为双方牵线做媒人,逐渐成长为泰中体育事业辛勤劳作的园丁。也在实践中着实过了一把当“联络官”、“协调官”和“翻译官”的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一带一路”的征途上,虽然还有很多路要走,不过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锲而不舍,铁杵就能磨成针。在双方园丁精心耕耘与培育下,已看到体育合作项目的树苗正在茁壮成长,有的正含苞待放,有的已开花结果!这不,下个月,第一批中国学生就要来我校研习了!我将是他们的辅导员,期待再能过一把当中国学生辅导员的瘾!在此,我衷心祝福泰中体育教育方面的合作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