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Home > 别当过客,马上入会 > 75、和贵楼,和为贵(赵子龙)

75、和贵楼,和为贵(赵子龙)

和贵楼,和为贵
文/图  赵子龙
  又到了汉语言本科留学生每学期一次的常规教学实习活动时间了,这次是赴厦门学习考察,我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非常感兴趣,所以对其进行了调研考察。
  福建土楼最早出现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的发展,到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拥有跨越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居瑰宝之一。福建土楼是由客家祖辈为适应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因地制宜,精心修造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有预防自然灾害、躲避野兽攻击和防御强盗入侵之功能。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经过七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站在了南靖县最高的和贵土楼跟前。和贵土楼始建于1732年,首先进入视线的便是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下联是“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客家祖辈对于子孙后代读圣贤书的期望和重教兴学的精神令人赞叹。
  走进门厅时,映入眼帘的是楼内天井门上一块牌匾——“进士”。据史料记载,这块匾是兵部尚书赐给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简逢泰就是建这座楼的主人简次屏的孙子,这让我更加好奇这座楼里的故事。
  因此我加快了步伐走进内院,经导游介绍,我们了解到和贵楼有“三奇”:一奇乃建筑是土楼之最,二奇为建筑于藻泽地而不倒,三奇在天井中有两座浑然不同的阴阳井?这一奇已经领略过了。让人奇怪的是土楼建筑在藻泽地却不倒。当我们走到天井深处,导游示意我们跺跺脚,我们便用力跺脚,只见那整片的鹅卵石地板如同水上舢板一般上下浮动,令人目瞪口呆。导游介绍,这建筑却是建在藻泽地上,而且历经二百多年竟屹立不倒,安如泰山,真是令人啧啧称奇。
  最令人啧啧称奇的,还属阴阳井了。在和贵楼左右两侧有两口水井,相距8米,由于一口清亮如镜,水质甜美,另一口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所以人们管之为阴阳井。经过深入了解,原来是由于两口井材料构造的不同造成的奇特景观。由于沼泽地浅层是腐烂的沼泽水,而深层是可饮用的地下水。所以在设计时都将两口井打到了地下水层。但是,清水井是由水泥砌成,而浊水井是由小圆石堆砌而成。这就导致了清水井壁缝隙较少,而浊水井壁缝隙较大。
当走进“三间一堂式”的学堂时,我们顿时被浓郁的书香气息所环绕,堂前门上挂着两块来头不小的匾牌,一块是由国民ZF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匾牌;一块是由国民ZF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仁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匾牌。
  和贵楼以奇出名,令人大开眼界。中国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旅游参访,不仅要满足审美猎奇的心理,更需要人们进一步去挖掘旅游景观中所蕴含的文化养分,以供时代和社会所汲取。历览土楼盛景,我心中也慢慢沉淀下两个字——和谐!是的,我觉得用“和谐”来描述我在土楼言之所见,心之所感是最为合适。下面,我将阐述我关于和谐“土楼文化”之浅见。
  第一,从土楼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观。闽西南山区,属丘林地貌,山峦起伏。所谓,由“八山水一分田”。由于环境闭塞, 山高路长,客家人聚居地常有野兽出没,流匪为患。当地人民在中原民居建筑的基础上,选择泥土垒墙,建造高大厚实,坚固耐用,易守难攻的雄伟土楼,以凝聚族群力量,强化防卫功能。土楼依山而建,在青山掩映,绿水环绕之中,仿佛与自然浑然一体。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说:“土楼依山就势,与大自然环境密切结合,融为一 体,多姿多彩,构成了古朴、雄浑、美丽的景观,是中国古建筑类型中突出的范例,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客家土楼选址,不仅因地制宜,凸显防卫功能,同时往往靠近水源,适应农耕之需,大多坐南朝北,便于接受光照。前面有水塘,后面有山,左面是活水,右面可以行走通路。居民的生产生活,便以土楼为中心,向周边自然辐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描绘一幅原始古朴,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和谐画面。从土楼的建筑材料上看,建筑土楼万钢是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生土、木材、卵石等建筑材料,出于自然而又回归自然,达到简约实用,又保护自然的目的。比如和贵以松木为介质,采用桩基、筏基综合运用技术。西侧背靠青山,其余三面稻田环绕,一条小溪自北而南从楼前田间流过,正前方遥望笔架山,一派田园风光景象,处处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观。
  第二,从建筑本身看,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艺术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儒道共通的传统世界观,主张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及虽是此理。在这种主张的影响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取法自然,顺应自然,便成为客家人修建土楼的指导思想。以风水思想指导建筑布局,便是“天人合一”这种观念的生动展现。土楼样式各不相同,以圆楼、方楼为主,包括五凤楼、凹字型、半圆型、八卦型等,均是以当地的地形地貌为基础建筑而成的,因此,可以看出,土楼所注重的风水之术正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反应,正是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观念的体现。又如,土楼内部中轴线鲜明,厅堂、主楼、大门都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房分布左右两侧,两边很对称。多以厅堂为中心形成院落,以院落为中心扩展。此外,廊道贯通全楼,各户自成一体,互不通气的建筑很是神奇。和贵楼是一幢长方形的土楼,整个外观看起来十分和谐大气,以中间为中心两边对称,高有五层,下宽上窄结构规整。这座楼共有140间房间,楼内东西南北四角安有四部梯道通向各层楼。整座土楼,可谓是艺术与自然交相辉映的杰作,是“天人合一”观念所凝固而成的建筑精品。
  第三,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土楼建筑所蕴含的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更蕴含在建筑内部的社群关系之中。土楼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一座土楼往往聚居着一个宗族,因此,容量庞大的土楼内部,便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祠文化为核心的,半封闭式农耕小社会。由于聚族而居,土楼文化则特别重视伦理为纲,敦亲睦族的对内和谐性以及热情好客、礼仪为先的对外和谐性。据我采访一位居住在和贵楼81岁的老爷爷,我问他:“这座土楼住得很多家族,居住者之间常常有矛盾或争吵吗?”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回答说:“很少会有争吵。如果有,楼主会立即协调平息矛盾的。”每当客人来到内院后,土楼人会热情地接待远方的客人,一边端上新鲜茶水,一边介绍土楼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招待客人都如此周到,不难看出土楼人的热情善良,更何况平日里的邻里之间的关系呢。由此可见,历经上千年的锤炼,土楼不仅继承了上下有序,和谐共生的儒家文化共性,也发展出了具有地方特色与自身特色的“土楼文化”。
  站在宽敞的平台上,慵懒地晒着太阳,以一种美好的心境去欣赏土楼里的文化,欣赏客家祖辈每一处点滴的劳动。我既惊叹客家祖辈的智慧与创造,更感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作为留学生的我,虽然不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但我仍然被这样的“和谐”土楼所打动。作为后代的我们,更应该继承先人的智慧,将和谐文化发扬光大,运用到今天的社会当中,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

Leave a Reply

Top
翻译/Translate/แปลภาษ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