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和日本留学期间我顺理成章地掌握了英语和日语,并由此产生了浓厚的语言学习兴趣,由衷感觉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不仅成就感十足,也能够了解和融入一种异域文化。
后来我又萌生了去中国学习汉语的念头,这个决定得到了爷爷和外公的支持。 他们都是华侨,十分希望我能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家人的肯定让我的信心倍增。爸爸向我推荐大连这座东北的海滨城市,他对那里有着非常美好的印象和记忆–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时尚浪漫。我接受了他的建议,在大连海事大学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活。
初级阶段
初学汉语时,首先接触的是汉语的语音和声调。声调对我来说并不难,因为泰语中也有声调。虽然短时间内还做不到像中国人那样字正腔圆,掷地有声,但四声基本准确。刚学拼音时我习惯了用泰语的语音来代替汉语的语音。可难的是有些音汉语里有而泰语中找不到对应的音。这些音我就很难准确地发出来。比如说:j、q、x、 zh、 ch、sh、r……所以我常常把j、q发成 z、c。有时 q还会发成x 的音。有一次,老师在进行语音操练环节时,让我读“ yíqiè ”。我很自信地读了。 我读完老师说我发q的音时有x的感觉,所以我读的“yíqiè”,听起来好像“yíxiè 老师告诉我:“q是送气音。X不送气。”并不断给我示范这两个音发音时气流的强弱。我还特地上网找了q和x的舌位图,自己练习。后来老师又发现我常常会把ie读成ia的感觉。所以我说“xièxiè”时听起来好像在说“ xiàxià”。虽然语音发对很困难,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用心努力下,我的发音越来越好。
后来,我又学会了几句简单的汉语。于是我就跃跃欲试,想出去逛逛,买买东西。因为我觉得,语言是一种交际手段。学习语言必须把自己全身心的浸入到这种语言环境中。必须多和当地的老百姓打交道。
正好儿我感冒了,想买口罩。到了药房,我用书上刚学的一句话“这个多少钱?”来询问口罩的价格。听到她的回答是“八块吧”。我以为价格是八块多,而她给我打了折,所以她说“八块吧”。我赶紧把钱掏出来,给了她整整八块。她摇了摇头。用手比划“八块八”。 啊!我终于明白了。对呀,哪儿有那么好的卖家呀?主动给我便宜。我尴尬得脸上突然热了起来 ,不好意思得又掏了几毛钱。售货员数了一下说:“再给我一毛,还少一毛。“ 我又掏了掏口袋,可是没有了。我着急地说:“对不起,我的毛都给你了,我没有毛了。”售货员们一起哈哈大笑。第一次就出师不利
后来我听老师说,在中国真的有很多地方买东西可以讨价还价。所以我学了最有用的一句话“便宜点吧“。有一天,我朋友带我去了胜利广场。我们逛了一圈,看了好多东西,最后我想买一双鞋。还是用那句话问“这个多少钱?”她说:“一百五十块”。其实一百五十块,我并没觉得贵。但中国人不是都讨价还价吗?我也入乡随俗吧。我鼓起勇气,跟那个售货员怯生生地说:“我是学生,便宜点儿吧,给我一百二十块吧。”售货员犹豫了一会儿说:“拿走吧。”成功了!我兴奋得不得了。那是我第一次用汉语跟卖家讲价。太有成就感啦!我付了钱,拿走我的战利品,犹如打了胜仗一样。我的信心也增加了不少,以后再和卖家讲价,我也有了底气。
中级阶段
到了中级班,学习内容主要以词汇为主。综合课每一课都有四五十个生词。有时候学的词太多了,到了想用的时候就搞不清楚该用哪个,结果用错了。有一次, 我蒙古朋友的孩子生病了。她要带孩子去医院打针,让我帮她跟老师请假。上课的时候,老师问:“银河怎么没来?”我赶紧跟老师说:“她的孩子病了,她带着孩子去打折了。”老师笑着问我:“是去打折了吗?打完折多少钱?”同学们都哈哈大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我也哈哈大笑。明明是打针嘛,我怎么说了个打折呢?我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虽然说错了,但我不再像刚学汉语时,别人一笑,我就害羞得脸红,不敢说话。因为我知道,学外语说错是很正常的情况。
我发现,有时候中国人用很简单的说法委婉地来表示比较复杂的意思。
有一次,我看电视,一个女的对男的说:“亲爱的,我有了。”男人突然兴奋得说:“真的吗?”然后抱着女的非常激动。我看不懂了。“有了” 有什么了呢?肯定跟男人,跟他们的家有关系。后来,我截屏问我的汉语老师。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通常表示女的有小宝宝了。哎呀! 就这么普通的两个字,就能表示有小宝宝了。中国人真的很委婉啊。还有一次,我跟中国朋友去逛万达商场,逛了一会儿,她让我帮她拿东西。她说她要去方便一下。我接过她的东西,她就走了。我很奇怪,她到底去哪儿了。几分钟以后她回来了,我问她:“你去哪儿了?”她说:“我去方便了一下。”我说:“方便什么呀?去哪儿方便呀”她笑着说:“哈哈,去卫生间啊。方便一下就是去卫生间的意思。”天呐!我又不懂了。去卫生间就去卫生间呗,怎么能叫方便一下呢?她说:“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说话办事都要求一个‘雅’字。 而有关性啊, 排泄啊,私密部位等方面,直接说出来会让人觉得不雅、粗俗。所以这方面的说法,我们都用委婉语。‘上厕所’我们委婉地说‘方便一下’。”哦,我似乎明白了。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用“有了”来代替怀孕了。 都是委婉的说法。
高级阶段
到了高级班,书中出现了大量的成语。刚开始我觉得成语真的太难了。对成语很排斥。后来经过老师地讲解,我发现了一件事。看似简单的成语,竟蕴藏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宗教思想、生活内容、制度等方方面面。成语简直就是汉文化的一个缩影。我开始爱上了这种短小精悍的表达方式。在心里感叹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开始庆幸自己触及到了汉语的这种层面和境界。从此以后我开始通过钻研成语来揭开汉文化的神秘面纱。我的钻研初见成效。
我发现,有很多成语中会出现茶。而且,茶常常和饭一起出现。比如说成语:粗茶淡饭、茶余饭后、茶饭不思等。经过研究我知道了,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喜欢喝茶。喝茶和吃饭是同等重要的事,所以两件事会一同出现在成语中。
在成语中最常出现的植物应该是竹子。我研究了一下,其中的原因是在中国的古代盛产竹子。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和竹子有着密切的关系。竹子不仅可以制作日常用品,还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也能制作乐器。所以才有这些成语:势如破竹、 胸有成竹、青梅竹马、罄竹难书、吹竹弹丝……
还有一些成语,我发现跟中医中药方面有关系。比如说:对症下药,是说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用药;病入膏肓,意思是病情非常严重无法医治;妙手回春,意思是医生的医术很高超,能把一个垂死的病人救活;如法炮制,是说按照现成的方法炮制药物。在了解这些成语的同时,我还知道了,“膏”和“肓”分别在身体的什么位置,为什么病入膏肓,就无法医治了。还知道了,战国时晋景公病入膏肓的故事。这一环扣一环简直就像解开一个个密码锁。让我无法停止探索的脚步, 也让我因不断探索到达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看到了更美的风景!
汉语及汉文化,犹如一片汪洋大海。而我则沉迷于这片海洋不能自拔。我愿更深入地贴近它,融入它,属于它。我很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来中国学汉语的决定。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决定!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让我拥有了一份超凡珍贵的体验!
8、最好的决定(洪喜林)
最好的决定
大连海事大学 洪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