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我的第二个家 西北大学 硕士研究生 张美书 在这个世上,人们总相信梦想,而且一直行走在追梦的路上,我也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要放弃梦想,哪怕它遥不可及。”我的梦想是去遥远的中国留学,没想到如今竟然实现了,因为我如愿地考上了西北大学。梦想变成真,实属不易,为此,我制订了今后的计划: 1、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克服用汉语交流时的紧张。 2、写一手漂亮的汉语文章,不仅语法正确,还要用词漂亮。 3、进一步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并且学习中国画、书法、文化和历史。 4、多与中国人交流,了解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5、利用业余时间,在博客上,讲述自己的留学经历。 6、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照顾好父母,让他们有个幸福的晚年。 爸妈看到我的计划后,都开心地笑了,他们为我能实现梦想而骄傲,也为我能规划人生而满足。 转眼间,八月就过完了,我也要踏上去中国留学的征途。在廊曼国际机场, 妈妈说:“照顾好自己”。 爸爸说:“一路平安”。 妹妹说:“好运,姐”。 我说:“爸妈拜拜,妹妹拜拜”。 于是开启了独自一人去中国西安市的旅程,没有家人的陪伴。我的座右铭是:“如果你没有勇气远离海岸。你怎么能发现美丽的海洋?”所以也没有太多离别的伤感。晚上,就到了西安咸阳的国际机场。这时,兴奋感已经消耗了很多,无论走到哪里,耳朵里都是汉语,除了蹦出的几个词能听懂,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突然心里很想家,想爸爸、妈妈和妹妹。 出了机场,就有专门的老师和泰国朋友来接我,那股难受的劲很快又消失了。到了学校宾馆,老师把我们安顿好后,因为坐了一天的飞机,感觉又累又乏,倒头就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我就跟自己说:“早上好,西安!你好,西大!”感觉这一切都像在做梦似的。不一会,泰国的哥哥和姐姐们就过来敲门,他们担心我什么都听不懂,就过来领我去吃早饭、报名和参观学校。有这些哥哥姐姐的照顾和疼爱,心里真的好感动,好温暖,也使我心中的孤独消失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三个月已经过去了!! “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我想这句话是对的。虽然,我在西大只学习了三个月,但西大却带给了我温暖,并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首先,老师们都很认真负责,并且和蔼可亲。语言课的老师们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让我们快速理解并掌握所学字词和句子,帮助我们尽快地进行汉语交际。专业课老师,担心我们听不懂,总是一字一句地慢慢地进行讲解。此外,还有专门的老师照顾我们的生活,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老师寻求帮助。 其次,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我觉得很幸运,能交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泰国人、老挝人、韩国人、越南人、俄罗斯人、哈萨克斯坦人、乌兹别克斯坦人、巴基斯坦人、埃塞俄比亚人等等,他们都很友好。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我的中国同学们。 有一天晚上,在微信里: 她问我:“你睡了没?” 我说:“还没。” 她说:“下次,我们宿舍一起吃饭,想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可不可以?” “你每天上课来回跑好辛苦,而且好像也没有认识很多的朋友”。 “所以,我们想邀请你一起玩。可以吗?” “我希望你能尽快融入咱们文学院,咱们西北大学这个大家庭哦!” 当我看到她发的这些短信的时,心里开心极了。让我觉得西北大学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有机会在西北大学读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我还有一个中国好朋友,她总帮我练习汉语,每周还帮我修改作文,改正语法错误。她就像我的老师一样,所以我把她的名和老师合起来,称作“桃子老师”。刚开始,她不愿意我这样叫她,理由是好朋友之间就应该相互帮助。我除了感激还是感激,所以就一直任性地这样称呼她。 第三,西大食堂的师傅们都很可爱。由于中国菜种类太多,很多菜名我都不知道,所以总是用手指比划,很少开口。但他们好像很懂我们这些外国人似的,总会对我们微笑,而且从不出错。我跟朋友常常去其中几家吃。 第一家是面店。她除了卖面条外,还卖煮蛋、海带丝、咸菜以及调味豆腐。这家店有一位可爱的阿姨,每次见到我们,总会问:“几个?”(她的意思是你要几个煮蛋?)我们只需要回答她“一个”、“两个”就可以了。我们也亲切地称她“卖鸡蛋的阿姨”。 第二家也是面店。这家做的面条很好吃,并且有一个可爱的叔叔。如果我们还没来得及点,他会笑着先问:“今天不是砂锅米粉?”我们也笑着回答:“对”。因为我们总点三鲜砂锅米粉,这让叔叔记住我们了。我们称这家店为“叔叔的店”。 最后一家也是卖米粉的。这家店米粉很好吃、也很便宜,最重要的是有三个年轻帅气的小伙,我们称他们“小哥店”。 第四,我喜欢西北大学的文明礼貌,就是“文明乘车、老师优先。” 司机叔叔、阿姨总说:“学生等一会儿,先让老师上。”学生们好像都早已领会似的排成了一队,耐心地等待叔叔或者阿姨的召唤,才一个一个地上车。我认为这就是中国的魅力,也是中国的文化——懂得尊重长辈,这也是我喜欢中国的原因之一。 今年,西北大学创建115年了,历史悠久。在西北大学里,到处都是历史的气息、文化的底蕴,真的非常感谢西大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在这里读书。对我来说,西北大学就像我的第二个家。自第一天来到西安,我总拿着手机拍照片,无论去哪儿,都会用手机拍个照片,留个纪念,希望以后回忆起这段留学经历来,更加地清晰和深刻。此外,我也会用文字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和感人的故事。当我归国后,希望能把自己的留学经历讲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并感受中国的魅力。
Day: March 20, 2018
征文具体要求
公主杯•新世纪泰国留中学子散文征文比赛启事 随着中泰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经济文化教育交流日益加深,赴华留学和学成归来的学子越来越多,在各个岗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展示留中学子不平凡的经历和中文学习的成果,承蒙中泰两国人民敬爱的诗琳通公主殿下的恩准,泰国留学中国校友会特举办首届"公主杯•新世纪泰国留中学子散文征文比赛”。有关征文细则公布如下: 一、征文对象 从2000年至今,到中国(大陆、TW、香港、澳门)留学的泰国学子(包括在泰国学习中文的泰籍学生),年龄不得超过50岁,应用汉字写作者。 二、奖项和奖金 本次征文设以下奖项和奖金(泰币): 一等奖一名,奖金2万铢,公主杯一座。 二等奖5名,奖金各 1万铢, 三等奖10名,奖金各5千铢 优秀奖20名,奖金各2 千铢 鼓励奖30名,奖金各1千铢 获奖者,均颁发奖金,奖盾、奖状,《公主杯•新世纪泰国留中学子散文比赛作品选》5本。 三、征文规定 1.应征作品体裁:写人叙事散文。 2. 内容: (1) “一带一路”与工匠精神 (2) 泰中传统友谊的故事 (3) 泰中一家亲的纪实(包括家庭、朋友、爱人、学生、老师以及学生的见闻录) (4)中国朋友对泰国的印象 (5)难忘的留中岁月 (6) 学成归来的创业精神与业绩 (7) 亲情、友情、爱情、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 (8) 感动自己的人与事 (9) 难忘的一段情 (10) 最开心的一天 (11)其他 题目自拟,字数800——3000字以内。 3. 应征作品,严禁抄袭;每人投稿不得超过三篇,以评分最高一篇入选评奖。 4. 初选入围作品将陆续在以下网址发表,入选和获奖作品将由组委会结集,留中大学出版出版。 A. 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官方网站:http://thaitacu.com/members/index.php/swbs/ B. “半卷书华文网/泰国留中学子散文大赛专栏”:http://www.banjuan.org/hw/forum.php 四、评选准则: 由评审委员会评选,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超出上述征文对象和规定者,一律不纳入评选范围。 五、注意事项: 1.来稿请附上作者署名(笔名及真实姓名)、国籍、居住地、电子邮箱、通讯地址、联络手机电话、个人简介。 2不接受纸质稿件,务必用电邮E-mail投稿,否则不纳入评选。 六、投稿邮箱:liuzhongzonghui@hotmail.com(邮件标题注明“新世纪泰国留中学子散文比赛投稿”) 七、时间安排 本次征文自2018年3月1日始,2018年10月31日截止。2019年1月20日(星期日)揭晓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八、支持单位: 中国驻泰大使馆教育组 泰国是拉差龙虎园 九、主办单位: 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 泰国华文作家协会 泰国华文教师公会 公主杯•新世纪泰国留中学子散文征文比赛组委会 2018年8月10日修改
1、我的多元文化家庭(郭丽仰)
我的多元文化家庭 郭丽仰[1] 我是泰国人,可我的血管里却流淌着不同种族的血,有泰人的、英人的、华人的和马来人的。 我外曾祖父是拉玛王朝六世王瓦栖拉兀国王禁卫军的卫士,所以他的姓是由国王赐给的,叫“Chumasaratul”,是纯泰人。到了我外祖父一辈,兄弟几个,却没有一个在军队服役。外祖父毕业于法政大学,在报纸与广告公司,从事游艺工作。外祖父的家庭很看重泰国传统文化,所有的孩子都接受泰国的传统文化教育。 外祖父年轻时,是泰拳高手,所以有不少姑娘喜欢他。她们认为,会打拳的男子看起来身强体壮,英俊帅气。他被她们迷倒了,成了一个花花公子。 后来,有一天,外祖父去理发店剪头发时,看中了在理发店工作的一位姑娘,这就是我后来的外祖母。外祖母的父亲是一个英国商人,而她妈妈是一位住在泰国的娘惹人,即早期华人与土著马来人混血的土生华人。英国人的父亲把基督教文化带到了这个家庭,所以他们家成了远近闻名的“欧洲家”。我的外祖母长得也很像欧洲人,十分漂亮。外祖母和她的妹妹曾参加过泰国小姐的选美。可惜裁判员偏向纯泰人,她们姐俩竞选没能成功。 作为大姐,外祖母牺牲了自己的愿望,把去英美留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因为爸爸是英国人,所以外祖母小时候一直在基督教学校学习,接受的是西方式的教育。外祖母的家庭很看重西方文化。和纯泰人的外祖父结婚后,她就得学习许多泰国宫殿的传统文化。 外祖母擅长做西方菜与峇峇娘惹菜,可是外祖父的家庭特别看重泰国传统文化,所以外祖母要学很难吃到的泰国宫廷菜。每个新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和圣诞节时,在我外祖母的父亲家(欧洲家)举办一个欧洲风格聚会,大家都来到家一起吃晚饭,并同许多欧洲朋友一起欢庆节日。之后,又在外祖父家的草坪上,举办泰式风格的新年聚会,草坪装饰得十分绚丽,播放着泰国传统的音乐。 外祖母生养了三给孩子,即我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弟弟。他们都像外祖母一样,上的是基督教学校。和外祖母一样,作为大姐的妈妈把留学西方的机会让给了她的两个弟弟。她也愿意留在曼谷照顾我的外祖父母。 我的父亲是一个在泰国大城出生的华裔泰国人,生于1954年。他的家乡和比里-帕侬荣一样。我的祖父是从中国广东移民泰国的,他姓郭,年轻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乘坐红头船来到泰国谋生。一开始,千辛万苦,后在大城做生意。祖母也出生在一个卖大米和水果的华裔家庭。祖父母组成了了一个地道的华人家庭,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祖父母生养了三个孩子,爸爸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不愿意参与祖父的生意,想独创天下,他有自己的志向,想自力更生,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赚钱,以便将来成家立业。所以,他离开大城,只身来到曼谷求学和工作。 父亲考入了法政大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他一见倾心。这个姑娘是他的同班同学,很快,他们便成了要好的朋友。她就是我的妈妈。读研究生时,他们在不同的大学学习,可又是同一个专业——经济学。他们都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同舟共济,终于完成了学业。没想到,他们竟然又有同样的职业,都在银行工作。我的父亲在开泰银行,而我的母亲在曼谷银行。他们相同的思想、爱好、习惯,最终让他们走到一起。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风俗,可是他们都从小在泰国长大,但他们还是选择按照泰国传统方式结婚,组成了美满的家庭。 我的父母有两个女儿。我的姐姐比我大七岁,她的名字叫郭丽珊,发音和我的名字差不多。由于父亲是华裔泰国人,因此我们都有汉语姓名。我们俩的长相不太一样,我姐姐长很像欧洲人,很漂亮,而我,则很像东亚人,论相貌,也不亚于姐姐。按照外祖母的愿望,我们姐妹俩从小就在泰国最有名的基督徒学校(Saint Joseph Convent School) 学习。我的外祖母之所以要求我们上这个学校是因为她想让我们熟悉西方的信仰与风俗习惯,不忘外曾祖母的祖先。这是一所女子学校,很注意道德和礼仪教育。每天早上,学生们都要在学校里的教堂祭拜上帝与祈求和平。修女和老师们常常教学生们圣经故事。我就从那时起,知道我要真诚地爱天主耶稣。作为一个人,我们不能祈求大自然的恩赐,而要靠自己的双手争取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而且要爱别人或陌生人像爱你自己一样。虽然我们信奉上帝,但也信佛教,我们也都看重泰国新年。在教育方面,外祖母怕我们忘记了英语,所以她要求我们报考大学的国际学院,除了学习英语还可以学习其他语言。所以,我们姐俩都进入了法政大学,姐姐选择俄语,而我选择了中文。我们认为这两种语言都是世界上很重要的语言,都很有用。后来,我姐姐又到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已经回到泰国工作。我大学毕业后,到英国深造了一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我正准备申请到韩国,学习韩语,再读研究生。 我和姐姐不仅继承了我们家族的多元文化,而且在我们这一代,这种多元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延伸。我们会把日本文化和韩国文化带到我们家族。伴随着全球化的步伐,我们的家族文化会越来越多元化。 ================================================================================== (郭丽仰:女,24岁,2012年至2016年就读于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主修中国研究专业,后去英国留学一年,获硕士学位,现正申请到韩国读硕士。) [1] 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2016年毕业生。